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百件文物同时展出,大牌国宝齐聚一堂,多地镇馆之宝精彩亮相,多国驻华外交官参观后连连称赞……什么样的活动会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答案是:“丝绸之路”文物展。
“丝绸之路”文物展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在欣赏美轮美奂的展品前,让我们先来数数它的“几宗最”吧!
——近年来国内举办的综合反映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伟大意义的最大规模展览;
——第一次将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统一于一个展览中;
——展出的一级文物众多。有些文物是首度被展出,而有些以后很难在公开展览中再次看到。
两千余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中国以包容、平等、互惠的恢弘气度与世界通好,同时在开放与互鉴中创造了不朽的辉煌。今天,丝绸之路早已超越其作为交通线的定义,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精神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
“丝绸之路”文物展汇集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文物珍品,可以说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件国宝。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足迹,一起静心欣赏珍品,领略千年丝路风采。
【神兽金饰】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1957年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有角蹄足神兽是战国晚期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装饰纹样,圆雕的有角蹄足神兽目前只发现这一例。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汉晋(公元前202—公元420年)
1995新疆年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地M8出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该护膊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织锦上织有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星占祈瑞文字。同墓所出另一残片与护膊用锦可以确定属于同一织物,上有“讨南羌”三字铭文。经复原,可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连读。公元前61年,赵充国用兵羌地,汉宣帝赐书:“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此件织锦可能是这一军事行动的见证。
【鎏金银胡瓶】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酒具,瓶柄上方有深目高鼻戴盔帽的圆雕人头像,腹部浮雕3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之争中的三个场景:帕里斯的评判、诱拐海伦及海伦回归。这件胡瓶是波斯萨珊工匠的作品,融汇了萨珊、希腊以及巴克特里亚当地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彩绘陶骑驼小憩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出土。
西安市博物院。
俑为女性,头梳双髻,身穿胡服,侧身盘腿横骑于驼峰之间,头枕右臂作小憩状。整件作品抓住了行进途中骆驼驻足嘶鸣的瞬间,把骑者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在驼背上小憩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把丝绸之路上行人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像】
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这尊菩萨像是唐懿宗李漼专为供奉佛指舍利而制。菩萨双手捧上置发愿文金匾的鎏金银荷形盘,双腿左屈右跪于莲花座上。金匾上錾文十一行六十五字,仰莲瓣座顶面錾刻梵文三组,一组五字,共十五字,当为密宗“三身真言”。整件造像充满密宗色彩。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公元618—907年)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酒器,以产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红色夹心玛瑙制成。杯身弧形,因似兽角,亦称角杯。这种底部设流及兽首装饰的角杯起源于西方的来通,属于舶来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以模压的手法,在壶身每面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马。这种应是玄宗时期著名的舞马形象,与唐人诗作“腕足徐行拜两膝”、“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颇相吻合。
【胡人备马图壁画】
唐(公元618-907年)
1990年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韦贵妃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图中左侧胡人男子为牵马人,右侧胡人男子右臂从马颈上伸过,左手拢马嘴,呈备马状。也有人认为是献马图,因为左侧的男子一副初来乍到、怯生生的神情,腿着行藤是长途跋涉的典型特征,似准备将骏马献给大唐。
【三彩釉陶马】
唐(公元618-907年)
河南省洛阳市关林唐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在唐三彩陶器中,马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蓝釉马极为少见。马身所施蓝釉用的钴料是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一种釉料。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唐(公元618-907年)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廉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应该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
【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瓷壶】
唐(公元618-907年)
高16.4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9.9厘米。
1973年湖南省衡阳市司前街水井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该壶侈口,卷唇,短颈,圆肩,鼓腹,平底。肩部设八棱形短流、宽扁鋬、双环系,壶身施青釉,圈足露胎。流及双系下分别饰三组模印贴花图案,一组为外域女子在蒲团上婆娑起舞,一组为尖顶式建筑,一组为立狮,具有典型的西亚文化风格。西亚人有用大壶、大罐汲水及头顶器物行走的习惯,长沙窑瓷壶造型中多安置双系、鋬,便于携带,很迎合西亚市场的需求。
【青花缠枝牡丹凤穿花卉纹兽耳罐】
元(公元1206-1368年)
高38.5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1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直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浅圈足。肩部有兽首形耳一对,兽口中空,可放置金属衔环。兽首以青料画出五官,整器则以七层青花纹样装饰,自上而下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菊、缠枝莲、凤穿菊花、缠枝牡丹、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纹饰满密生动,画法繁而不乱,青花发色纯正,浓重处有铁锈斑,是典型的进口料呈色。
兽首双耳大罐既见于国内的出土品,在海外亦有不少发现。土耳其托普卡比宫的藏品中有相似的牡丹纹大罐,而日本冲绳、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等地,都发现了类似的兽耳大罐,从中可以窥见此类器物在当时的传播及流通范围。(记者崔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