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轰烈烈的车企“反垄断”调查之外,“召回”也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上半年产品质量基本状况。其中,在汽车质量方面,实施汽车产品召回83次,涉及缺陷汽车114.83万辆,召回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5.8%。
业内人士认为,车企主动召回是负责任的表现,有助于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东本今起召回部分思域
近日,东风本田发布公告,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该公司决定自2014年9月8日起,召回2011年9月17日至2014年 7月 30日生产的部分思域(CIVIC)乘用车;2012年1月30日至2014年7月30日生产的部分思威(CR-V)多用途乘用车,共计36887辆。
这已不是武汉车企今年首次大面积召回。早在今年5月份,由于供应商在生产时混入了少量不合格的多功能阀,致使部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多功能阀壳体出现裂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也曾召回部分雪铁龙世嘉及标致307、408汽车,共计162913辆。
世嘉车主余小姐告诉记者,她的车子就在召回范围之内,和经销商预约好时间以后,维修人员免费为其更换了多功能阀及相关零件,并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和做一次保养时间差不多。
“召回由厂家统一买单,经销商的压力小了很多。”本地一家经销商售后负责人为汽车召回制度点赞。
企业“主动召回”比例上升
自2013年1月《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发布召回公告的车企及召回汽车数量均出现了大幅同比上升。
安全气囊、电路短路、发动机缺陷、电动座椅存缺陷、软件缺陷……记者查询国家质量总局网站发现,仅8月一个月内,包括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奔驰、福特等在内的多家汽车厂商共发布了19则召回公告。其中,只有2则显示“本次召回活动是在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下开展的”,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召回活动都是汽车厂商“主动”进行的。
业内人士称,汽车召回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不过关。一辆汽车有两万多个零部件,设计不可能尽善尽美,当经过一段时间上路行驶后,客户会发现一些问题,企业再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尽管我们每卖出4辆车就有一辆车被召回,但是按销售召回比例来看,我们的汽车召回数量还不足美国的1/10。”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专家张金换认为,在汽车召回制度上,中国还需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编辑 刘伟华)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