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成立以来,上海大众即走上了一条合资企业滚动发展的探索之路,肩负起引领合资企业研发创新的重任。从最初的简单组装开始,上海大众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大型汽车合资企业,并培养出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建立起功能完善、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为后续中国汽车合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模式,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全新时代。
创新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技术引进和国产化。
早在公司开业之初,上海大众即汇集各方力量,倾力于桑塔纳车型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并会同配套厂构筑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国产化体系。
80年代中后期,"桑塔纳共同体"成立,以"高标准高要求"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我国整车制造的国产化水平。正是由于上海大众开创了现代汽车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的高标准,推动了我国轿车零部件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联合开发。
上海大众为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与大众汽车集团相继联合开发了桑塔纳2000和帕萨特轿车。根据中国用户需要,对整车进行了加长,对部分造型元素进行了优化;还根据中国实际使用条件和道路情况,对发动机、底盘、电器装备等进行了适应性开发。
其中,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的桑塔纳2000项目,是中方参与研发的首款车型,该车型108毫米的车身加长大大提高了后排乘员的乘坐舒适度,满足了中国用户对加大后排空间的需求。自此,上海大众走上了本土化研发的创新之路,而这之后的每一次本土化研发,也都是基于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深度调研。
第三阶段,自主开发。
从桑塔纳3000项目起,上海大众开始了自主开发的探索,并成功完成了帕萨特领驭、朗逸、帕萨特新领驭、全新帕萨特、新朗逸等新车型的开发工作,形成了包括车身自主开发,发动机、底盘、电子电器匹配开发的整车自主开发能力。
2008年,作为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全新车型朗逸问世,开辟了合资自主的全新发展模式。之后,上海大众又陆续推出全新朗逸、朗行、朗境以及相关衍生车型,打造了全系列的Lavida家族,满足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2011年,全新帕萨特的上市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轿车企业首次直接参与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的全新产品开发,标志着上海大众的研发工作正逐步融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
完善的开发体系
上海大众能够在自主创新领域稳步前进,主要得益于上海大众通过十多年的规划、建设和调整,已形成了自主创新所必须的完善体系。
1992年7月,上海大众技术发展中心大楼落成,暨上海大众研究开发中心成立。1999年11月,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试制实验基地落成启用。2003年8月,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试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技术中心的建成和使用,为上海大众自主创新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设施保障,将设计-工程分析-试制-试验等各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012年10月,上海大众技术中心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进入了技术创新"国家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