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一词大家都熟悉。
如今,从亿万投资的电影,到千万投资的电视剧,再到网剧和网大。
IP成为影视创作的无限源泉。
放眼现在电影市场,几乎都是大热金贵的IP改编。
说到改编,我就想到了今年下半年,呃,不对。
我就想到了这几年,一些大火的影视剧,无一例外均是小说影视化。
俗话说: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即使有优秀的小说做铺垫,国产糟蹋原著的功力也非同一般。
盗墓,不用说了:
古装言情:
经典武侠:
事实上,即使再用心,特别是经典文学改编作品,也很难达到完美。
如果进行创新删改,会影响到读者的观感。
要做到原著小说丝毫不差的还原,也容易毁了小说留白的妙处。
不过,有一部经典的国产剧真的做到对一本名小说完美无差的还原 ——
围城
Fortress Besieged
这部1990年播出的国产剧,改编自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唯一长篇小说《围城》。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和辛辣的文字,讽刺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百态生活。
这本书也被人称为现代版《儒林外史》。
▲钱钟书
该书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此后的几十年里,《围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闻名远洋。
人们对于《围城》最为熟悉的,是杨绛先生对这本书的一句总结。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如今很多人用这句话去形容婚姻和爱情。
但是回到原著中,钱钟书并不是单单是讲爱情故事。
而是通过多层次的意象,表现出人的一种困境。
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围城》语言通俗巧妙,字里行间都反讽了国人的诸多毛病。
原著可以说是文字精妙的集大成者,改编难度自然不小。
为了彻底体现原著小说的精髓,电视剧《围城》各个方面都遵从小说的文字。
该剧集结了中国当时众多优秀演员。
每个演员都依据特点,高度对应到小说里的角色。
陈道明的方鸿渐,英达的赵辛楣,吕丽萍的孙柔嘉。
李媛媛的苏文纨,葛优的李梅婷,史兰芽的唐晓芙。
从一个动作眼神、一句台词都要严格按照书中的文字描述进行表演。
此外,没有办法进行影视化的文字,电视剧也要用旁白将其表现出来。
而本剧的旁白配音,正是配过上译厂《安娜·卡列琳娜》《尼罗河惨案》等众多译制片的国家一级配音演员,毕克。
电视剧《围城》精心雕琢了十集,最终呈现出和小说一样的气质内容。
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更是被后人封为国产剧的经典之一。
豆瓣9.2,评价为中国最经典的原著改编剧。
电视剧的剧情顺序,完全按照原著,大致分为三段故事。
第一段故事是方鸿渐与苏文纨的爱情纠葛。
方鸿渐海外留学四年,最终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
苏文纨是他的大学同学,同样是留洋归来,人家是真博士。
他们在回国的船上相遇。
苏文纨喜欢方鸿渐,可性格里天生傲娇。
小说里苏文纨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她想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
可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方鸿渐,毫不理会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
反倒是和性感开放的“局部真理”鲍小姐意乱情迷。
然而,当方鸿渐对感情认真时。
到头来才发现鲍小姐对自己只不过是一场过于真实的逢场作戏。
回国后的方鸿渐,作为乡绅的父亲让其考虑婚姻大事。
同为留洋博士的苏文纨,意外地成了人选。
对于女博士,方父的说法和现在社会歧视女博士的看法别无二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方鸿渐来到上海,找了工作,生活安定。
就在拜访苏文纨的同时,他又认识了其表妹唐晓芙。
原文小说里形容她是摩登社会里的一桩罕物 —— 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而方鸿渐一眼就爱上了她。
然而,在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夹着苏文纨。
纵使方鸿渐日思夜想着唐晓芙,但对于苏文纨不断的示好,他却呈现出无法拒绝的态度。
两人告别时,陈道明那种心虚不敢直视的眼神,把方的优柔寡断演得恰到好处。
