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奇瑞s16’奇瑞s18参数

前言的前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经历。

你在什么地方遇到一个人,看到一件东西,或者一篇文章,当时没感觉有什么,也没有留意记下,但是后来的某一天,当你意识到可能再也不会遇见TA,可能会非常沮丧。

忽然有一天,TA又出现了在你面前,那种欣喜的感觉,你可能会永生难忘。

酋长就遇到了这样的经历。多年前的某天,我在某个贴吧的角落里读到一篇写奇瑞故事的长文,津津有味的看了很久,但是既没有留意文章的标题,也没有保存书签,后来印象里一直有这篇文章,但是却再未遇到,甚为遗憾。

直到最近,某位高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竟让我与这篇文章得以重逢!

这是一位网名为“碎片与记录”的网友2007年发布在西西河论坛(一个海外华人和牛人聚集的论坛)上的一系列文章。

原文链接为:

作者将其命名为《工业故事》,奇瑞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却可能是写的最精彩的一部分。

当时,作者并不希望大家转载这一系列文章,原因如他所说:

我并没有打算现在去写这个企业的正史,或者对它做些怎样的分析,以免这些裸露的信息成为中伤者的话柄,反而对企业造成了伤害。

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作者会不会改变主意,但我不得不说,这篇文章打动了我,也坚定了我对奇瑞的认知和判断。所以,在这里打算冒然忤逆作者之原意,将文章转载于此。

唐太宗评价魏征时曾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中国有句俗话也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也许,我们从奇瑞第一个十年的点点滴滴,可以把这家自主品牌曾经的引领者和扛旗者看的更加清晰,也把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梳理得更加透彻,以便对他们的未来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原文前言、故事、结语等共11个小节。由于全文比较长,超出了正文字数,同时也为了便于阅读,酋长将其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约1万字上下,并配以插图,增加可读性,将分五期连载。

全文插图除标注原文图片的5张为作者配图,其余均来自网络,部分作者配图遗失,酋长根据说明进行了补充。

《奇瑞工业故事》的全部版权归作者“碎片与记录”所有,排版样式版权归CheryBlog所有。如有任何冒犯或侵权,请联系我。以下为第一部分正文。

工业故事:奇瑞的故事(0):前言

2007-04-11 15:39:42

今天家里领导不在,得到一点自由。写两则小故事,供大家一乐。

这些天奇瑞是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那我就写点跟奇瑞相关的故事吧。

和奇瑞接触得比较早。那是03年下半年。当时我还在北京,和一位前辈老师从某部委接到一份委托,于是我们就开始半年时间全国到处跑的一段历程(别想歪了,经费只有5万块)。那一切,都是04年上半年那场大辩论的前奏。很感谢我的前辈老师,在后来的大辩论中,他承受了所有的压力。当然,也让社会认识到了他的价值。

03年的奇瑞,还属于“上汽奇瑞”,因为为了轿车生产目录的关系,奇瑞无偿划拨了20%的股份给上汽,原则是“不参与管理、不分红、不负担风险”。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这几条中,上汽更为坚持,原因是奇瑞当时还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企业,旗下只有“风云”一款车在卖。所以上汽除了不得已卖别人一个面子之外,巴不得跟这家小企业划清关系。

后来这20%划了回来,按下不表。

03年的奇瑞,还“土”得很,不过总算是有了地,有了房子,已经不是初创时的一个大草棚了。但人还是“土”劲十足。也难怪,合资企业的薪水高,工作体面,要不是发狠要做点事情的“土人”,谁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呢。当时管生产线的各个干将,主要是尹同耀从一汽拉过来曾经一起在大众受训啃鸡爪的兄弟(别说裙带关系啊,别人都不来哪;03年我在一汽走访的时候,大家还都在嘲笑这个徒弟企业呢),而做设计的,尹同耀又半骗半抢把自己的几个同班同学弄来了,他们都是卡车厂、改装车厂蹲着的。

其中大G几年后还一直开玩笑说自己纯粹是被老同学骗来做这份吃力不讨好折寿的活儿。(而后来做销售的李峰是最晚来的一个尹的同学,他把金的位置给挤掉了;大家别说用人唯亲啊,金也是尹同耀的同学。哇,这么多同学、老同事啊,这个企业还了得?!

