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曾高飞 王莹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业务拓展,2012年全球动力设备制造商领头企业美国康明斯公司营业收入高达173亿美元,拥有员工34600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其主业早就不仅仅局限于发动机—当然,柴油发动机仍然是其标志性主业。
与康明斯公司创始人克莱西·莱尔·康明斯有着同样敏锐商业嗅觉的是其继任者埃尔文·米勒。米勒在1975年就认准了中国市场前途无限,他力排众议,于1979年在北京设立首家康明斯驻华办事处。1981年康明斯与中国重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是在华最早进行本地化生产的外资企业之一。
康明斯发动机主要应用于卡车、客车、房车、轻型商用车和皮卡等公路用车辆。
在美国市场,皮卡就是所谓“重型卡车”。由于国家有别,美国“重卡”与中国重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由于标准不同,美国重卡在美国算重卡,但到中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卡(中型卡车)。
由于中国市场涨势看好,康明斯不想错失良机,不断向中国重卡发动机市场推进。
这种积极进取的商业头脑值得肯定,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积累,康明斯在中国的重卡发动机之路走得急于求成,隐含较大风险,因为康明斯是用中型卡车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来设计重型卡车发动机,给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隐患。例如康明斯在中国市场主推的重卡发动机D系列就是由M12稍做改装而来,而M系列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型卡车理念”的重型发动机。
以设计中卡理念设计重卡发动机
中国和美国在重卡吨位上有明显区别。在美国重卡概念是八级,即15吨以上,但最高吨位(车货总量)为36.2吨,主要配备12-13L发动机。而在中国,重卡概念要远远超过这个上限。中国重卡牵引车的标载为49吨,限重55吨,比美国重卡上限多出将近20吨。这对发动机排量要求更高。可以想象,用中型卡车理念设计重型发动机,会存在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如何适应中国用户环境,或许是康明斯面临的另一个难题。美国大皮卡,终其一生可能只跑上20万至30万公里;而在中国,重卡一年就可能跑上这个数,一般一辆车到报废,要跑上120万公里。中国重卡一般用来拉水泥、钢材、沙子等比重大的货物,要求“拉得多,跑得快”。一辆中国重卡一般配备两个司机,一个开车,一个休息,轮流来,在路上跑个不停。这对发动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中国用户要求油耗低,更省钱。虽然康明斯在油耗上也提出了改正措施,但美国发动机技术是出了名的油耗大。
尽管是全球柴油发动机领军企业,但康明斯在研发上并不那么重视。笔者从相关资料上查到,拥有三万多员工的康明斯,科研人员只有区区千人。这么少人数的团队掌管这么庞大规模的企业,钻研这么复杂的技术,能否让康明斯保持技术领先确实很难说清。
在研发费用上,康明斯能省则省。2006年,康明斯在武汉与东风汽车合作成立的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是其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发动机研发中心,截至目前,这家研发中心总共投入不足2000万美元,只有四个发动机试验台架。相比于康明斯在科研费用上的开源节流,中国企业潍柴动力显得更为大方和积极。潍柴动力研发人员高达2700人,是康明斯的两倍有余。
商业模式或给中国自主创新造成伤害
康明斯是踩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鼓点而来的。其在中国发展也是响应中国政府当初提出的“以技术换市场”的号角。康明斯惯用的商业模式,就是以技术为诱饵,忽悠整车生产企业与其合作,合资公司则为整车企业提供发动机等部件,以此来跑马圈地。
这种商业模式很高明,也符合整车企业意图控制车辆最核心部件技术—发动机技术的期望。
1981年,康明斯与中国重汽集团签订协议,在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生产康明斯大马力(N、K系列)柴油机。1996年,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康明斯C系列中马力发动机。2005年,康明斯与陕汽集团在西安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康明斯重卡发动机旗舰产品ISM型11 L全电控柴油机。2007年,康明斯与陕汽重型汽车集团合资组建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黄金马力(308-440马力)康明斯M系11升全电控柴油发动机。最近,康明斯又与中国福田汽车联手,合作研发重型发动机。
通过这种方式,康明斯多快好省地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目前至少与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公司,在自己生产重卡时,部分使用了合资公司所产发动机。但有意思的是,康明斯或许并没把先进发动机技术带到中国,向中国输出的,只是过时落后的发动机技术。
从目前来看,康明斯17个系列发动机产品中只有8个系列在中国生产。这说明康明斯在向中国输出技术上是留了后手的,随其进入中国的技术也可能并非是最先进的。如果真是这样,康明斯到中国来,中国合作伙伴并没有换到先进技术,而是导致中国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让康明斯商业模式继续放纵自流,可能造成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削弱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创新上的积极性,变得过分依赖康明斯,导致自己的研发能力被严重弱化,也给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如潍柴动力发展造成困扰。因为中国企业比较崇洋媚外,宁愿相信外资落后技术,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秀产品也视而不见,从而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形成长期损害。
事实上,相比康明斯,潍柴动力已经迎头赶上,在某些方面甚至实现了超越。特别是在根据中国环境、开发符合中国标准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上,潍柴动力要比康明斯技高一筹。潍柴动力在国内率先研发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能满足国Ⅲ、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其中,蓝擎国Ⅲ发动机,比同类产品节油15%以上,按照每辆商用车一年运行10万公里计算,年节油可达4800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