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潮州大众电脑商城

【开栏语】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来,在改革开放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里,潮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潮州,已是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里江海美丽、山河灿烂,每天都在迎接新变化;这里的人们,辛勤劳作,乐业安居,每天都在拥抱新向往。

大潮起韩江,改革再出发。从今天起,南方+潮州频道将推出《潮州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年·40篇》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潮州这一片热土上的激荡故事。敬请垂注。

【专题策划】 严亮 吴炜

【专题统筹】 廖奕文 陈惠永

老照片里的潮州见得越来越多,画里的旧时潮州可曾见?从当年的物资交流大会到韩江上的“火船”,从烟囱林立的城市到洪水过后东门楼清洁忙的旧景象……这一切都在潮州画家笔下收纳着。旧时的潮州,就这样泼洒在宣纸上、渲染在油画里、浸润在水彩中。

在照相机问世之前,绘画是人们记录生活最重要的手段。即便到了当代,在手机、相机普及的年代,仍然有不少人用绘画记录生活、回顾历史,对生活中的美进行无尽追求。改革开放前后至今,潮州一部分本土画家将画笔对准身边的景和人,反映了潮州在几十年间的变化,成为珍贵的史料补充。

曾画旧风貌 又迎新风尚

在潮州画院院长陈骏的手机里和电脑里存着一大批有年代感的“画”——他将这些潮州旧时的画翻拍后存档。这些画中有一部分很好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潮籍画家吴藏石、黄孝仁、郑光汉等人画了大量潮州的风物。如吴藏石于1958年画的油画《挖湖泥》,让当年挖西湖的盛大劳动场面重现于世人眼前。

而郑光汉的水彩画《交流会》则画的是当年陈骏非常期盼的集会——潮州市物资交流大会。在许多潮人的记忆里,这是一年一度难得的购物机会。

“改革开放前是购买很多东西是要凭票的,这里可以不用票,大多是农产品。”陈骏回忆说。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渐繁荣,人们购物的机会越来越多,物资交流大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潮州的母亲河,韩江出现在画家笔下的几率就特别高。著名潮剧舞台设计家洪风在世时曾通过木刻画、油画大量创作身边的人、事、景。其于1980年绘就的一幅油画,简单几笔却勾起很多人关于北堤和韩江的回忆——江面上一艘机动船(俗称“火船”)拖着一长串的小货船。“如果是顺流,多的可能拖20艘船。逆流的话,差不多5艘。”1959年出生的陈骏亲眼见过韩江上来来往往的货船,他说,当时从下游往上游走的船,大多装的是生活用品,从上游下来的则装火炭、煤等燃料。

陈骏的老师郑树楠,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画过一幅国画《潮州风貌图(局部)》,其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彼时的广济桥还是可以通车的,大桥两侧拖船一串串,远处则是木排、竹排。

200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广济桥得以重修,并于2009年修缮完成重新开放。在这样的重要历史节点,潮州画家不曾缺席,反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7年出生的刘大铭绘制了《广济桥修复示意图》长卷画幅,以此作为决策者的参考。至2009年修复时,他又绘制国画《潮州广济桥》。当年发行的“广济桥”特种纪念邮票便是以此画为参照而设计。广济桥也从韩江上的通行工具转换为当下的旅游景点。

及至当代,更多的交通方式入得画来。陈福镔是一名人民警察,他却一直坚持画画,近年来,更是将家乡的变化由手中笔描绘出。在《璀璨凤城》中,广济桥、金山大桥、高铁、红彤彤的木棉花都在这一竖幅国画中,“我想表达家乡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期间的成果,又要有地域性。”陈福镔如是说。

除了古城韩水之外,还有些画记录了经济生产的场景。

在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一幅名为《晨旭》的画很好地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枫溪陶瓷生产企业用龙窑传统工艺烧造陶瓷的景象——满城烟囱林立,冒出的尽是黑烟。此画是郑才守于1983年重阳时节画的,赞的是“瓷都新貌”。在今天看来,黑烟囱显然已不符合环保的要求,然而“在当时,这是工业的进步。”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李炳炎如是说。

画法多元探索 集体创作显文化自信

“那时候上面说今年搞木刻展,大家都做木刻画,明年说搞工笔画展览,大家就画工笔画。”1月8日,72岁的洪钟向南方+记者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历程,彼时大多是根据指示要求来创作,不少人也因此有了“全才”的本领。

“当时为了向上级汇报,展现家乡的生产生活,很多画家都在画自己的家乡或工作地。”陈骏介绍说,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的视野更开阔,画的内容更丰富,从家乡到全国到国际,同时,绘画手法和材料则兼容并蓄,显得更多元。

陈骏说,传统的国画是用水墨绘画,而现在则有了更多表现方式,将油画、水彩都揉进去了,色彩感觉更立体。例如其创作国画《八月中秋》,在构图上打破常规留白的传统,在材料上不仅用宣纸,还用普通纸巾等,技法上则掺杂着水墨、拓片、拼贴等材料,以达到不同质感。

“最近几年,大家又开始重新聚焦家乡的变化。”陈俊说,潮州画院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画家针对家乡进行创作。2015年,潮州画院组织27位画家历时半年完成了一件长约56米的韩江版“富春山居图”,描绘了从韩江上游到出海口沿岸的风土人情、历史风貌,穿越时空,再现了潮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此画卷在当年国庆展出,引起轰动。

此后,潮州画院每年都组织一次类似的集体创作,并形成潮州风土人情四部曲(潮水、潮村、潮城、潮俗)。其中,作为收官之作的潮俗篇将于今年春节前与观众见面。

潮州市文联主席程小宏表示,文艺工作必须为大众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才能体现文艺家的存在价值。他认为潮州画院走出了一条组织画家开展集中采风写生创作的好路子:为潮州美术史留下一份难得的画卷档案;为服务文化强市建设做了一件大好事,为潮州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出精品的好平台;为加强艺术家之间的学习交流与联谊创造了好环境。

“留住历史记忆,让人有‘发思古之幽情’之冲动。”程小宏说,这彰显了潮州画家们对于本土文化的文化自信,运用艺术手法,还原文化底蕴深厚的潮州。

【全媒体记者】苏仕日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潮州大众电脑商城,潮州大众电脑电话”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