嗯,如果看官知道奇瑞早些年的艰苦岁月就知道了。没日没夜干活没几块钱工资只有盒饭吃,这样吃苦没乐享的工作,是没有办法在市场上招到所谓的“现代职业经理人”的。)早年做设计的,还有一支队伍就是从二汽愤然出走的一个团队,他们是爱丽舍等车型国产改型的主力军,但二汽在销售过程中为了宣扬“法兰西血统”,硬是说这活儿是老外干的,这群弟兄一气之下就撕工资本不干了。剩下的,就是后续培养起来的新兵了,例如QQ的项目总负责,就是一个99年刚毕业的硕士生。这一批人,我们把他们称作是奇瑞的“土八路”,以与后来奇瑞成名后进来的几十个海归们区分开来(空降兵);因此,他们很快也都自称“土八路”了。

话说回去,03年下半年,北京来了两个人说要看看、谈谈,也不知道是做些啥,也不知道该谈些啥。那一次的接触,是原始而质朴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L,谈完带着我们看厂房的时候,路过还在挖大坑的汽研院的工地。突然就忘了身边还有两客人,吧啦吧啦就往那边跑,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半天才反应过来他不是一个人来的。

后来我们就和奇瑞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做为一个观察者和朋友,我们经历了03年之后奇瑞所有的成功与挫折。我们看着他们如何在产量和车型上进行突破,也看到东方之子最初的失败;看到高速发展期这家企业的“疯狂”,也看到后来的战略调整;看到企业迫切地要在人员和管理上“国际接轨”而产生巨大的内部矛盾,也看到付出很大代价后双方逐步融合;看到竞争对手怎样通过政治和媒体手段打压这家新生的企业,也看到奇瑞如何从一个野孩子最后得到最高领导的信任与喜爱。当然,也必须得承认,在某些事情上,也许我们已经不是纯粹的旁观者了。

奇瑞的故事很多,好的坏的。如果有一张桌子,一壶茶,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好的比如说插着管子工作的工程师,高管们以身作则不要命的试车,高度竞争的企业内部文化,小工程师的快速成长等等。坏的比如土里土气的企业宣传、政府公关;海归与土八路一度无法调和的矛盾;在协调会上嚎啕大哭的工程师们等等。这些故事讲出来太夸张、太煽情,这个时代和社会已经不相信英雄人物了。但实际上,那些看似不可能、那些我们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都是由英雄人物来完成的。

我尝试地去写一些人性化的小故事,这样看起来貌似更可信,也让大家可以从细处了解一个企业。这是个很长的坑,意思是说在年底我完成博士论文之前可能很长时间才能来填一篇。

我得承认我自己有偏见:我很喜爱奇瑞这个团队,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其他国内企业汽车的团队。而是这些年里,与奇瑞的接触出乎寻常地多;我与它结缘要早于这个企业目前80-90%的员工。奇瑞的成长,在政策思维上,在理论上,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我如同看待自己的一个最亲密的朋友一样渴望看到它的成功。

但我拒绝所有对于我个人的猜测与脏水。我不是具体某一家企业的托,我没有拿过奇瑞哪怕一分钱;实际上,目前某人还根本不会开车。车模倒是有了好多个(不是两条腿那种),饭是吃过很不少顿。然而按照中国企业的传统,在走访企业所受赠的纪念品中,奇瑞的是最不值钱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家企业的喜爱。

今天就讲第一则我所知道的工业故事,就讲奇瑞的精神领袖詹夏来的两个小故事。

写着,大家稍候。

(随手写的,细节上可能有差错;另谢绝转载)

奇瑞的故事(1):詹夏来故事两则(a)

