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踏板车作为一种摩托车类型对我们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远的,现代踏板不仅凭借简单易懂的操作俘获了各国人民的心,同时也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风格。
这几年,跨界越野在踏板界刮起一阵风潮,本田的X-ADV收获不少关注,今年趁热打铁还在东南亚出了台ADV150。
但拿踏板车去越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来自巴黎的Vespa车队便开始参加达喀尔拉力赛了,在沙漠中折腾小绵羊了。
甚至直到前两年,改装成铜牙铁齿的PX200 Rally都还在沙漠中发扬着法国人豁车的精神。
所以说只要心中有征服远方的梦想,即便是小踏板在面对极端条件时一样毫无畏惧。
但是要谈起国内车迷最早熟知的越野风格踏板,还是当属雅马哈的BWS系列。
当年也因为过于有特点的造型被车迷们称为“雅马哈鸭子”
聊到BWS的发家史,必然离不开对其二冲程元祖BWS 50的讨论。BWS 50于1989年首次推出,直至2019年的今天其最新版本仍在国外销售,是雅马哈最受欢迎的运动型踏板车之一。
在这30年间里,BWS经历了两个型号变更(CW50,YW50),三代车型升级,在各个国家地区有着多种名称(Zuma,Zuma II,Zuma 50F,Zuma 50FX,Zuma X,BWS,BWS 50,BeeWee)。
第一代BWS的刚发布之时,简单耐用的构造,超短的轴距,倒立式前减震和长行程后减震,为越野设计的强化型钢管车架,磨砂处理的包围,最大马力7匹的50cc二冲发动机输出暴躁,独特的双灯鸟嘴前脸,10寸轮毂配合深纹路越野胎,甚至后轮也达到当时踏板车少见的150宽度。
为了轻量化和小型化,连座桶都未设有,配置十分极端。
BWS的特立独行一下就吸引了大批车迷的目光,当时非常受欢迎,不过也正因为巨大的人气造成供货短缺,初代BWS CW50的首次发售仅持续了两年,1990年雅马哈从北美撤下了CW50。
1990年,雅马哈将BWS CW50的生产由日本日本转移到法国雅马哈拥有的MBK工厂。之后其生产的BWS CW50改款车型多被国内车迷称为MBK鸭子。
后车架重新设计扩大,不仅坐垫变成双人的了,还增加了一个小座桶,前减震换成了正立式,轮毂也进行了升级,前刹由鼓刹升级为碟刹,外观上亦有变化,大灯外增加了一块挡风玻璃。
当年的MBK鸭子还有和NBA联名的纪念款
但是由于欧洲的人工成本实在太高,而且一直增加,迫不得已,90年代中后期雅马哈又将生产转移到了台湾,并研发发了第二代BWS。
但是这次改款雅马哈对这台车的定位也开始了一部分变化,为了使其更大众化和热销,做出了不少妥协,车体加长了轴距,坐垫加长,这样后座的体验无疑更加舒适了,同时呢,将一体化的鸟嘴也分开作为独立的前挡泥板使用,两颗大灯也由内置变成了外置,而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后胎改为130宽,过去那种突出的厚轮胎越野车既视感也淡化了。
但是与此同时,相对于弥补的就是排量也进行了升级,开发了100cc两冲程的版本。
其实第二代BWS也是特别为国内车迷所了解的一代,这其中石头真镇的功劳不可埋没,相信很多老车迷家里都有收藏一台。
但之后雅马哈对BWS的进化一直没有停止尝试,2007年搞出来一个BWS Next Generation,不过因为丧失了特点的造型在市场上失败,很快便停产了。
不过雅马哈痛定思痛,在2011年推出了第三代车型BWS 125,全新电喷,并且搭载四冲程125cc发动机。
而在2012年,雅马哈推出四冲版50cc BWS 50F取代了经典二冲版本。
BWS 125重新设计的裸把,外露哦的环抱式钢管车架,重新设计的上下双头灯(美版为平行双头灯),12寸5辐轮毂加菠萝胎,无不透露着雅马哈想要再次打开局面的决心,也确实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且无论原厂和副厂都提供了大量改装件,给车迷们带来了更多个性化选择。
而随着BWS的进一步升级,改款更加符合时下年轻人的潮流选择,最新的BWS R使用不对称的鱼眼透镜大灯,设定上也跟偏向街道化,适合城市道路代步通勤,台湾售价79800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600元。
BWS为什么这么经典,与这个系列30年来的不断传承和延续不无关系,也因为其对个性化的追求,虽然现在的BWS离off-road这部分好像越行越远,但是我们仍为它在漫长岁月中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惊喜而感动。
说不定面对本田的竞争,下一代的BWS会有较大改动呢?
你记忆中的雅马哈鸭子BWS是什么样的,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