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长江骑摩托车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长江摩托车官网

黄芳兰投递邮件时骑摩托车经过木兰湖东岸。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木兰山上,长有一种奇树,叶如桂,花似莲。每年3月,树上会开出一朵朵红花。山上的老人说,这种红花叫木兰花,柔中带刚,坚韧执着。

34岁的黄陂区塔耳邮政支局邮递员黄芳兰,被老人们称作邮路上的“木兰花”。

过汽渡,冲山坡,进村庄,将一份份邮件送到村民手中。黄芳兰骑着摩托车走在前面,我们驾着小车跟在后面。我们采访黄芳兰,是在行进中完成的。

一天70公里的采访过程,有点像在拍摄一部山村公路电影。

黄芳兰负责的是武汉最长的一条邮路,全长140公里:沿途共有12个行政村3000多户居民,途经4个渡口、上百个湖汊。

4年来,她累计投递邮件约24万件,妥投率100%,未发生一起投诉。

140公里,她骑行在武汉最长的山村邮路上

黄芳兰将包裹送到姚湾村老观冲村民侯运梅的手中。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10月2日8时20分,武汉邮政塔耳支局门前。黄芳兰将40多件50多公斤的包裹,搬到摩托车一侧,并根据自己的派送习惯、邮件轻重以及行经线路,依次摆放、捆扎。

理了理自己的邮政绿色冲锋衣,身高1.55米的黄芳兰抬腿跨上摩托车,向位于木兰湖西岸的木兰汽渡码头进发。

与渡轮上的水手方成打过招呼,黄芳兰身体前倾,双手紧紧压住车把,将摩托车推上带着坡度的铁质跳板。

推摩托车上船的时候,黄芳兰手上青筋凸起。

48岁的方成对这位身材娇小的女邮递员印象深刻:“每次看她推车上船,望着堆得高高的包裹,总担心她会摔倒。好在她会用巧劲,能控制好车子。”

船到木兰湖东岸令牌店的庙店上码头,黄芳兰在渡轮上将摩托车调了头,推车下船。

这里,是黄芳兰140公里邮路的起点。

木兰湖东岸的这条邮路,是2001年开始通邮的。黄芳兰说,她是这条邮路上的第七任邮递员。

木兰湖东岸邮路,以“8”字形沿湖分隔成各约70公里的“上片”和“下片”,两个片区各包括6个行政村。

黄芳兰要分两天完成这两个片区的邮件投递工作。

黄芳兰将这条邮路称作“山水邮路”,无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需要通过汽渡过木兰湖,还要骑行约70公里的崎岖山路。

2017年,黄芳兰的前任王道全要退休了。谁来接手这条邮路,才能将这种扎根基层、全心服务村民的精神传承下去?经过考察、试用,并由王道全带了一段时间,塔耳邮政支局录用了黄芳兰这名外乡女子。

黄芳兰成为这条邮路上的第一位女邮递员。

黄芳兰说,跟着王道全“试工”走过这段邮路后,她看到了木兰湖东岸美丽的原生态,也感受到了邮路的艰难,更能感受当地村民对于邮件送达时的喜悦。“我的工作对他们很重要,他们对我也非常友善与亲热。”

荒无人烟处,她曾与一群野猪狭路相逢

木兰汽渡上,黄芳兰在船上稍稍歇口气。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黄芳兰说,她负责的这段邮路,有一段8公里山路,荒无人烟,手机信号也不好。

在这段路上,她遭遇过一群野猪。

黄芳兰说,去年秋季的一天,她经过椿树岗,沿一段上坡路骑行,突然看到一群大大小小的野猪从林子里钻出来,慢悠悠地往坡下走。

狭路相逢,“只能停车听天由命”。黄芳兰说,其中一头个头比较大的野猪,“眼睛一直盯着我,我当时觉得自己的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好在这群野猪并没有伤害黄芳兰,它们哼哼叽叽、走走停停,与她擦身而过。

“等它们走完了,我赶紧打起油门跑,感觉后背一阵冰凉。”黄芳兰的讲述,令记者同样出了一身冷汗。

山路难行,记者驾车跟随采访中深有体会。

肖家湾的村中道路七拐八扭,最窄处只能容一辆面包车通行。其中一段路,蜿蜒于“品”字形排列的三栋房屋之间,需要走一个“Z”形。而道路一侧是石阶,另一侧是下水沟,右前方还是一个中间有下水沟的上坡。黄芳兰把稳车头,一脚油门,平稳驶过。