2007-04-11 16:51:20

詹夏来是目前的芜湖市市委书记,安徽省省委常委,早年奇瑞的董事长。从詹夏来还是芜湖市书记秘书时候开始,他就是后来产生奇瑞这个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2004-2005年前后,一些人士精心炮制了“红顶商人”事件,用意明显,一方面打击东方之子的销量【当年(04还是05我得查了)两会订购的600辆东方之子在压力下全部退货;东方之子无法进入政府用车序列,以致最后产品定位彻底失败,反而只在小商贩和暴发户中有市场(B级车)】;另一方面就是要把詹夏来拉下马来。中央派了两拨审计下来,对詹进行了严格的审计工作。结果是詹夏来同志干干净净,因祸得福(芜湖市市委书记当省委常委)。但最终还是不得已辞去董事长一职,尹同耀含泪接任。

看官要说了,你说“尹同耀含泪接任”是不是革命浪漫主义啊。非也,要是在奇瑞你随便找人问,最招人恨的是谁?答案肯定是“詹夏来”。那么,最受尊敬的是谁?答案还是“詹夏来”。

奇瑞上上下下人口中的“詹书记”是奇瑞人的精神领袖,可谓是奇瑞的“教父”。虽然这两年企业越做越好,已经步入正轨;专业人士用得也越来越多,美国三大汽车厂的资深工程师;日本几大汽车厂追着撵着要雇的人才,吧啦吧啦都投身奇瑞门下了。詹书记也离奇瑞越来越远,但这并不能使奇瑞人对詹书记的尊敬少几分。

这么厉害的人,肯定是知识分子吧?哈哈,非也。詹夏来受过的正规教育不多,五短身材,憨厚的脸庞,是党培养出来的红色干部,但是自学能力颇强,自学精神更强,下面我们会讲到。但最重要的是,詹夏来在逆境之中是一个具有决断力的人,同时个人吃苦在前,身先士卒;从90年代奇瑞发展起来最困难的那些年月里,是这个“詹疯子”带着大家猛冲猛打,最终冲了过来。而其实,詹夏来对奇瑞有几不原则,不拿工资、不占任何股份、没任何亲属任职,就是光有责任没物质收益的那种。因此说詹是“教父”而不是“帮主”。

詹脾气容易激动,对自己信任的下属经常批评责骂(骂娘)。有人开玩笑说,詹书记是一个危险品,50米内不能有易燃易爆品接近,否则会爆炸。但是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受他批评(其实是责骂啦)最多的人;被骂的时候个个人都哭丧着脸,但事后没事了,每个人又都兴高采烈。

这么说来,书记还颇有那么点个人魅力呢。

(1) 詹大工程师

去年奇瑞产的SUV瑞虎拿了一个国内市场SUV的销量第二(12月冲到了第一)。我们就说说这款车设计中的一个趣事。

瑞虎在造型室的时候,后座车窗的设计一直定不下来。两派设计师各有各的道理,说起来都一套一套的,争执不下。说白了,就是理念不同,无论如何分不出高低来。大家吵吵嚷嚷,谁都觉得自己设计出来的产品是最好的,眼看争来争去就要拖了下来。

詹夏来和其他七个负责人蹲在造型室角落里吃盒饭,眼睛盯着那两拨吵来吵去的年轻人。吃完,把饭盒一放,拨开众人,用手在油泥模型上一比划:

“后车窗下沿开到这里!!!”

两拨人没话说了,老大说话了。其实詹夏来在汽车这个领域里,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学生的水平;但是谁让人家是老大呢。得,有结论了,快把坐标定下来吧。不过詹夏来一转身,老大刚才那手比划到底是高了一点还是低了一点,两拨人还是吵了10多分钟才最终定了下来。

欧版瑞虎DR

这是早年奇瑞发展初期特定阶段的一种压力:詹夏来的想法很质朴,面对国内合资厂以及进口车的强大压力,单车型或者少车型对于奇瑞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适当地拉宽产品线,免得被对手一个价格调整就打死了。所以奇瑞必须得加快速度。

詹夏来是设计师们的噩梦。04年还是05年的北京车展时(我又忘了,大家可以查一下),奇瑞展出了一辆内部编号为S16的车型。这款车与QQ3同尺寸,但是前后对称,前脸后脸相似,非常可爱。小名叫做WOW(设计师看来是个游戏迷),颇有一点儿甲壳虫的神韵,但比甲壳虫小巧可爱。

