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绍了香港的汽车市场,这期再来看看台湾地区的汽车市场。
台湾地区最畅销的10个汽车品牌
跟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样,台湾地区也是日系品牌的天下。而相比香港,日系品牌在台湾的优势还要更大一些。仅丰田一个品牌,在台湾汽车市场的份额就接近30%。超过所有非日本品牌销量的总和。就豪华品牌来说,雷克萨斯(凌志)也比奥迪在台湾更具优势。
整体上来说,各国汽车品牌在台湾的表现跟台湾整体上的经贸关系也是一致的,在经济上,直接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消费者对于日本制造也最为认可,同时跟美国也有比较多的合作,相比之下,跟欧洲的关系则相对疏远。台湾销售的平价汽车几乎没有欧洲品牌。就连一向成功的大众(在台湾叫做福斯)在台湾也没有进入销量榜的前10名。
虽然台湾只是个小岛,但台湾人口却跟面积是其200多倍的澳大利亚相仿。而且与马上就要失去所有本土汽车工业的澳大利亚不同,在台湾销售的大部分车辆仍然在本地生产。
在销量榜上,位于前10名的汽车品牌都在台湾设有工厂。比如丰田由国瑞汽车生产,福特和马自达由福特六合生产,日产由裕隆生产,三菱由中华汽车生产。除此之外,没有进入前10位的现代和五十铃在台湾也开设有工厂。就像大陆一样,这些工厂大部分都以合资形式成立。不过,跟大陆不同的是,台湾并没有本土合资方必须控股的规定,因此,除了裕隆在裕隆日产中控股50%、中华汽车作为与三菱的合资公司三菱方面只占25%的股份以外,其他合资公司都是外方占大多数股份。更有完全由外方100%控股的台湾本田汽车。
虽然市场不算大,台湾也仍然有自主汽车品牌存在。1969年,台湾第一汽车大亨严庆龄出资创办了中华汽车,1970年,中华汽车与三菱签订了技术合作合约,这之后就有生产挂中华牌的三菱旗下车型。下图为中华菱利,即三菱Minicab的加长版。
而同样由严庆龄创办的裕隆汽车在1986年还推出了台湾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车型:飞玲101,在当年的台湾引起了轰动。飞羚101当年参加东京车展的产品型录
1995年以后,因为缺乏竞争力,裕隆停止了自主研发和“裕隆”品牌的使用。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台湾一直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直到2009年裕隆再度发布自主品牌“纳智捷”。今天的纳智捷是台湾的第9大汽车品牌,旗下有两款车型进入车辆排行榜前50名,也在大陆的合资公司东风裕隆生产。
排在台湾销量榜第9位的车型就是纳智捷U6,这款车我也开过东风裕隆生产的版本,应该说外观和内饰设计在车款推出时的2013年都相当有亮点,设计的档次感和做工品质都不错,但发动机就比较差一些,动力不算强,油耗还比较高。跟大陆的自主品牌车型比同级别合资车型往往要便宜1/3左右不同,这款车相比丰田RAV4和本田CR-V只不过便宜了10%左右。RAV4和CR-V的起价均为84.9万新台币,合18.3万人民币,跟大陆售价相仿,而纳智捷U6在台湾的起价也有76.2万新台币,合16.5万人民币,远比这款车在大陆的起价12万元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纳智捷U6在台湾还能有相当不错的销量,跟台湾消费者更为支持自主品牌有关。
排在销量榜第36位的纳智捷M7。也是纳智捷推出的第一款车型。
不仅台湾品牌在大陆销售,也有大陆品牌在台湾销售。比如吉利汽车就曾经在裕隆旗下的裕隆酷比子公司以酷比品牌的名义销售,曾经创下台湾汽车市场的低价记录。此外,胜荣汽车也有销售奇瑞旗下的产品。
之所以更换品牌,大概跟台湾民众对大陆工业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有关。不过这两个品牌都并没有在台湾取得成功,基本已经退市。这一方面是换了品牌并没有阻止台湾消费者识破它的“真身”,对大陆制造的偏见影响了它的成功;另一方面当时的大陆自主研发汽车各方面的水准跟成熟的国际品牌也确实有相当差距。随着吉利等品牌研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相信未来大陆自主品牌在台湾还会有第二次机会。
