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成都机车厂这块土地已经四十多年了,每当我在记忆中回到它身边的时候,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不知是依恋还是失落,一股难以割舍的情怀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油然升起,让我在犹豫和彷徨中不忍离去。记忆中的成都机车厂就像缠绕在我心中的一枝藤蔓,在我悠远绵长的思绪里向前伸延,它是植根在我心中的不了情缘,始终魂牵梦绕着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在这个承载着我童年和少年梦想的地方,依旧是我的心中所爱和牵挂。蓦然回首曾经的岁月仿佛清晰可见,当年那些情景梦幻般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还是那么甜美温馨,还是让人难以忘怀流连。人生如梦转眼时光流逝,好多的景象已经模糊淡去,好些熟悉的面孔已经不复存在,物是人非世道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但成都机车厂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也难以忘却。
记得小时候的成都机车厂是那么的风光旖旎,一方水土把它养育的勃勃生机。它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机车车辆工厂。为了支援西南铁路建设,由铁道部在安徽九龙岗,武汉江岸,青岛四方,株洲田心,江苏戚墅堰等机车车辆部属工厂抽调一批人员组建的一个新厂,工厂的职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南腔北调汇集了中华大家庭成员,所以在机车厂的范围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它是打破了南北方的语种和话语而相互交融形成的语言,久而久之这种语言也就流行保存下来,人们戏称之为机车厂普通话。那时修建在城郊的成都机车厂周围都是农田和村庄,没有一点城市的模样,但方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以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为骄傲,每当周边的人们从这里经过,都会投来羡慕和赞赏的目光,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有较高的颜值和含金量。那时的机车厂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青葱滴翠,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林立在道路两旁,宽阔笔直的马路由厂区门口延伸到家属区,一路风光无限充满着惬意和美好的向往。
家属区坐落在工厂的东边,离厂区有一里多地。那时职工上班都是步行,走路进工厂上班需要十来分钟左右的时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自行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只有极少数的家庭拥有自行车这样的交通工具,谁家要有自行车这样的时髦奢侈品,足以让周围的邻居和同事感到羡慕不已。每天,每当上班的汽笛声响起,人们象潮水般的涌向工厂,三两成群的走在家属区通往厂区的路上,马路上街道边人流络绎不绝,到处都是走动着忙着去上班的人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的说笑声嘈杂声随着渐远渐去,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通往厂区的路上又恢复了平日的祥和宁静。
家属区修建的房屋以平房为主,(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栋三层小楼)青砖灰瓦仿苏式房屋建筑格外的清新养眼,远远望去排列整齐,使人赏心悦目。家属区一共有八个坪,具体分为一坪,二坪,前三坪,前四坪,前五坪,后三坪,后四坪,后五坪。每八栋或十栋房屋为一坪,每栋有六户或十二户人家,每户房屋一般都有两间住房,一间厨房,没有卫生间,每一坪每一栋每一户都有门牌号数,非常醒目清晰可见。房屋外是青砖灰瓦,房屋内的地面装饰着木地板,木地板上涂有朱红漆,脚步踩上去很结实也很有弹性,脚感非常好,白墙朱红地板煞是好看。每栋房屋的间隔区域是花园,花园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灌木。每当春天到来,花开香飘四溢,沁人心脾,蝴蝶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周围的植被枝叶青葱翠绿,把整个花园点缀的盎然生机,好似一幅泼墨水彩画,美的使人不忍离去。由于家属区的住房基本上全部都是平房,所以每家每户住房里都没有卫生间,按照当时卫生条件的需求,在每一坪房屋中间段的位置上修建一座公共厕所。每天早上厕所外人声鼎沸,内急蹲坑的人很自觉的排成队在厕所门外等待着,不论当兵的当官的一律平等,都很自觉的在这里排队等候出恭如厕,如果实在是马上需要如厕的,也必须事先征得先来者的同意。