这款车本来设计师们也就是当概念车做出来展一展的。但没想到展出来后居然反响强烈,n多人跑到展台前问这款可爱的小车什么时候可以买到,一时那个人头涌动啊。回来之后,詹老大笑得合不拢嘴。

“这款车,快点做出来。”“啊,这款车没办法生产的。。。。”“为哈?”詹书记的脸都快贴过来。“这个对称设计,根本不符合交通法规要求。。。。”“给我改!!!改!!!”可以想象,这个时候詹老大几乎是跳着说的。“。。。”

设计师们满头苦恼,因为这款三门车的美感来自于从线条到前后车窗,前後脸的对称,而这种设计的的确确根本无法通过交通法规的要求。

詹大工程师的故事,从今天看,对于不喜欢奇瑞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扣一个不讲科学、甚至不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帽子。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几乎就是所有奇瑞人眼中的一盏明灯。因为在早年的困难前行中,政策上对奇瑞的发展不利,资金有限,媒体和合资企业对这个土八路企业明嘲暗讽,甚至连央视经济频道几年做的车展节目,也都不由分说地都是这个调调;唯一的B级车东方之子出师不利。

工程技术上的问题,自然是专业人员的专长;但继续做下去到底有没有希望,我们还能不能活下去,这则是以工程技术人员立命的奇瑞的软肋。而詹大工程师在这个时候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他以自己的举动,自己甚至有些粗放的果敢给这些工程师们方向,“跟我走!”“就这样走!”“就这么办!”同时也给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们压力,而致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性格中犹豫和软弱的部分,就这么走吧,就这么干吧!

后来奇瑞发展起来后,工程技术团队壮大了起来;也开始能够付得起海归专家高昂的工资单了。詹书记早就不干这过界的活儿了,谈起往事就是笑一笑。但经过这一阶段的老兵们都忘不了那段时光詹大工程师是如何拿着鞭子在他们身后抽他们的。

事实上,所有了解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的人们,都会清清楚楚地记得各种各样的悲观论。惊世骇俗的几百亿美元论,400万台规模论以及三代人论就不消说了。而今天的年轻人,谁能想到在10年前,汽车业界的大佬们是以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设计出一款发动机、或者设计一款车身甚至把底盘拼好来逃避、惧怕甚至阻挠别人进行轿车产品的开发的呢?

想想,对设计一个发动机的恐惧或谎言,就把13亿人都划在了轿车工业的那头。相比之下,詹大疯子的那种粗放式的果敢,是充满力量的;与同时代的其他勇敢者一样,那些个举措,如夜行中的烛火,具有光芒。

2007年3月,我在英国的一个seminar听一个讲Leadership的权威给我们谈Leadership到底是什么,他说人们对Leadership总有很多过高的期望,比如正确的战略、正确的企业架构、企业文化等等,但是Leader既是能够建设这些内容的人,同样在失败的案例中他们也是毁坏这些基石的那个人。从他的emotional的角度来说,Leader就是那样的一个人,当面临选择与困难的时候,他能够使组织的成员选择更勇敢、更挑战的战略,进入一个相关的循环,或者他鼓励成员做一个更保守、更悲观的选择,进入另一个循环。

2007年4月,在马上就要开展的上海车展上,奇瑞将展出20多款新车。其中就有当年那款S16,网上已经出来了图片。它将作为奇瑞品牌在A00级轿车平台上的高端时尚车型,很快进入量产销售。

【请勿转载,谢谢】

奇瑞的故事(2):詹大疯子(b)

2007-04-11 17:33:51

詹夏来不是汽车工程师出身,但为人非常好学。

在奇瑞干活是很累的,累到什么地步?累到后来海归大量进入奇瑞之后,这种传统成为“文化冲突”的地步。

由于企业一直维持快速的发展速度,从高管到工程小组的负责人,一直到一线的研发人员,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大量的研发项目。甚至一度,整个研发团队在高速扩张中,平均工龄不到两年半,但平均每个人在矩阵式结构中担负的项目达12个之多。对于企业来说,人,缺人,缺人….对于人来说,缺时间,缺时间….干活,再干活。

