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马桶盖“盖”过了日本
日前出口南非 并将出现在全球最大建材零售商的货架上
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让“马桶盖”成了2015年的热词之一,甚至引发了一场强烈的产业“地震” , 类似“中国制造不如日本制造”的外界评论,一度甚嚣尘上。
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成东向记者介绍出口南非的马桶盖。
但随后媒体调查的事实真相证明,在日本销售的马桶盖很多都产自中国,中国品牌的马桶盖,亦能拥有与日本品牌相当的质量与功能,“中国制造不比日本差”。
而在贵州,这一事实再次得到了印证。日前,一批由贵州企业生产的,货值3.22万美元的2300套木制马桶盖顺利出口南非,这是贵州木制马桶盖首次出口创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欧美市场上,他们生产的品牌马桶盖销量完美“KO”了网上大火的日本马桶盖,甚至第一个把马桶盖广告,打到了纽约时代广场上。
为购贵州马桶盖南非顾客“称兄道弟”
贵州产的马桶盖到底好在哪里,何以走出国门出口南非?
近日,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探访了位于平坝夏云工业园区的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园区内,紧挨着作业车间的一间展示厅里,摆放着两百余个款式不一的“Topseat”牌马桶盖,白的、红的,彩色图案的、浮雕花纹的,木头的、塑料的,应有尽有。
指着墙上的马桶盖们,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成东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各款马桶盖的不同;说起刚刚出口到南非的那批木制马桶盖,吴成东眼里尽是得意,“这批木制马桶盖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做,忙不过来, ” 吴成东说, “这个南非客人叫Daivd,和我英文名一样,为了让我们卖马桶盖给他们,还和我‘称兄道弟’套近乎。 ”2015年,马桶圈加热、温水洗屁屁,智能化的“日本马桶盖”在国内被炒得火热,但熟知行业情况的吴成东,却并不以为然。吴成东告诉记者,其实, “中国和日本智能马桶行业发展上还有差距,但是国产品牌企业的产品与国外水平并无差别,日本马桶盖的技术中国也有,只是没有厂家生产而已。 ”
真正决定产品性能的,是来自消费者的需求。就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分布来说,智能卫浴占比仅约为5%,而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是95%;吴成东以同样走俏的日本电饭煲类比, “日本电饭煲貌似‘很高级’,那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吴东成说,“日本要做寿司对饭的要求高,而在中国,电饭煲好不好不重要,决定饭好不好吃的,是米和菜。”
德国DIY马桶盖市场:“中国制造”完胜日本
尽管《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中描述“国人日本旅游疯抢马桶盖”,但实际上,在日本本土市场之外,日本马桶盖“攻城略地”的能力,远不及“中国制造。
“DIY马桶盖” , 即用户可自行选择购买马桶盖安装。吴成东告诉记者,在美国DIY马桶盖市场上,仅他们企业生产的马桶盖,占据的市场份额有2%左右,而日本马桶盖的市场席位,几乎只占到几万分之一;而在德国DIY马桶盖市场上,这个比例更要翻上几十倍,高达80%左右,至于日本马桶盖,“德国主流市场根本没人卖。”吴成东说。
在吴成东现有的客户名单上,有这样一些全球鼎鼎有名的大佬级企业,包括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公司、世界第二大家居建材零售商Lowe’s、德国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OBI、德国第二大家居建材零售商Bauhaus。在不久的将来,来自贵州的马桶盖,将陆续出现在这些全球大佬的货架上。
能有这份“霸气”,源自坚守如一的品质与变化多端的创意。吴成东告诉记者, 2007年之前,他们生产的马桶盖也是品种单一、乏善可陈, “多以白色、木头为主”,吴成东说。
2007年,有客户要求设计生产一款子母马桶盖,吴成东“灵感爆发”,创意性的将产品原有的配件替换成了吸铁石,最终PK掉其他生产商,成功拿到了这笔订单。就是这一笔订单,让吴成东认识到了创意“点石成金”的力量。 “高品质,好创意,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生存之道。”吴成东说。
如今,吴成东公司生产的马桶盖款式,已多达上千余种,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创意的新产品上市,今年,他们正谋划着将智能家居生活和马桶盖结合起来,运用手机APP,让“如厕生活”更加舒适。
贵州“开疆辟土”打造马桶盖“工匠”工厂
木质马桶盖制造车间。
目前, “Topseat”工厂分布于贵阳、广州、江门、珠海、厦门等多个城市,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工厂占地约41亩,一期建成120万套高端马桶盖的生产力,将为贵州市场制造约200个工作机会。目前,工厂员工已有70多人。
公司中国总部虽在广州,但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吴成东,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贵阳人。之所以将公司带来贵州,吴成东说,除了那一份家乡情怀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在“Topseat”增强制造能力的战略布局里,贵州工厂将是一个拥有“工匠” — —而不是流水线工人的专业马桶盖工厂。
吴成东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企业是贵州唯一一家马桶盖生产企业。
“工匠”与“工人”,吴成东将两者区别得特别清楚。吴成东告诉记者,仿形、打磨、喷油漆,在马桶盖的部分制造环节中,人工完成的效果要比机械手臂好得多;但这需要工人有丰富的经验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就是“工匠精神”;稍不认真、不负责,可能就无法达到最好的品质。
但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是易事,需要时间和毅力,“说实话,接南非的单就是为了培养工人的技艺,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 吴成东说,“工厂好不好,不是看有多少工人,而是有多少工匠。”
而他自己,也是这种“工匠精神”的坚实代表, “我做了马桶盖12年,今后也将继续做下去, ” 吴成东坚信,“一件简单的事,坚持做一辈子,这就是‘伟大’。 ”
遗憾的是,吴成东的马桶盖目前仅供出口,尤以瑞士和德国最多,贵州人想要享受还得等一等,“等我们把国外市场满足再说。 ” 吴成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