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幸福研究所》的第001篇文章
《幸福研究所》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开设的特别专栏,是哈佛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的延展。从社会热点、人际交往、人文艺术、生活方式等领域,挖掘有趣的社会现象。通过简单却不容忽视的常识,帮你认识自己,获取更多幸福感。
「任正非vs比尔·盖茨:对苹果的态度各不相同」
“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家人出国我还送他们苹果电脑,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要用华为手机。”
——任正非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在媒体场合公开表达自己对竞品的欣赏。他完全没有把苹果,这个华为在中国市场最大竞争对手放在对立面上,还透露出自己会主动给家人买苹果产品。
在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美国不断打压中国企业的紧张局势下,任正非对待苹果的优雅姿态,已经将这位74岁老者的智慧与格局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对待竞品,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前的“宿敌”——比尔·盖茨,则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作为微软的创始人,净资产高达1005亿美元的比尔·盖茨,曾经严格禁止孩子们使用苹果的产品。最开始这项禁止只是针对明星产品iPod音乐播放器,后来盖茨又将iPhone和iPad加入了禁令之中,他们只能使用Windows的科技产品。
虽然盖茨的妻子梅琳达•盖茨曾强硬的对记者说:“我们的一切财富都是来自微软,为什么要向它的竞争对手投资呢?”。但她也曾承认偶尔会羡慕朋友的iPhone:“我时不时会看着我的朋友说‘哦,我并不介意拥有一部iPhone。’”
不仅梅琳达无法抵抗iPhone的诱惑,盖茨的女儿也曾被狗仔拍到一张疑似用iPhone手机的照片。
希望大家不会发现比尔·盖茨偷偷用iPod听歌♂️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宝马致敬奔驰总裁,强者可以把敌人化作战友」
前几日,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总裁迪特·蔡澈正式退休。而奔驰的对手宝马却发布了一条短片,在致敬蔡澈的同时,不忘宣传自己的BMW i8,情节感人,植入巧妙,堪称神操作。
短片从蔡澈最后一天上班,离开办公室和同事合影留念切入↓
记录蔡澈走出公司,坐在奔驰车内,与大家挥别。他望向车外与奔驰有关的一切,颇为留恋↓
司机将蔡澈送到家门口,握手分别后,开着奔驰扬长而去,留下蔡澈落寞的身影↓
正当你融入其中,为蔡澈的退休黯然神伤时,神转折来了:车库门打开,露出半个奔驰轿车,而字幕却显示出“Free at last.”。只见蔡澈开着一辆橙黄色的BMW敞篷车从车库驶出,感觉燃爆了!
随后短片释出致敬蔡澈的话:感谢你,迪特·蔡澈,为这么多年鼓舞人心的竞争。
网友们都说,这个短片完美诠释了“坐奔驰、开宝马”这句话。宝马的这个短片不仅表达出对竞争对手的敬意,还锦上添花的收获了一大波粉丝,一箭双雕。
「卓越的领导者,给你尊重与自由」
在许多营销案例中,品牌方总是会对竞品“惟恐避之不及”。不仅在品牌的营销文案中不能提及竞品的名字,更有甚者影响到企业文化:强制要求员工不能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让员工向身边的人推荐公司产品、在朋友圈转发公司文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无理要求”已经侵犯到员工的个人生活权益。而这种强迫性行为大多是源于领导者的“不自信”。
在哈佛大学《幸福课》上,主讲人TalBen Shahar教授曾提到过这样一个案例,直观指出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为超成功人士。所长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在实际应用中帮助大家拓宽思路,获取更多幸福感。
约翰·科特从1972年起在哈佛当老师,他追踪了1973届MBA毕业生,发现在那群成功的毕业生中,还有一小部分人士更加成功。无论是影响力、收入还是总体的生活质量,都比那些普遍成功人士高出许多。
通过对这类异常卓越群体做研究调查,他找出了两点至关重要的原因,它无关乎智商或攻读MBA的背景,而是取决于——
【自信】
他们完全相信自己,深信自己会成功。他们鞭策自己,鼓励自己,他们坚信“我能够做到,我定会成功”。
【学习】
这类人群一直在问问题,从老板到同事、再到搭档、孩子、父母和朋友...他们一直保持着好奇心,积极向上,想要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从不因为取得MBA而停止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就是异常卓越群体与成功人士的区别。
我们需要认清一个现实:没有人能做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产品。不断去优化产品特征,让它吸引到真正喜欢它、需要它的用户,而不是强迫他人使用。只有做出足够优秀的产品,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主动选择使用它。
所长有话说
1.
宝马的短片,超越致敬与营销,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是短片结尾“Free at last”中的“FREE”。
开放与包容的企业文化,可以给员工更多自由度,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幸福感。而幸福感强的员工能够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
任正非无疑是一位明智的企业家,他对自己的品牌有足够的信心,他尊重对手,也尊重这个行业。这是他为什么能够带领华为突破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原因,甚至因为过于优秀,而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一切的打压者都应该明白:对于那些真正拥有自信和能力的人来说,打击只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文|林崧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高级策划/编辑
《幸福研究所》专栏负责人
与所长对话
你知道哪些品牌竞品之间“和睦相处”的案例?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因为老板施压不得不做的事情,影响到个人生活,降低了幸福感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留言~你的每一次发声,都会让幸福离你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