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涤明
驾驶考试、车辆登记检验5类业务“异地通办”,车辆抵押登记、临牌发放等5项服务“便捷快办”,近日,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公安部推出1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并将于6月1日起推行。
小车驾驶证“全国通考”,申请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在全国任一地直接申领小型汽车驾驶证,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实现全国“一证通考”;大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对省(区)内异地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凭居民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再提交居住登记凭证;车辆转籍异地可办;摩托车检验“全国通检”;公众期盼已久的愿望,如今变成了现实。而为“全国通考”“异地通办”提供条件的,除了互联网+技术,更有管理上对“属地”模式的打破。
事实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很多公共管理特别是考证办证方面,完全可以实行“异地通”“全国通”。所需要的条件,是地区之间互联互通,而政务网络联通在当今早已不是个问题,需要突破的“瓶颈”,是地方与部门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机制性障碍。这需要公共部门转变观念,更需要顶层设计的主导。
现在来看,“异地通”“全国通”的问题上,公安系统走在了前面,身份证异地受理、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等早已“开通”。而如果各地公共部门的政务网络是互联互通的,海南的公共部门在系统上点开黑龙江居民的信息页面、在四川打开山东的……跟“属地点击”并没有区别,也应不存在技术障碍。依法合规的受理与审查审批,对正常的属地管理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归功于网络技术的优势。但也要看到,基本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互联互通并不通畅,各自为政的情况仍未突破。
社会发展的速度、节奏越快,人口流动与迁徙的规模也越大,对“异地通”这种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高。那么,地方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得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属地管理,主要服务所在地、辖区市民的“本土化服务”转型为面向全国、服务全国的“大服务”视角上来。
而在公共管理逻辑上看待“异地通”“全国通”服务的问题,开放的社会本身就该打破属地管理的局限,社会越开放,公共管理与服务也应越开放,而不是“回到原属地办理”的限制越多。于此而言,许多关涉民生的的公共部门包括商业性服务单位比如通信行业,都应尽早实现互联互通,所有无必要“回原属地”的服务业务,都应全面实现“异地通”“全国通”。当然,在这方面,相关领域中顶层设计的作用是其他力量无法替代的。
小车驾驶证全国通考了,不少网友都在问:大车驾驶证为何不可以,而只能“省内异地”?摩托车检验既可以全国通检,为何摩托车驾驶证不能全国通考?而类似这种“部分通”的情况,有些行业中还有不少。可以肯定的是,小车驾驶证既然可以,大车、摩托车“全国通”,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也对公共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突破更多“属地管理”障碍,更好地服务于公众需求。(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