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唐玄宗为何重用安禄山?与太子反对势力博弈,东西两大军区平衡

​提起安史之乱,传统史书都是用千篇一律的口吻讲述的,那就是唐玄宗越老越昏庸,居然无条件信任安禄山这么一个胡人,给他的权力越来越大,结果终于导致渔阳鼙[pí]鼓敲了起来。

注:“渔阳鼙鼓”亦作“渔阳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史称“安史之乱”。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唐玄宗并没有老糊涂,说他无条件信任安禄山,实在是有些把政治当童话看的感觉。

围绕皇权的争夺从来都是血腥而残酷的,父子兄弟尚且杀得不可开交,唐玄宗又怎会无条件信任一个外人呢?

由于皇权政治的努力宣传,使得很多人都认为,当时的人由于个人素质更高,所以都会无条件忠于皇帝。

可事实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利害关系制约,谁都有可能背叛皇帝,这不是用现代眼光读历史,而是基于人性的判断。

比如说,乱臣贼子打算弑君时,都会拿民权思想说事,什么“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人人之天下”之类,其实所掩盖的不过也是自己的野心而已。

这种道理,经验老到的唐玄宗不可能不明白,要知道他可是一路火并才走向政治顶峰的人。

唐玄宗曾得到小道消息,说有几位皇子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唐玄宗很生气,在一天之内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等三位皇子。

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当忠王李亨成为太子之后,唐玄宗又得到小道消息,说军方大佬皇甫惟明与太子李亨有不可告人的关系。唐玄宗一怒,皇甫惟明很快就死于非命了。太子妃的哥哥牵涉其中,李亨吓得赶紧与太子妃离婚。

惟明故为忠王友,王时为皇太子矣。正月望夜,惟明与坚宴集,林甫奏坚外戚与边将私,且谋立太子。岁中,遣监察御史罗希奭就杀之,杀惟明于黔中。太子惧,表与妃绝。

看看唐玄宗的所作所为,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像防贼一样防着,且动不动就大开杀戒。说他会无条件信任安禄山这样一个外人,开什么玩笑呢?

通过上述史料,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面对权力博弈,唐玄宗所表现出的残酷与狠辣令人惊心。可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表现出无条件信任安禄山的样子呢?

按照传统史书的观点,唐玄宗尽管曾是一个残酷与狠辣的人,但在安史之乱以前,他已经老糊涂了。大家都知道安禄山不可信,唯独唐玄宗不知道。

史书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写,才能保证皇权的神圣与神秘。

如果从隐秘的政治博弈角度来分析唐玄宗与安禄山的关系,皇权的神圣与神秘就无从保证了。

因为这样一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皇权既不神圣又不神秘,皇帝能让人忠于他,主要是依靠现实的利害关系。

在安史之乱前,大唐帝国在西北地区有三个军区(陇右、朔方和河西),关东地区有三个军区(平卢、范阳和河东)。

这六大军区的总兵力接近四十万:西北地区陇右7.5万、朔方6.4万、河西7.3万,总兵力21.2万;关东地区平卢3.7万、范阳9.1万、河东5.5万,总兵力18.3万。

是時,天下聲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羈縻之州八百,置十節度、經略使以備邊。……河西節度……治涼州,兵七萬三千人;……朔方節度……治靈州,兵六萬四千七百人。隴又節度……治鄯州,兵七萬五千人。河東節度……治太原原府,兵五萬五千人。范陽節度……治幽州,兵九萬一千四百人。平盧節度……治營州,兵三萬七千五百人。

除了这六大军区之外还有四个军区,它们分别是四川军区(剑南节度使)、广东军区(岭南节度使)和两个新疆军区(镇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

这四大军区相对偏远,且兵力相对较少,我们暂且绕过。

整个关东地区三大军区,如果其中两个军区在其他人手上,那么就算唐玄宗要安禄山跪着死,我估计安禄山也是不敢反抗的。

不反抗还能留个全尸,一反抗就容易被另外两个军区夹击,然后全家老小共赴黄泉。

可问题是,整个关东地区的三大军区全部在安禄山手上。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唐玄宗为什么要让安禄山一个人兼管关东地区的三大军区呢?广阔的关东地区几乎没有能够制约安禄山的军事力量,这一点我们看得到,唐玄宗不会看不到。

