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青年大客车440马力

东风型摩托内燃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第一种柴油内燃动车组,为液力传动,由四方车辆厂于1958年设计试制。

虽然这组动车组在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未能批量生产,但其设计经验为后来研制的卫星型柴油机车、红星型柴油机车、以及22型双层客车列车组累积了经验。

貌似大巴车

技术特点

列车编组:2M4T

运营最高速度:120 km/h

编组定员:198 × 4

车辆长度:动力车:19925mm,中间拖车:23600mm

车辆宽度:3104mm

车辆高度:4650mm

车辆重量:动力车65t,中间拖车:47.5t

轴距2400mm

轨距1435mm

轮径:动力车1000mm,中间拖车:915 mm

传动方式:液力传动

柴油机:DV12A

柴油机功率:2×440kW

司机室

动力机车的车体高度和宽度与双层客车一致,车体重量由两台二轴转向架承担,前转向架为动力转向架,后转向架为无动力转向架,机车轴式B-2,整备重量65吨,构造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动力机车内部从前至后依次布置为司机室、动力室、冷却间、储存间以及餐室。两台机车之间设有重联装置,可通过任一端司机室同时操纵两台动车。

此外,在其中一辆动力车上设有一台10千瓦的汽油机—发电机组,用于为全列列车提供电源。

每台动力车装有两台山西柴油机厂制造的DV12A型柴油机(原型为坦克用的B2-300型柴油机,车用型号变更为DV12A型),额定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标定功率是220千瓦(300马力),柴油机净重为850公斤。单节动车功率为440千瓦(600马力),动车组总功率为880千瓦(1200马力)。

液力传动系统主要包括液力传动箱、中间齿轮箱、车轴齿轮箱、万向轴等部件。

两组柴油机发出的功率经摩擦离合器、增速齿轮箱输入到液力传动箱,然后从液力变速箱的输出法兰经万向轴传动中间齿轮箱,再经万向轴传动前转向架一、二位车轴上的车轴齿轮箱,从而驱动轮对。变速箱采用四方厂自主研制的SF2006-1型双变矩器液力变速装置,液力变速箱内装有两个液力变扭器,包括B1型起动变扭器和B2型运转变扭器,司机按照机车速度和柴油机转速,以电—风遥控进行换挡。当输入转速为每分钟2500转时,最大输入功率为540马力。传动装置还设有齿式离合器的换向机构。

双层客车(设计图号:双2)车体长度和宽度均与22型客车相同,车体长度为23600毫米,车体宽度为3104毫米,车体高度为4650毫米,比22型客车高约385毫米,车辆自重47.5吨,构造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中间双层客车

车体钢结构采用鱼腹型无中梁薄壁筒体焊接结构,车辆中间部分为分上下两层的客室,车辆两端设有厕所、锅炉间和通过台,侧门设在端部底架与下层鱼腹部相衔接处。由于该列车组的设计主要为满足近郊客运需要,四辆双层客车全部皆为硬座车,而且车内布置较为紧凑,座位采用3+3方式布置,下层定员80人、上层定员104人、通过台部分定员14人,合计定员198人。

双层客车采用了当时最新型的202型D轴转向架,固定轴距为2,400毫米。该型转向架是无导框式客车转向架,采用H型一体化铸钢构架、导柱式轴箱定位装置、摇动台式摇枕弹簧悬挂装置、两系圆弹簧带油压减震器、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

客车通风方式采用车顶的格兰德式自然通风器。

车内照明用电由动力机车集中供电。

这种双层客车的最大特点是上下层之间设有16根立柱,以直接承载上层重量和加强车体刚度,但缺点是导致车内空间压抑,自此后中国铁路双层客车均以桥式拱形结构代替立柱支撑。

客室内部

历史由来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牵引动力的改造是铁路技术改造的重点,要逐步由蒸汽机车转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

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年代,各大主机厂纷纷掀起“争取生产内燃机车”的热潮。

1958年6月,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与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集宁机务段等组成联合设计组,开始研制东风型双层摩托列车组,代号NMI。

1958年7月18日,联合设计组完成了列车组和液力传动装置的设计工作。

四方机车车辆厂经过仅仅2个月后,于同年9月22日试制成功第一列动车组。东风型柴油动车组为6辆编组,两端头车为动力机车,中间为四节双层客车,机车采用液力传动装置,构造速度为120公里/小时,适用于近郊短距离快速客运。

中间双层客车

1958年9月底,东风型动车组被送往北京,参加全国铁路职工国庆九周年献礼展览会。

1959年,列车交付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车折返段(后改称北京内燃机务段)开始运用试验,担当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间的客运任务,试运行中最高速度达到90公里/小时。

1961年,列车组两端的动力机车停止使用,而双层客车被编进新造的22型双层客车列车组,配属北京车辆段。

1962年初,双层客车列车组开始在北京至沈阳的11/12次列车上进行为期一年的运用考核,至同年9月转配属沈阳铁路局沈阳车辆段。

1963年初,动车组返回四方厂进行厂修和改进。

1963年底,双层列车组根据铁道部指示转配属上海铁路局杭州车辆段。

1964年1月开始在沪杭铁路投入服务,担当上海至杭州的93/94次旅客列车。

杭州车辆段于1970年对该四辆双层客车进行厂修时,割除了客室内部的所有立柱,同时加强了上下层楼梯隔板结构,以承载上层客室的部分重量,并将下层客室顶部改造成拱形顶,以加强上层地板的强度

根据上海铁路局杭州车辆段的意见,四方机车车辆厂先后于1969年、1974年对双层客车进行了两次改进,主要是将车内座椅改为与22型客车通用的座椅,转向架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取消了车下暖气主管等。

1978年后改为投入浙赣铁路使用,担当杭州—金华—衢州的221/222次旅客列车。

由于运用多年后车体钢结构腐蚀严重、车体漏水导致电气绝缘性能下降、车辆检修维护和配件供应困难等原因,铁道部于1982年6月批准双层列车组停运报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青年大客车440马力”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