酷比M'car EV,即吉利熊猫电动版。
再来看看台湾最畅销的50款车型:
跟香港的汽车消费局限于相对富裕的人群不同,在台湾拥有私家车十分普遍。截至2016年11月,台湾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33辆,是大陆的2.5倍,香港的近5倍。
因为同样是大众消费,台湾的汽车消费也跟大陆更接近。虽然MPV在台湾也很受欢迎,但最为主流的车型仍然是轿车和SUV。
比如销量榜的前两位分别是丰田卡罗拉和RAV4。台湾的卡罗拉叫做Corolla Altis,跟大陆不同,台湾近些年已经很少给车款取中文名,基本都直接用英文名称呼。这款车在台湾本地由国瑞汽车生产,除了在台湾本地销售,也出口到中东地区,出口量甚至超过本地销售量。
丰田RAV4,并没有被冠上一个“荣放”的名字。
不过虽然总体来说相对接近,台湾的汽车消费跟大陆也仍然有明显的区别。今天的台湾对实用性更强、在人口密集的都市更为灵活的两厢小车的接受度明显比大陆更高。
排在销量榜第3位的丰田雅力士
排在销量榜第5位的日产骐达和第13位的福特福克斯。跟大陆语境下“国产车”在近几年往往特指“自主品牌”不同,因为台湾长期没有自主品牌,国产车一般指代包含外国品牌在内的所有本地生产车型。
排在第25位的三菱Colt Plus,相比原版车型,增大了不少。
除了两厢轿车以外,MPV在台湾也是比较流行的车型。不过跟香港流行典型的瘦瘦高高的日式MPV不同,台湾流行的MPV更接近世界大部分地区MPV的尺寸,宽度往往大于高度。
排在销量榜第4位的,就是丰田WISH。对于台湾人来说,这款车可能比销量更高的卡罗拉和RAV4还要熟悉得多,因为台湾的大部分出租车都是这款WISH。我去台湾旅游的时候,也坐过几次这款车。相比日式的丰田Noah,日产Serena,这款车第三排的乘坐空间要狭窄不少,但胜在重心低,跑山路更为稳健。
日产骊威在大陆曾经表现还不错,受到城市小店主喜爱,但后来渐渐式微的日产骊威,在台湾仍然比较畅销。这款车在台湾起价为59.9万新台币,合12.9万人民币,售价比大陆高了不少。
类似宝骏730的那种廉价MPV在台湾也有一定的市场,丰田Innova就进入了销量榜的前20名。跟在东南亚这类车型往往是拉货兼顾家用不同,在台湾这类车型基本以货运为主。这款车长达4.7米,但售价只要50多万新台币。
本土厂商也有推出类似的产品,除了上文提到的纳智捷M7以外,中华也有推出MPV车型,名为“双赢”,但大部分时间反而以其英文名“Zinger”称呼。
当然,在台湾运货的主力还是面包车,除了上文提到的微面产品中华菱利以外,中华汽车也有生产三菱的中型面包车产品——得利卡。这款车也有引进大陆,在东南汽车生产。东南汽车虽然看起来是自主汽车品牌,但实际上台湾的中华汽车和日本三菱分别持有25%的股份。在这款车引进台湾的80年代,民众仍然习惯以中文称呼车型,所以就根据车型原英文名Delica起了“得利卡”的名字,这个名字接地气含义又比较吉利,而且琅琅上口,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这款车也有轻卡的版本。虽然下图中的广告声称是“崭新风貌”,但实际上台湾销售的得利卡车型仍然是1986年推出的三代得利卡,由中华汽车持有其生产权。
因为收入水平比较高,豪华品牌在台湾的市场份额也比大陆更高。在香港相当成功的奔驰C级在台湾也卖得不错。有趣的是,两岸三地给Mercedes-Benz取得中文名字各不相同,大陆叫“奔驰”,香港叫“平治”,台湾则叫“宾士”,但全部都是基于“Benz”音译而来,而不像大部分西方国家以“Mercedes”来称呼奔驰品牌。这三个译名中我个人最喜欢“宾士”,比较典雅含蓄,“奔驰”虽然含义也很好,却显得直白些;相比之下“平治”似乎最为奇怪,怎么看怎么像是日本品牌。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鱼非鱼。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关注驾仕派。
微信公众号:
jiashi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