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多轴牵引车」多轴牵引车头

如果问造车谁家最彪悍,那肯定是战斗民族。装甲不足加厚,动力不足加大,还不足放两个发动机,这就是战斗民族的标准操作。而这也造就了很多让人惊艳的怪兽车型,比如今天的主角吉尔135 8×8超重型卡车,就是这么一款双发动机的车型。

20世纪50年代,苏联设计的吉尔135是为地对地导弹准备的发射运输平台,该车属于大型八轮军用运输车和移动导弹系统。吉利哈乔夫汽车厂(ZIL吉尔)进行了开发和试制,后续量产主要由布良斯克轮式牵引车厂(BZKT)的前身布良斯克汽车厂(BAZ巴斯)完成,所以这款车也有人称之为BAZ-135。布良斯克轮式牵引车厂掌握了多轴底盘技术之后,生产了我们介绍过的BAZ-69501重卡,想了解的可以去看《苏联解体前生产的双发巨兽!BAZ-69501重型卡车》。

BAZ-69501重型卡车

和BAZ-69501重型卡车相比,吉尔135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整体造型上吉尔135更圆润一些,车辆上部呈现微微的梯形。车顶前方带有护罩,而3个顶置雨刮器就安装在护罩内,3块前挡风玻璃各配一个。吉尔135前玻璃下方还可以加装防护栏,放倒的防护栏可以作为登车扶手。

车头两侧凹陷区各有一组分体前照灯,大灯采用防空灯设计,车头底部的防撞钢梁非常硬核。车辆离地间隙达到了夸张的580毫米,都超过车轮高度的一半了。

前防撞钢梁向后延伸保护驾驶室侧面,而宽阔的钢梁上边就是登车踏板。但是登车踏板离地间隙过高,可以采用加装轮毂蹬车踏板的方式。车辆轮毂中部向外突出,下边内侧为第一级,上边外侧为第二级。车门后方下侧的扶手就是为了辅助登车的,不过有些短小。车门矮小紧凑采用摇把升降车窗,单体后视镜就安装在车门上。驾驶室后方是发动机舱和空滤系统,如果是图中这种导弹车,发射基架放平时会压到驾驶室顶部。

驾驶室内部保持战斗民族一贯的硬核风格,主驾驶位置在左侧,座椅直接安装在前轮挡泥板上。副驾为通体沙发座椅,最多可以乘坐3人。简洁的三辐式星型方向盘,右侧为粗大的挡把。前方独立的中控台上功能键和仪表盘对称分布,车内很多线路均裸露在外。

方向盘中间为吉尔车标

吉尔生产的原型机搭载两台5.6升直6吉尔123F发动机,单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120马力。之后在布里安斯克轮式拖拉机厂生产时更换了配置,搭载两台6.9升V8吉尔375YA汽油发动机,单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180马力,搭配两个6挡自动变速器。此外还有个吉尔135LM版本,采用的是两个5挡手动变速器。空滤系统也集成在发动机舱内,车辆最高时速为65公里。

每台发动机通过一组变速箱和差速装置来驱动单边的车轮,吉尔135八个轮子分别由两个发动机驱动,一桥和四桥是车辆转向桥。全车全部采用了独立悬挂,由于是单边驱动,所以左右两边的半轴都是独立的设计。每边的半轴都分为两段,车架内部一段,车架外部一段。内部的半轴通过车架的动力传输孔与外部半轴连接,万向节则可以适应不同角度。

吉尔135底盘分解图

车辆尺寸为长9.27米、宽2.80米、高2.53米,导弹车版本的吉尔135不含导弹和发射架净重11.57吨。第一轴与第四轴之间的轴距为6.3米,车身安装有液压起重设备辅助发射架起降。

作为吉尔特别设计局研制的重型八轮军用运输车,从1959年面世到1995年停产。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我认为5吨级的吉尔135两栖车最特殊,最后看看主要有哪些版本吧:

吉尔

ZIL-135: 蛙-7(月亮-M)导弹发射车 (1959)

ZIL-135B:ZIL-135(1959)的两栖版本

ZIL-135e:ZIL-135B的非两栖版本(1960)

ZIL-135E:柴电传动(1965)

ZIL-135K:S-5 导弹发射车(1961)

ZIL-135KM:4K44“雷杜特”系统P-35B导弹发射车(1962)

ZIL-135KP:陆地列车(1969)

ZIL-135L:改进悬挂的版本(1961)

ZIL-135LM:带手动变速器的

ZIL-135L(1964)ZIL-135P:两栖登陆运输车(1965)

ZIL-135SH:零转弯半径(1967)

巴斯

ZIL-135K:FKR-2导弹发射车(1961)

BAZ-135LM:带手动变速器的ZIL-135K(1963)

BAZ-135LMT(BAZ-135L7):BAZ-135LM(1968)的热带版

BAZ-135LMP:9K57(BM27)飓风火箭炮发射车(1976)

BAZ-135LTM:Luna-M 导弹运输车(1963 )

BAZ-135L4:民用版(1968)

BAZ-E135G:燃气涡轮发动机实验样机

BAZ-135M1:单柴油机原型

BAZ-135MB:SPU-35V、Tu-143 和 Tu-243 的发射车(1964)

BAZ-135MBK:BAZ-135MB增加了载货和牵引能力(1991 )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多轴牵引车,多轴牵引车头,轴牵引车限重多少,中置轴牵引车”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