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樵,干货看这篇!孙中山名文字逸仙,他从未改名,为何别人都叫他孙中山?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人就有疑问,特别是对日本名字比较敏感的人,多少能感觉出来“孙中山”带有明显的日本味道。事实上确实如此,其实“中山”就是日本的一个姓,“孙中山”这个名字正好是中日两种姓的组合。这个中不中,日不日的怪名字,是怎么广泛流传起来的?他老人家从来都只是自称孙文啊!具体到国民党和其他组织,各自对孙先生的称呼,有什么历史关系吗?

确实,正式公文中,孙氏只自称“孙文”或“孙逸仙”,从不自称“孙中山”。

孙中山用“孙文”这个名字签署的文件

如同盟会盟书、临时大总统誓词、中华革命党誓约及遗嘱,均署名“孙文”。1907年之《委任宫崎寅藏在日本全权办理筹资购械事宜状》、1923年10月10日之《致外交团请否认曹锟为总统电》,则自称“孙文逸仙”、“孙逸仙”。家书中,孙氏多以家谱中之“德明”自称,亦从不自称“孙中山”。

据平山周回忆,“中山樵”乃是1897年孙氏赴日时为隐藏踪迹而临时使用的化名。

孙中山与日本友人

“从犬养的家中辞出之后,我们请孙文住在数寄屋桥胁的对鹤馆内,在这馆内姓名簿子上写名字的时候,他要把他的真姓名守秘密,来写一个假名字;于是我同曾根俊虎想了一会,才想到我们来的时候,路过有乐町中山侯爵家的前面,所以最好是将他改为中山名樵。我们决定之后,就在旅馆名簿上写了中山樵。”(平山周,《与孙文的往来》)

据此,“中山樵”系日文名,姓“中山”名“樵”。乃平山周等人替孙氏所拟。

在另一篇同样出自平山周的回忆文章《孙总理化名“中山樵”经过》中,该化名之由来略有不同:

“弟想到中山侯爵门标,乃执笔书(姓)中山,未书名;总理忽夺笔自署(名)樵。曰:“是中国山樵之意也。”总理号中山,盖原如此。”

据此,孙氏当日曾特意对平山周等人强调“中山樵”乃“中国山樵之意”,暗含否认该化名系日文名之意。

虽然两种说法均出自平山周——前文系马伯援(1884-1939)记录的平山周(1870-1940)谈话。后文系1930年平山周在“日本友人追怀孙中山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但考虑到孙氏在给日本友人的私人信函中,多自称“中山樵”、“中山”、“樵”,而从未自称“山樵”,平山周后文中的“中国山樵”之说,可信度并不高。当以前文为准。

英文签名孙逸仙的纸币

1903年,时任《苏报》主笔的章氏,据宫崎寅藏之《三十三年之梦》,节译成《孙逸仙》一书刊行。该书流传颇广,“一时风行天下,人人争看”。章氏日文水平有限,“贸贸然以中山缀于孙下,而牵连读之曰孙中山。……一呼百诺,习惯自然,孙中山孙中山云云,遂成先生之姓氏定型,终无与易”。了解内情的王侃叔曾批评章氏这一错译“姓氏重叠,冠履倒错,子何不通乃尔?”但流传已广,“亦无法变易。久而久之,从不见有人提出问题,先生似亦闻而默认。”(章士钊:《疏〈黄帝魂〉》)查《国父全集全文检索系统》,孙氏确实自1903年后,在与革命同志通信时,渐主动自称“弟中山”——如1903年之《复黄宗仰望在沪同志遥作扫除保皇党声援函》、《述平均地权与在檀苦战保皇党致国内同志函》、1905年之《致陈楚楠告准备早日发动函》、1910年之《复锺华雄告兄孙德彰已回内地有事可就近与商函》等——“中山”二字与“弟”连用,显然已非日本姓氏。

孙中山

孙中山毕生,从未署名“孙中山”;1911年之后,连“弟中山”之类署名亦已不用。究其原因,或与国人姓名的使用传统有关——“孙中山”这个名字虽然流传极广,但终究非孙本人或其长辈所取,而是外人随意所拟。孙能接受外界如此称呼自己,但不愿以“孙中山”自称,是情理之中事。

所以,今天我们称孙中山这三个字,其实是来自于章士钊的一个小错误,和外号差不多,不过,孙中山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