机车厂子弟学校修建在家属区一坪和二坪外的坡地上,紧挨着家属区的旁边,其目的主要是方便家属区的职工子弟们在这里上学。学校有一栋青砖灰瓦的三层楼房,那是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在楼房的旁边有一片开阔地,那就是学校的操场,地面用三合土及煤渣铺设,虽然一点也不洋气,但却显得平坦宽阔,每天学校各年级的课间操和体育课都在这里进行。后来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职工和职工子女也在不断增加,原有的校舍容纳不下职工子弟增长的需求,学校在操场旁边另辟场所修建了一栋二层的楼房,以满足学校教室的需要,以满足职工子弟增长的需要。每天早上在通往子弟校的路上人声鼎沸,上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五成群的走进学校。学校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按照当时的上级指示和办学要求,学校在招收成都机车厂本厂子弟的同时也要招收铁路周边厂矿的职工子女上学。例如铁道部成都防腐厂,成都铁路材料厂以及周边其他厂矿的孩子也都在这里上学。虽然那时学校办的班数量上不少,但学校的生源基本上都还是以机车厂的子弟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显现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一九六四年的上半年由成都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了成都市八里庄中学,原机车厂的初中部并入成都市八里庄中学,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都市八里庄中学又成立了高中部,做为一所市立学校面对全市招生。成都机车厂的很多子女也都在成都市八里庄中学上初中和高中。与此同时成都机车厂为了解决和储备工厂技术工人后备力量,成立了成都机车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当年机车厂的很多子弟在读完初中后,纷纷要求读机车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据说还和成都市八里庄中学争起了生源。由于机车厂的工人家庭绝大多数都不富裕,家庭里都是多子女,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家子女初中毕业后能上半工半读技校,以解决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此时就读于成都市八里中学的机车厂子弟也希望就读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希望能早日参加工作。所以当时的成都八里庄中学的校长胡亚伯先生有一句话戏谑评价机车厂的子弟叫着“身在下涧漕,眼望机车厂”,其意思是讥讽机车厂的子弟不去上高中和大学,没有拼搏精神,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因为机车厂很多家庭一家三代都在机车厂工作)实际上按照当时的经济情况,虽然很多的家庭主观上还是想让子女上高中上大学,但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讲经济上确实都很贫困,总想让孩子上半工半读技校能早点毕业出来挣钱,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
在家属区的旁边有一条小流河,河面不宽,河水清澈见底,碧绿的水草漂浮在水面上,小鱼小虾在草里游来游去。那时的小河没有污染,总是给人以柔柔地亲切感觉。每当春天来临,小河两岸柳色青青,绿草如茵,河水从远处的田野经农家村庄流过,给人一种静逸安宁的感觉。由于小河离家属区和学校都很近,河边就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玩耍的地方。那时的小学生在学校放学后家庭作业很少,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小板凳上飞快的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完,随后就要帮着家里大人劳动做事,不是捡煤渣就是给家里养的家禽割草。(许多家庭都养着鸡鸭兔子等家禽,更有一些家庭还养着小山羊。)每当放学后很多的小孩子就会拿着一把小镰刀提着小筐去小河边或者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割青草,青青的小草绿油油的,不一会儿割了一满筐,一些孩子便开始在河边草地上玩耍。男孩子多是捉蛐蛐逮蚂蚱,女孩子就在草地上玩游戏捉迷藏。每当夕阳西下,在通往家属区马路上的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的时候,远远地望见家属区的住房窗口露出了点点灯光,这时孩子们才会提着装满青草的小筐兴犹未尽的回家。夏天来了,当雨过天晴河水泛起地时候,许多小孩子都会来到河边,有的在小河水边捉鱼摸虾,有些在浅水的河边趟水游戏,有些调皮的小孩子干脆把衣服脱了在水里扑通扑通的游水戏耍,一个猛子栽下去,随后一抹满脸的水滴,顽皮的脸上露出笑容。秋天的小河边依然是孩子们嬉闹的场所,虽然草木开始凋零,但在秋天的季节里,小河边的野果成熟了,孩子们在这里采摘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很多孩子也会在农家收获后的地里去寻找采摘一些农家没有收净的遗漏下来的农产品,如红薯地瓜等。冬天来了,小河边的草木凋零了,河水的流淌也缓慢了,在小河边玩耍的孩子也就很少了。在最冷的数九寒天里,小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层,那时的小河边就显得很萧条。孩子们一年四季的乐趣在小河边无忧无虑淋漓尽致地显现。
记得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物质供应非常匮乏,但职工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层面的思想工作确很充实,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工厂有俱乐部和灯光球场,每当夜幕降临,俱乐部里人声鼎沸,工厂的剧团正在排练节目,如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歌舞剧《白毛女》 等剧目都在排练中,记得那时京剧《沙家浜》 扮演郭建光的演员张玉霜是一个大学生,他把郭建光扮演的惟妙惟俏,宽阔嘹亮的嗓音,字正腔圆的一板一眼,浑然有力的一招一式,一副英武的扮相犹如专业演员同出一辙,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