大G,也就是尹同耀骗来的那个同学,为人憨厚,脏活累活全都一肩挑的类型。

这是05年的故事,大G实在已经累得不行了。当时手头还有一个发动机改型的项目,大G实在没有时间了,就打算把它放一放。

开会了。

每个人说自己那块儿的进展。

“大G,你怎么没说你那块那个发动机的进展?!”书记发问。“这个…..”“什么?!”汽油桶又马上要爆炸了…“这个,书记,你知道吗,这个发动机…..blabla….”大G发现书记不怎么懂发动机的事情,顿时有了底。“这个发动机嘛….blablabla,所以现在进展无法按时完成,因为这个blablabla…”“这样啊…”

书记蔫了。

散会了,大G心里乐坏了,哈哈,逃过一劫,否则今天我就成典型了。旁边几个对大G那摊事情了解的同伴也都明白怎么回事,于是大家心里偷乐走出了门来。

1个月后。在这个月里,大G还是劳模般的日子,睡得比猫晚,起得比鸡还早,就差没吐血了。其他项目进展顺利,但这个发动机的项目实在腾不出人手。实在没人没时间啊,再下去就得把自己和手下的人劈成两半用了。于是他打算……广播体操,再做一遍…

“书记,这个发动机项目,现在这个….bla,bla….”

大G还没有来的及bla几句,突然空中飞来一块板砖,不对是一本书,砸到他面前的桌子上。

“&^%$,你还想说啥,老子在这个月里面已经把这本书读完,请教过专家了,你说的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大G定眼一看,啊,《发动机技术….》….

“哈哈哈哈!”会议室里哄堂大笑。

但马上就安静了下来。据说那天大G几乎皮都要被剥了下来。

听起来很恐怖,但是大家都是把这当作个高高兴兴的故事流传的。

大G本人呢?

06年拜访奇瑞的那一次,大G正急着在海南和兰州两个试车场之间奔走。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海归和土八路融合发生矛盾最困难的那些日子里,大G这样的人,是自愿做出最大的牺牲,做最多的脏活累活,得到最少报酬的。用别人的话来说,他们是这家企业最忠诚、最忘我的那一群,是把自己命运跟这个企业肉连肉骨连骨绑在一起的那群。

06年的拜访,正好是在那场内部风波之后。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我在他从海南回来到去兰州之间抓住了半个小时午饭时间,他还在用着三年前一样的保温杯,一边咽饭一边大口喝水。

“呵呵,书记是为了我好嘛。不说这个,我建议你去跟那个刚从美国回来的K谈一谈,他在楼上,我带你去…”

自从04年上半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大论战之后,我们总时不时地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妄自揣测国内几家新兴汽车企业的文章。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总想,也许你可以说有差距,但你无法否认别人的进步,更无法否认别人相对你自己的进步;因为你要知道,当你朝九晚五、刷卡上班、盘算着自己的工资和休假时,别人是在付出更多的劳动玩命儿在工作。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两群。他们有了自己的带头人,他们就如同当年争打主力的土八路和解放军一样,瞪着带血丝的眼睛把能够投入的每一分钟都投进去。你们只是在花你们的上班时间,别人是在花他们的生命在拼搏,这个差别,怎能否认?

【谢绝转载,谢谢】

奇瑞的故事(3)试车:小兵追着老总跑

2007-04-11 18:19:40

奇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经营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都去试车。试的车都是尚处开发后期,还需要进一步修改的。事实上,不仅仅是经管会成员了,研发口的大部分负责人也会自觉参加这样一项活动。所以每当这个周末,长长的一条车龙,挂着地方给的试车牌就开出去了,一跑就是几百公里;当地的群众看见了都停下来围观,就跟我们小时候看舞狮子似的。“啊,我们奇瑞又要出新车啊。”“你看那是什么车啊(因为未发布,所以车身上都覆盖了掩饰物),真好玩啊”。

试车时,驾驶座坐的都是干部,也就是老总们;而副驾驶坐的都是相应车型的开发主管,都是年轻人。这话说的,像是去炸碉堡。

国内的汽车企业也算跑了不少了,这样做的企业的确别的地方没有听说。因为试这种车还是有相当高的危险性。去年车队腾开距离后,大L(前面说那个把我们扔下去看大坑的)就做了一次高速急停,结果车身空翻了出去,人就送医院去了,把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幸亏没大碍,大L被送到医院去之后,看到开发负责人(副驾驶上的小伙子没问题),还很戏剧性地说了一句:“还得改啊~”

负责人坐副驾驶座,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试驾时尽管挑毛病,尽管使劲折腾,随时感到有不满的随时跟工程负责人提出来。回去改!