我们只要想一想,如果关东地区的三大军区不在同一个人的手上,会发生什么事。

在看晚唐历史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安禄山很快就去世了,但叛乱依旧此起彼伏。

但奇怪的是:叛军通常出自关东三大军区,西北三大军区几乎没有出现叛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大唐帝国中央政府就在西北,所以大唐皇帝对西北军区的控制相对比较强大。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唐玄宗对西北军区,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猜忌:虽然说大唐中央政府在西北,所以对西北军区控制力非常强大,但是危机也在这里。

西北三大军区就在帝国军政中心附近,一旦发生问题就是心腹之患。尤其是当唐玄宗进入老年后,一旦传出西北军区与太子关系不清不白时,他是没有任何安全感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唐玄宗时代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西北军区的大佬一直忠心耿耿,但是受伤的总是西北军区大佬。

比如我们上文所说的那位皇甫惟明,他是陇右节度使,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唐玄宗猜忌而死。

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也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差点死于非命,后来哥舒翰极力求情,王忠嗣才算躲过一劫,但他依然被降职,然后郁郁而终。

理由?自然也是因为王忠嗣与太子的关系不清不楚。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基本事实,大概就能理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了。

懂得权力平衡的朋友应该明白,围绕皇权参与竞争的各种力量太多也太强,皇帝虽然知道加强诸王和外戚力量危机重重,但是依然只能这样选择。

因为这种方法虽然不好,但是不这样选择,局势可能会更危险。

最典型的就是曹魏,他们压制皇族势力,结果司马氏成功篡权,皇族根本无力出面维护曹魏江山。

司马氏夺取曹魏江山之后,吸取了皇族势力薄弱的教训,开始大肆分封司马皇族,结果导致八王之乱,司马皇族只知道内斗。

如果你身处局中,又能怎么办呢?

唐玄宗对于安禄山的使用,其实很像加强诸王和外戚力量,用以制衡太子和权臣的思路。

如果关东三大军区分属于三位统帅,那么在统一行事方面自然会出现问题,更有可能被太子或权臣分化拉拢。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西北军区失控,唐玄宗立刻就会面临提前退休,甚至提前见祖宗的命运。

而当关东三大军区在安禄山一人手中的时候,太子或权臣在没有搞定安禄山之前,哪怕他们真得到了西北军区的效忠,也绝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种背景下,安禄山就成为了唐玄宗的超级战犬,肩负起制衡整个西北军区的重任。

安禄山非常懂事,他认杨贵妃为干娘,就是在向唐玄宗表态:为了您的大业,我可以不顾一切。

即使有了安禄山,唐玄宗对于西北军区依然充满着不信任感。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西北军区的统帅级人物封常清和高仙芝先后被唐玄宗所杀。哥舒翰被唐玄宗强令出征,结果一败涂地,唐玄宗不得不组织撤退。

很多人都说,长安失守是因为唐玄宗昏招百出,从结果看自然是这样。

可唐玄宗昏招百出的原因,就源于他骨子里散发出的,对西北军区的不信任感。

从唐玄宗的角度来看,如果给安禄山的权势和荣宠不足,他就有可能会被太子或权臣拉走,就算不被拉走,应该也无力担负起掣肘西北军区的重任。

如果给安禄山的权势和荣宠太重,他就有可能会失控,就好像历史上造反的各位强势皇族一样。

正是由于唐玄宗的这种矛盾心理,大家都会看到:唐玄宗似乎并不算信任安禄山,所以他一再敲打安禄山,甚至要求安禄山孤身入京。

但除此之外,唐玄宗又给了安禄山不可思议的信任和重用。

矛盾的唐玄宗,复杂的权力平衡。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