乐队伴奏的乐手也是有相当的水准,工厂乐队的关天云把二胡演奏的出神入化,他的二胡演奏在工厂内外都是小有名气,很多二胡爱好者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和交流演奏经验。工厂的大型歌舞剧《白毛女》也是风生水起,婀娜多姿的舞姿让你目不暇接醉人心弦。俱乐部的对面是灯光球场,夜晚灯光球场的灯光如炬,把整个球场照亮的如同白昼一般。“发展职工业余体育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是工厂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厂内各车间部门之间经常进行篮球比赛。记得那时有一个绰号叫“宽肩膀”的球员,把一个篮球玩的眼花缭乱,投篮也是极准分外养眼,每次球赛只要他上场,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站起来为他欢呼助威。每逢节假日期间,特别是在春节,工厂的秧歌队就闪亮登场了,老头老太披红挂彩的在大街上扭起秧歌,踩高跷的划龙船的,讲着机车厂家属区五湖四海特有的普通话,唱着优美动听的秧歌调,踩着整齐的步伐,在家属区的大街小巷上游戏着,引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的观看,很是热闹。工厂俱乐部也经常在子弟学校的操场上放映坝坝电影,每当放映电影那一天,很早就有人在操场坝坝上占位置,有些小孩在地上用砖头石块垒起记号或划上白线,以表示这个位置有人了,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潮水般地向子弟校的操场涌去。那时的坝坝电影主要是一些战争题材片和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为内容的影片,那些动人的场面和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历历在目,革命传统的思想教育,催人奋发的革命精神,在人们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根。实际上那时的革命传统教育格外注重青少年思想教育,为了新一代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思想和信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建厂时间的不断推移,机车厂也在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迎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这个火红的年代里,机车厂也自然而然的投入到火热的大炼钢铁运动中。厂里厂外到处都是高炉林立,家家户户都把家用的铁制品捐献出去大炼钢铁。工厂车间建有高炉,学校操场也建有高炉,那时国家提出的口号是超英赶美。工厂专门修建了一个炼钢车间,红砖墙建立起的高大厂房,每当夜晚出铁水的时候,通红的铁水从炉膛奔流而出,映红了半边天际,非常壮观。由于炼出的钢铁含碳量太高,不能加工为初级产品,也就只有报废扔在一边,废品的钢渣堆积在工厂通往炼钢车间的铁路专用线两边,大炼钢铁也就以失败而告终。多年以后,铁路两旁堆积如山的钢渣废料也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堆积如山的钢渣延绵数百米,在钢渣与钢渣结合部形成了很多的空隙回廊,这里也就成了许多小孩子在里面玩耍做游戏“打地道战”的地方。由于小孩子玩耍根本不考虑安全,总是在钢渣堆里钻来钻去,现在回想起来是一件很危险后怕的事情,如果钢渣垮塌下来,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工厂在距离家属区北边近一里多路的地方,从家属区前五坪的空地上远远望去,一条笔直的马路向前延伸可以看见工厂的大门。成都机车厂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伴随着工厂的荣辱兴衰,工厂的命运紧系着每个职工的命运。工厂从五十年代建厂开始,就有一批坚强的领路人,如任道良,李永健,赵一,武占魁等一批老红军老八路,他们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雨腥风的考验和洗礼,经历了战火的磨砺,有着高度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他们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任劳任怨的做好工厂的各项工作,在机车厂的发展和壮大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载入机车厂的史册里,将永远得到机车厂人的怀念。工厂里厂房林立,车间里车鸣笛响震耳欲聋。一条铁路专用线从厂区经过,铮亮的钢轨向厂区外伸延,工厂里一片繁忙景象。成都机车厂人以机车厂为自豪,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革命热情分外高涨,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工厂里每个职工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那时的人们在工作中讲的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加班加点从来不计报酬,而且没有一点怨言。做好本职工作多做工作是每一个职工的最起码的素质,以苦为乐吃苦耐劳最光荣。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机车厂也很少停产,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的工作,以厂为家,以厂为荣,自强不息,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了劳动者国家主人翁的本色。当崭新的机车经过厂修出厂的时候,轰鸣的机车拉响风笛,从工厂风驰电掣般的驰向远方,每一个机车厂人都会为它感到骄傲和自豪。
