2021年时间过去一半,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又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测评成绩。
这次有一款新能源汽车在测试中得到了7个G的评价,引起了多方关注——这款车就是比亚迪汉EV,它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大项目,以及其中的所有测试细项,都获得了G的优秀成绩。
汽车的生命线即是安全,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作为目前C-IASI测评中成绩最高的新能源轿车,比亚迪汉EV在各项测试中的碰撞数据,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购车参考。
两项碰撞零缺陷获满分,车身用材很关键
比亚迪汉EV作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轿车代表,首次参加了C-IASI的考验,它的成绩,更能引起国人对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关注。首次出征的比亚迪汉EV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与侧面碰撞取得零缺陷满分,荣获C-IASI测评新能源轿车历史最佳成绩。
从C-IASI官网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在25%偏置碰撞之后,比亚迪汉EV的A柱并未发生变形,乘员舱保持了较好的完整性。
这一结果能从更详细的数据中得到体现:碰撞发生后,比亚迪汉EV的乘员舱上部侵入量与乘员舱下部侵入量均得到了G优秀的评价,也就是说其A 柱上铰链、上仪表板、左下方仪表板的向内侵入量在8cm以内,转向管柱在5cm以内 ;A 柱下铰链、左侧搁脚板、左侧足板、制动踏板、驻车制动踏板向内入侵量在15cm以内,门槛向内入侵量在5cm以内。
我们再从侧面碰撞上来看比亚迪汉EV的优秀表现。比亚迪汉EV在经过质量为1.5吨、速度为50km/h的移动碰撞车侧面撞击后,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线之间的距离为23cm。整个成绩,超优秀标准线10.5cm!(优秀标准线为12.5cm)。这样的数据,就进一步说明了车门及B柱等部件能充分抵挡外力,且车身变形后不会对车内乘员形成较大的挤压伤害。
我们仅从用材和设计上,就可窥探出比亚迪汉EV获得优秀评定的原因。比亚迪汉EV采用的是360度全方位笼式框架结构,相比普通的笼式车身来讲,整车刚度会更强;同时全车采用高强度钢和热成型钢高达97kg,其中热成型钢用料达43处!
这样的用材,在车顶强度测试项上同样得到了体现,比亚迪汉EV峰值载荷的扭矩达到102628N,约等于10.5吨的重量,载荷质量比达到5.17。一般而言,车顶强度主要考验的是车辆在翻滚事故中乘员舱维持完整的能力,数值越高,说明在翻滚中抗变形的能力越强。比亚迪汉EV以热成型钢为主的A、B、C柱共同有效承载了力量的分布,确保了乘员舱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汉EV是一款安全配置全系标配很高的车型,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膝部气囊,侧气帘的互相搭配,这些就造就了汉EV的钢筋铁骨。
汉EV主动安全拿满分,“软实力”同样重要
从C-IASI的评价结果来看,比亚迪汉EV在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试项目中,包括FCW以及AEB,均获得了满分的评价。
从比亚迪的全系搭载的设置来看,很显然,比亚迪汉EV并非是为了应试C-IASI而生。比亚迪全系搭载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就是其在该项目上获得满分评价的秘诀。FCW以及AEB仅是其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型与普通的燃油车型由于底层架构上的不同,所以前者在智能化方面往往也是更具优势。
一般而言,AEB系统的原理分为三大步,感知、决策、执行。车辆通过车载传感器(摄像头或是雷达)对路况进行感知,同时会匹配设定逻辑识别“有效障碍物”进行决策,如果系统识别到有碰撞的风险,那么就会发出主动制动的动作,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比亚迪汉EV的AEB采用的超声波雷达+高精毫米波雷达+智能驾驶环视摄像头+智能驾驶高感知摄像头的主流配置方案,且全系标配AEB-CCR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VRU行人识别/保护系统、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及ESS紧急制动提醒系统。
而FCW前碰撞预警的原理其实与AEB的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步骤来进行风险预警。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比亚迪汉EV是首个搭载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的新能源量产车 ,有知名的Tier1级供应商做背书。
IPB全称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相比传统的真空助力泵式刹车系统,它可以让制动系统的响应更迅速、控制更精确。同时,这套系统还具有重量更轻,占用车内空间更小等优势。
在比亚迪汉的整车研发过程中,比亚迪和博世通过对十余辆比亚迪汉进行长达数月的反复测试和调校,最终让其高度匹配,提升了比亚迪汉在制动、加速、避险、舒适、续航等方面的性能。
解决市场痛点,刀片电池的创新技术
当下,新能源汽车正在飞速发展,伴随着它的除了续航焦虑外,还有安全焦虑。特别是近几年频发电动车自燃事故,更是加重了大众对于电车安全的焦虑。如何在续航与安全之间做取舍,一直都是车企面临的难题。
去年3月,比亚迪推出了一款刀片电池,成功挑战了电池测试里的珠穆朗玛峰——针刺实验。刀片电池将安全与续航问题,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一方面,针刺实验的意义就在于验证动力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能,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及制定更好的安全防护策略。
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讲,刀片电池还是属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一种。但比亚迪通过结构以及技术上的创新,大幅提升了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刀片电池采用了特殊的极耳设计+蜂窝结构+隔烟通道,具备更强的抗撞击能力,其耐挤压和抗穿刺能力也更强,电池的安全性也因此得以提升。
电动汽车的生命线,安全首当第一
2020年底,中国政府推出了最新的电动汽车顶层设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从当前国内外销量占比来看,电动汽车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仍是个新鲜事物。要想让更多的人更快接受新能源汽车,强动力、长续航、高智能固然是突破点、但安全性才是真正决定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为了进一步确保行业安全、稳定发展,工信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21年1月推出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标准,从准入端为电动车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可喜地看到,在政府以及市场双重驱动下,近年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安全性整体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并涌现出比亚迪这样高水平的头部企业。汉EV在这次安全指数碰撞中的成绩表明,我们的自主品牌已经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完成了换道超车。
写在最后
电动化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共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纷纷制定了更加严苛的法规,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相关的性能要求,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消费端看,只有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高水平、高安全的车型产品,才会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喜欢、放心购买电动汽车,进而推动行业水涨船高,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民族品牌,能用过硬的技术,带给用户更完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