与红安临近的旋风寺一带,道路多处破损,她双手灵活把住车头,依靠手部力量,任凭车头如鸡啄米一般上下跳动。“骑车过这种路的关键是把控手部力量,骑熟了这种路,都成了肌肉记忆。”黄芳兰说。

虽说车技娴熟,但摔到沟里还是常事,尤其是雨雪天。

黄芳兰说,长年骑行在山路上,她的胳膊和膝盖摔破、擦伤过无数次。

“有一年女儿的生日,我答应她早点送完邮件,早点回家。”黄芳兰说,那天返回途中,她选择了一条没有走过的近路,结果走上一条一尺宽的田埂。路的尽头,是一个高约1米的陡坎。

左边是水田,右边是高坎,连踏脚的地方都没有。黄芳兰花了半小时,想办法支起摩托车站架,然后从四处搬来石块想给这个陡坎垫出一个斜坡。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也渐渐黑了,家里人打电话催她回家。

终于,黄芳兰花了3个多小时垫出了一个坡。

一身泥水的黄芳兰回到家里,笑着陪女儿吹完生日蜡烛。

吃罢蛋糕,黄芳兰背转身去,眼睛发酸,泪流不止。

看到这些老人,她常常想到自己的父母

黄芳兰一边投递,一边与村民亲热交谈。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黄芳兰的黄陂方言得到山村留守老人陈贤勋的认同:“说得好,我们听得懂。”

2007年,来自广西贵港的黄芳兰在广东打工时,与黄陂青年刘芳春结识并结婚。

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后,她不再陪着丈夫外出打工,一方面在家带孩子,一方面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

成为邮递员之初,因为语言不通,黄芳兰与村民们沟通困难,她反复模仿当地人的发音。如今,一口黄陂腔的黄芳兰成了地道的“黄陂媳妇”。

82岁的陈贤勋是一名退休教师,与老伴住在富家寨村谌家田。

我们跟访那天,黄芳兰将一个重约2公斤的药品包裹送到老人手上。

陈贤勋老人耳背,黄芳兰就凑到他耳边,大声告诉老人这是哪里寄来的,一字一句重复多遍。老人点点头,一脸笑容。

陈贤勋的老伴张大珍上前拉着黄芳兰的手,让她进屋坐,喝口水,说说话。

老两口的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平常难得回乡,但常会给父母寄回些物品。

每次看到这些老人,黄芳兰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生活在广西农村。

“我特别能理解这些老人。”黄芳兰说,他们长时间没出山,碰到年轻一点的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子女,总有讲不完的话。“我很愿意陪着这些老人,但我有投递工作,难得有大块时间陪他们。”说着,黄芳兰的眼角微微泛红。

“8月26日,父亲在老家做农活时受伤,农具把他的肋骨压断了6根。”黄芳兰说,得到消息的时候,她正在送邮件,领导得知后给她批了一周的假。“这是几年来我唯一一次请假。”

虽然请了假,乡亲们的邮件却一天也没有断过。黄芳兰把在外打工的丈夫叫回来,代班送邮件。“乡亲们眼巴巴等着,这些邮件停不得啊。”

看到黄芳兰的摩托车骑到门前,七里冲村卫生室的彭四兰起身出屋,热情地帮她分拣,并代为联系收件村民。

村卫生室设有邮政代收点。“小黄总是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彭四兰介绍说,前不久,村里有个油坊老板网购了100件油壶,“按照规定,她其实可以让老板直接去邮局取件。看老板忙,她就每次几件几件地往村里带,老板很感激。”

“克服了困难,赢得了口碑。”黄芳兰的同事陈冬这样评价她。

黄芳兰有着自己的开心和满足:“当地的乡亲基本是留守老人,他们地处偏远,我每次按时把邮件送到,他们会高兴,我也开心。”

(长江日报记者蒋立青 金文兵 通讯员肖芳)

【编辑:贺方程】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长江骑摩托车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长江摩托车官网,长江摩托车750”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