成都机车厂在六十多年风雨中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和三业并举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见证了工厂的发展和壮大。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成为激励一代机车厂人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时代的波峰浪谷上,机车厂人有着高度的使命感和危机感,更觉得肩上责任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与企业共同奋进是时代赋予机车厂人的责任;与企业同发展是机车厂人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必经之路。作为每一个机车厂人,深深的知道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在机车厂的团队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对待企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们爱厂、敬业、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与机车厂的兴衰紧紧相连。工厂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注重对企业职工的培养,为了实行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化和岗位责任制,工厂以提高职工生产技能为目的,对每一个职工进行生产技能培训,使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企业生产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自觉革命的积极性激发了职工最美好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在生产中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工厂“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企业理念,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核心价值观,共创共赢的企业管理方法,是新一代机车厂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尊重市场规律,把握市场脉搏,直面市场竞争,抢占市场先机,是改变企业面貌的强大生产力。工厂强大的凝聚力是带给职工最好的信心和保证,职工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又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都机车厂正以崭新的面貌,百折不挠的精神,昂首挺立在时代潮头之上!
在岁月的长河里,人的一生即短暂又漫长,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的事情都已经忘却淡去,但我对成都机车厂的情感始终都没有放弃,机车厂在我的心中依然还是那么清晰,回想起来依然还是那么温馨甜蜜。 成都机车厂我的最爱,它永远都是我一个在外游子的梦乡,永远都是我恬静栖息的港湾。每当我在为工作生活劳作奔波的时候,有时也会感觉到疲惫乏力和凄风冷雨,有时也会感觉到无助和炎凉,但只要我在走向机车厂的回家路上,所有的叹息,惆怅,漂泊一瞬间都会荡然无存,一切都会随之烟消云散。机车厂的绚丽多彩的壮观景色,机车厂的法国梧桐树,机车厂的南腔北调特有的话语声,机车厂的点点滴滴都渗透在我的心里。在如今闲逸自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却总有一种怀念的思绪在心中漫延,总想在记忆中去寻找曾经的人和事,去寻找流萤散尽的昨夜星辰,去寻找照人还乡的溶溶月华,去寻找我梦萦中的成都机车厂的足迹,去拾掇散落在外的那一份感觉。站在这块深情而又厚重的土地上,我时时的感觉到了它的心跳和呼吸,感觉到了它的目光炯炯如炬,感觉到它那坚实的臂膀如磐石一般,我多想依偎在它的怀抱里,静静地听着它的心跳和呼吸。但我只能在被时光淹没的思绪里,咀嚼着沉淀中的几许从容,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回味那份苦涩和甜蜜,在茫然不尽的伫立中,消蚀那份难以忘怀的真情。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也许平淡如水就是一种超脱。
成都机车厂这块土地养育和成长起来的儿女们,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一颗心总是和机车厂的命运紧紧相连,因为他们的根永远在这里!
(来源:行脚成都 作者:春种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