领导玩命,下面的人也玩命。不同的组相互之间较着劲而比,被领导指出了问题,赶紧改。然后呢?当然等不到月末啦,于是就有一出奇怪的风景。在奇瑞的大楼内外,总不时有年轻人堵在大楼下面或者会议室外面,等着上次试车坐自己车那个老总开会出来,一有空就抓住“X总,再试驾一下我们的车吧,上次的问题都改过了,我们还对….进行了处理。”领导若是有时间,也就乐呵呵地被半绑架了。

在新车型最终被推出之前,问题总是会提个不停的。有时候,领导们不一定有时间,就得躲一下,或者装作没看见想躲过去,这时候年轻人们就撵着追。

上次去奇瑞,碰巧刚好和尹同耀同时从大楼电梯下来,随口聊着两句,一起快步走出大门。这时候看到门口那里有一人侯着。尹总赶紧低头和我保持差不多的速度,象是和我一起走出来一起办事。偏偏我不懂事回头看了几眼漏了馅,小兵迟疑了一会儿反应过来,箭步冲上来:“尹总,我们那车…”尹同耀居然还加快了两步想跑,发现没办法,回头苦笑大声说:

“最多10分钟,我还得去发动机厂!”

,小兵追着老总跑,这也算是奇瑞的一个特色了。

去年所有的事情办完,几年下来和奇瑞的同志都很熟悉了。事情办完了,同志们就拉着我们去厂内试车厂试车玩,我嚷壤着说不会,他们说让总装测试的小伙子出来一个(其实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厂区内测试出厂前的车辆)就行。

下了楼,忽然掉头跟我说——

“要不,咱开辆没出的新车型?”

“啥?!!”

今天就先到这吧。

【谢绝转载,谢谢】

奇瑞的故事(4):外国八路

2007-04-12 10:21:19

奇瑞是100%的国有企业,但奇瑞绝不是一个封闭的企业。相反,从创业之日开始,奇瑞就是一个高度开放,而且是国际化开放的企业。他们在10年中所打交道、合作过的国际企业,或许要比很多嘲讽他们“国有体制”的企业几十年还要多得多。

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其实是“雇佣”对方),从伙伴那里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技能,心理还想着明儿学会了下个项目就把对方一脚踹开,或者把大佛挪到墙角。这样的策略,在国内的汽车行业里,起自于哈飞汽车,而后来奇瑞、吉利等纷纷赶上、不落人后。

一晃快10年,现在的奇瑞已经把大神挪到了墙角。网上说的那台A1,说是意大利博通搞得外型设计。没错,早期是这么一回事儿;但后来中方不满意,自己又折腾了好久;在厂房里我亲眼看到两次造访之间这款车造型上的一些显著变化。强调说是意大利设计,那自然是出于市场的考虑;谁让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还是有这种偏好呢?——比如央视做汽车节目的女主持人。

奇瑞A1澳大利亚版本Chery J1

但事实上,A1是克莱斯勒看中的第一款车,以后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这款车就会挂上克莱斯勒的牌子去卖了。在第一阶段的合作里,奇瑞将为克莱斯勒生产5款车,其中4款都是像A1这样出自奇瑞自己的军火库。因此说,说这款车是直面第一款全球市场的车,是不为过的。但从早年战略考虑,其实A5当年就已经是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的了,还曾经一度和外方有了合作协议,只不过后来奇瑞自己放慢了进军国际主流市场的步伐。

