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是广大市民购车的高峰,市场上的促销方式可谓层出不穷,对于汽车这类价格昂贵的商品,价格上消费者肯定希望能有多优惠就多优惠。
事件回顾
今年清明回老家山东期间,谭先生通过朋友的推荐了解到了一个买车的好途径,通过当地某众筹汽车销售公司,8万元即可购买一辆宝马车,最快能一个月交车,最慢三个月。“众筹买车”是一种新兴的购车方式,可是又太新鲜了,让他犹豫了——“互联网+”时代,虽然什么皆有可能,但便宜不一定是好货,这种购车方式是否靠谱呢?眼看朋友的确是开上了众筹买来的宝马车,他心动了。于是乎他支付了汽车款项8万元,满怀期待的等待着交车的时间来临,但众筹公司却迟迟不给回应,如今大半年过去,合同规定的最后交付期限已过,车仍未见踪影。于是乎他与其他一些“众筹人”向警方报了案。警方调查发现,公司老板已经卷款跑路。
案件中所谓的合约
合约基本内容是:顾客仅需缴纳4万元可以买12万元的新车,8万元可以买24万元的新车,多出的差价自己补,不含上牌等其他费用;100天内承若交车,不仅提车是在当地4S店进行,而且新车直接上顾客自己的名字;以购买12万元新车为例,顾客必须加入众筹车友联盟俱乐部,每年缴纳1000元会费,未来十年需在俱乐部中消费每年2万,包括维修、保养、保险、加油等项目。十年后该公司还会按当年的购车款回购此车。
对此,谭先生表示,他在广州做互联网生意,向来对“O2O”“互联网+”等新模式很感兴趣,对于“众筹买车”这一购车方式自己很快的就接受了,,即便心里有所担忧,但看到朋友的确提到车,还是禁不住诱惑交了钱。跑路的这家公司自称是上市公司,还给每一位众筹人都提供了“购车合同”和会员章程。
律师角度
广东信晖律师事务所的周律师分析表示道,这种圈钱的手段类似于“庞氏骗局”,众筹公司通过不断吸收会员来“圈钱”,前期购买的人会幸运地提到车,成为一个“典范”,然后让他们再去拉更多的朋友、亲戚等人进来,类似于传销手段,众筹公司还会根据拉到的人数承诺分红。随着众筹公司圈的钱越来越多,后期交钱的人就会发现提不到车,等他们发现时,众筹公司早已卷铺盖跑路了。当初签订的所谓合同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众筹买车”的花样可不止这一种,不少电商平台、汽车网站也有汽车众筹项目,与市场上动辄用几万元就能买到几十万元新车的众筹购车项目相比,知名网站的众筹项目显得保守了一些,大多为众筹成功即享额外礼包、1万~2万元购车款之类的项目。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众筹购车优惠的方式类似此前的多人团购优惠。由于参加的人数不多,车商也就相当于投了几万元做广告宣传。
还有一种汽车众筹方式是投资人买入一辆车后,希望再卖出赚取利润差价,但为了让投资成本最低化,于是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筹资,车辆售出后,按出资比例分红,这才是行业主流的“汽车众筹”。
当前大多数规模化运营的汽车众筹公司都在做这样的项目,在二手车行业最为流行,收益率一般不低,普遍在20%以上。数据显示,汽车众筹兴起于2015年,2016年8月底,国内已经拥有56家汽车众筹平台,累计筹资额达51.5亿元。9月中旬,我国汽车众筹平台已经接近80家,增长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