后来,方鸿渐借着找苏文纨的名义,不断地和唐晓芙约会,给其写信。
在唐晓芙的身上,方鸿渐看见了一个女孩的天真和温柔。
不只之于方鸿渐,这甚至是大多数男人的理想型。
方鸿渐越是精通事故人情,就越是爱着唐晓芙的单纯。
而官宦小姐苏文纨,则显得太过于矜持自负、工于心计。
他甚至让喜欢自己的赵辛楣,故意和方鸿渐较量,以显示自己的高贵。
可是最终,方鸿渐并没有和唐晓芙在一起。
而赵辛楣也没有追到苏文纨。
他们都错失了自己的理想情人,留下遗憾。
但是,对应到围城中的意象,即使理想照进现实,唐晓芙未必是方鸿渐真正想要的爱人。
剧集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情场失意的方鸿渐与赵辛楣成了好友。
两人同孙柔嘉共赴三闾大学任职。
在这段里,最为出彩的莫过于葛优饰演的李梅亭。
他猥琐中又带着几分调皮,既一本正经又充满喜感。
李梅亭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倒把的俗人。
他既自私又小气,他从来不要什么面子。
为了赚钱,他可以向学生倒卖西洋药。
方鸿渐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看不上李梅亭,觉得他都做的是不入眼的烂事。
然而,当李梅亭用西洋药换到了钱。
什么好处也没落到的方鸿渐又眼红了。
在方鸿渐身上,有一种精神围城。
他努力想要追求知识分子所谓的气节与面子。
然而,现实必然是无法让他完全脱离俗的成分。
在这样的挫败感下,方鸿渐又学起了阿Q精神。
当他知道历史系主任也是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时。
方鸿渐买文聘的罪恶感便减少了。
同样是撒谎,自己起码讲良心。
书中写方鸿渐的感受是,老实人吃亏,骗子被揭破,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被他一箭双雕。
这段里,钱钟书用了精妙的文字语言,将讽刺艺术玩到了极致。
这不光是对于李梅亭的角色塑造,更是对于方鸿渐矛盾心理的描述。
一些有趣的吐槽,也是全剧的亮点之一。
影片的第三部分,主要围绕着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爱情婚姻来展开。
比起苏文纨的心机,唐晓芙的天真。
孙柔嘉是把二者兼容,单纯无辜的外表下,是复杂缜密的小心思。
即使善于套路的方鸿渐,也渐渐走进她的圈套里。
对于孙柔嘉的“装”和狡猾,方鸿渐在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就已经知晓。
然而他就像一只船,顺着海浪,稀里糊涂地送到孙柔嘉的鲸鱼口中。
很多人不明白,方鸿渐明知孙柔嘉“千方百计”地想嫁给他,为什么还是选择了结婚。
其实,方鸿渐在唐晓芙之后,便失去了生活的向往。
他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爱孙柔嘉,因为他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两人的婚姻,就像快速搭建的样板房。
里面满是形式标准的幸福感。
然而只要稍使劲一触碰就会崩塌。
婚姻中的方鸿渐,看遍了孙柔嘉的挑剔、心机、虚荣和势利。
直至最后在吵架动手时,方鸿渐的心终于彻底凉了。
剧集最后,方鸿渐走在凄冷的街上。
小说里是这样描述的:
“这个曾经爱过唐小芙、罢过苏文纨、又被鲍小姐诱惑过的方鸿渐,一个个地全死了,如今的方鸿渐只是个没有梦没有感觉没有愿望的人,他只想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从职业到婚姻再到人生,他既不想挣扎逃出这一座围城,也不想走进另一座围城。
家里敲响了报时的钟声,围城中的方鸿渐的精神彻底死去,一切都成了空虚。
无论是读过原著,还是看过电视剧。
人们看完《围城》的故事,都会有种默然的惆怅。
因为在这里面,人们总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人总是在追求所谓的理想人生。
却在得到它的那一刻变得怅然若失。
曾经以为它绚丽多彩,现在看来只不过是平平无奇。
于是人们开始不停地寻找下一个理想,如此反复,最后变得麻木且空虚。
精神虚无,成为众多文学作品中反复论述的主题。
而在影视作品中,人的迷茫和未知的前途,总是交织出现。
就像电影《毕业生》中,男主和女主在疯狂过后,渐渐消失的笑容。
既然人生都已困在围城之中,
那么是不是就不去追求理想和目标了呢?
当然不是。
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那种追求心中绿光的纯真。
即使人生如此平庸且无趣,也应该努力为其增添色彩。
就如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所说: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谬最有力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