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辆“特供车”往往会被身边那些所谓“懂车”的人视作“不懂车”,尤其是几款“特供车”在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不理想,“特供车”有逐渐被“污名化”的趋势,但当我们对“特供车”有了足够多的了解,就会明白,把国际品牌中国“特供车”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并不合适。
本田冠道也是一种专供中国的车型
从发展上来看,“特供车”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变迁,“特供”的形式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改革开放之后,以桑塔纳、捷达、富康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水平乘用车进入中国,这些车型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很快就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说,最早的富康就保留了原型车雪铁龙ZX的两厢设计,引入国内几年销量都不见起色,直到1998年后,三厢富康问世,销量才有了好转。
而当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车型迭代速度加快,很多国际品牌将老旧平台车型在中国市场上持续生产,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特供车”。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捷达,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捷达”是基于大众PQ32平台生产的老捷达。
由于这一代捷达在中国市场共售出了一百多万台,普及度高,口碑好,使用便宜,一汽-大众从1998到2008年一共生产了十年时间,这期间,一度出现了PQ32平台的捷达、PQ34平台的宝来、PQ35平台的速腾欢聚一堂的情况,而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市场,它们的名字都是“捷达”(Jetta),属于同一款车的前后三代车型。
就算在当下,这样的特供车也还存在,比如,在大众全面铺开MQB平台的大背景下,基于PQ34平台的跨界旅行车蔚领依然在售。
长期以来,面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市场,国际品牌在推出一款车型后,都会随之推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加长轴距或者给两厢车接个“尾巴”都是常规操作。
日产骐达和颐达
早些年间,标致307、日产颐达属于典型的“两厢变三厢”,造型比较突兀,近些年来,奔驰A级专供中国的三厢车外型已经非常协调了,看得出国际品牌对待中国特供车的重视程度正在转变。到了2019年,欧洲的标致508和中国特供的508L的整体研发则是同步进行的,在外观上,508和508L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其实,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对于国际品牌车企越来越重要,国际品牌厂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一款新车也变成了常态。比如,本田杰德就是本田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一款车型,后来由于出色的舒适性,本田将这款车引入了日本本土。
本田冠道和马自达CX-4也都是各自厂商专门为中国研发的车型,前者采用的K20C3发动机+采埃孚9AT的动力单元算得上是本田当时最新的动力单元之一,后者惊艳的外观在上市伊始则让老外也羡慕了一阵。
今天,很多“键盘侠”会不自觉的会将欧美、日本设定为“懂车”,而将国内设定为“不懂车”,随之而来的,就是觉得中国“特供车”一定会欺负国人“不懂车”。
但对于真正的消费者而言,需求就是“饿了该吃饭渴了该喝水”的问题,买车最好的结果一定是买到最合适自己的车,而不是买到一台别人都觉得对的车。比如,国产宝马X1亮相时就曾遭到“前驱宝马不纯粹”等诸多吐槽,但宝马X1上市后销量一路走高,因为这样的一台车真的“管饱又解渴”。
华晨宝马-宝马X1
宝马X1起价27.88万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一台后驱宝马去山路上劈弯,为家庭购买第一台车依然是国内最主要的消费需求,前驱宝马X1虽然操控一般,但坐着不憋屈,与此同时,买车或多或少都是一种“炫耀型消费”,后驱与否对我真不重要,而一个宝马logo足以带给我们心理上的满足,这钱花得没毛病!
所以,就算网上“键盘车神”们到处给人扣“不懂车”的帽子,但只要明白自己需求,合适自己的那台车才是最好的,毕竟网络是透明的,“特供车”不管有多么“不纯粹”、减少了多少配置,消费者都是可以看到的,买与不买,自己的需求决定。
但是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在背地里偷工减料,质量及安全性存在隐患的所谓中国“特供车”,我们应当坚决抵制,对于这样的厂商也当受到强烈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