奇瑞的车型设计,比较偏欧洲化的风格,这自然跟它众多的欧洲合作伙伴相关。欧洲的汽车产业格局,没有美国那样的集中化;且随着这几年欧美整车厂的发展放慢,大量的独立工程技术公司找不到饭吃,于是他们就心甘情愿拉下脸来跟新兴的中国企业合作。而且这种国际合作,随着加入的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更苛刻的合作条件,曾经骄傲的他们也都认了。

今年年初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英国的几个汽车工程技术公司拼团,把他们的协会会议放到了四川来看。图片上就是三英国大肚腩给一个中国人递名片。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的确反映了中国本土的“新拿来主义”和目前国际汽车工业格局的一些变化。

至于本土企业是怎样在合作中成长的,怎样成功地把大神从中间龛位上往边上挪,这中间经验教训也很多,一时难以找到有趣的话题和切入点,以后再来细说。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奇瑞的外籍员工。以望通过个别人物的故事,反映出奇瑞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这几年跑企业,总能在一些发展势头猛的企业中遇到外籍员工、外籍专家。他们来到中国谋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报酬的多少也各不一样。喜不喜欢中国社会,有没有意识形态问题,爱不爱吃中国菜,会说几句中国话,也各不一样。然而有一点是比较共同的,就是这些外籍员工普遍比较简单,他们找到一两件事情或事业,觉得是值得为之一搏的,于是就来了。

这些人,老的从我另一个老师的父母阳早、含春,年轻的到今天我们要说的寺田,还有在无锡某所刚拿到了总理奖的外籍专家,大多如此。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离开家乡跑到神秘的东方来,跑到特定的组织中去(而没有奉献于其他的组织),或许多多少少是意气相投吧。

奇瑞的外籍员工很不少,而且时间也很早。2003年我第一次到奇瑞去的时候,进了现在已经划归销售公司的那座总部小楼,出电梯碰到的第一个奇瑞人就是一个白人老头。他们当中有尹同耀当年大众受训时的导师,也有长期合作之后干脆跳槽过来的专家。有一位生产线上的德国专家,让中国徒弟抗着摄影机,把自己的操作详详细细全都拍下来,一遍一遍地逼着学徒们看,全部身家算是扔这里了。其中寺田真二,得到过安徽省的黄山奖,是其中一个被媒体报道得比较多的外籍专家。再说他有些对他人不公平,但便宜起见,也就将就吧。

寺田真二,身材不高,宽脸上架一副大框眼镜。在三菱供职超过30年,原来三菱发动机厂的副厂长,2003年加盟奇瑞,属于老八路。现任奇瑞轿车二厂厂长。

呀,弄错了,这是特种兵贴的“日本八路”杉本一夫,hoho。(原文配图)

前两年去奇瑞总装厂参观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有一条生产线被命名为“寺田真二线”,没错,就是这个寺田。

寺田早年在三菱的一个合作项目中,被奇瑞雇为顾问专家。但尹同耀很快就发现这个老头对于新兴的奇瑞而言有巨大的价值。于是就从男厕所里,把寺田捆了回来。

啊?从厕所里捆了回来?这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没错,尹同耀的爱好之一,就是在厕所里捆人(招聘)。大凡看到了中意的人才,在对方自然呼唤更衣的时候,尹同学就会也举手要求嘘嘘,然后在厕所里套别人的底,或者开诚布公:来吧,一起拼吧!

谈好了,回头再把对方公司的事儿搞定。

所以,各位有意献身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人才们,要勤上厕所哦~

据说当初尹要来了寺田的电话号码之后,是这样跟寺田打交道的。

“我们想请你。”“…”“什么条件都好说。”“…”“你有什么期望吗?”“…”“我们奇瑞就是想做中国最好的汽车企业!”“哦?”“我们以后就是要在全球跟丰田展开竞争!”“啊,是吗!”

这些细节是我瞎编的啦,不过大意的确如此。外籍专家普遍非常看重企业的愿景,尤其是企业领导人的愿景,就是我们到底是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的,我们是谁,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点,以日韩的工程师为最。投奔吉利的原大宇研发总裁沈奉燮,也就是看定了李书福是中国的本田宗一郎,于是扔下家人儿子就跑来了。而寺田则就扔下三菱,跑到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国有企业拼命去了。

寺田是生产线操作与工艺管理领域专家,不知道河里有没有人是做这行的。这项工作琐碎而单调,就是反复地教学徒们操作动作,一遍一遍,要把每一个人的动作习惯培养到最优;当然,操作动作如何设计,那也是专家要干的活。还要让学徒们养成良好的协调与问题解决方案,例如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处置,接到下属或生产线上的问题报告之后应当如何处理,流程怎样设计。这些操作说起来简单,但其实是日本精益生产在shop-floor上的精髓,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节约原材料的关键。

而稍一有空,现场管理者也不能闲下来,得巡场。看到地上有不该有的小垃圾,眉头一皱,捡起来。工人看到了,马上红着脸跑过来双手捧着来接。这属于好的,如果让厂里的生产管理人员看到了,就该纪录罚款了。看到工人满脸通红的样子,估计他下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寺田身边长期都有10-20个学生,成天围着他学习操作和流程中的点点滴滴,看他如何操作,也看他如何把技能交给别人,看他如何处理员工正常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什么时候老头觉得谁及格了,到生产线当班组长去,然后公司立马再挑出一批来,把这名额填满。这明摆着就是要把人家每一点儿精力都榨光嘛。

寺田虽然说是老八路,但我是2006年才第一次和他面对面谈一谈。不怪得别的,这份工作太忙了。早上我到生产线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在总装线旁的办公室里低头听训,嗯,这是寺田。工歇时候,看到一群人围着一老头在某个班组的休息处讨论,嗯,这是寺田。还有一次去食堂吃午饭,远远看到一群小年轻围着老头,一边快速奔走一边激烈地讨论什么,嗯,这还是寺田。就是别人干活的时候干活,别人歇着了,自己还得干活的,这种。

去年的谈话,主要是关于中日在车间层面的一些区别和习惯。

“中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聪明,比日本人聪明;起码我的学生都比日本人聪明很多。”“但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遵守规矩。”“同样的操作,教一个日本学生,可能他20遍之后能学会,但学会之后他就不怎么会犯错误了;但教一个中国学生,他5遍可能就会了。不过,他会在第40遍,或者第50遍的时候出现错误。越没有监督的时候,中国学生越容易出现错误。”“遵守规矩得形成一种习惯,本能。”“这就好比红绿灯”“我想,再过5年,我们就能达到丰田20年前的水平;再过10年,也许我们在生产线上就能和丰田现在一样了。越往后提高越难。”“不过,如果中国学生能把他们的聪明合适地用到学习这个上面,也许我们还能再加快一些。”

老头一边跟我慢慢地说,一边飞快地在草稿纸上画图,画生产线上的布置,来解释他所说的操作是怎么一回事。旁边一个女孩一边看着一边抄,最后讲完,寺田头也不回,把稿纸塞到学员手里。

寺田真二2017年近照

由于谈话必须得通过翻译(他能听懂部分中文),所以气氛简单而缓和。临走告别的时候,我们握着手,我由衷地说了一句很感谢你来为中国汽车工业来工作。寺田不经翻译便听懂了,脸色突然泛红变得激动起来,手上的力量加大,最后给我来了一个标准的样板戏式大握手。

“你明年再来!”

2006年是奇瑞生产线上压力最大的一年。国内市场大幅增长、海外CKD件远超预期,所以生产线异常紧张。有一次召开季度员工动员大会,尹同耀讲完,说下面由寺田来讲一讲。趁着这个换人的档儿,大家喝水的喝水,喘气的喘气。

这时候寺田上来了:

“同志们!”(中文)

啥?

寺田看到大家愕然,以为是麦克风有问题,他弹了一下麦克,声音嘹亮,带着明显的尾音——

“同志们哪!”

全场笑倒!

今天就此一篇,谢谢关注。

【谢绝转载】

(第一部分完。其他部分将陆续发布,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关注后可直接在对话窗口菜单查看其他部分)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奇瑞s16,奇瑞s18参数,奇瑞s16是什么车,奇瑞s16图片及报价,奇瑞s16价格”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