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今起3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四川的中秋竟然要“送瓜”?

对于中秋节,我们总会有一句俗语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顾名思义,农历八月十六的月亮比十五当天更圆。但其实这也是不确定的,今年起,情况有点不一样了↓↓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在连续三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后,今年中秋当天,公众可欣赏到农历八月最圆月,最圆时刻为21日7时55分。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科普专家宋媛媛介绍说,月亮圆缺变化一周为一个“朔望月”,周期约为29.53天,这个月中月亮最圆(即满月)的那天称为“望”。

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月亮最圆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农历十四的晚上,最迟可出现在农历十七的早上,农历十五、十六这两天居多,其中又以农历十六为最多,所以,民间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俗语。

今年农历八月十五适逢“望”,因此,今年的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刻为21日7时55分。“不过,此时正值我国白天,要想看到月亮不太现实。人们可以等到日落后,夜幕降临之时,虽然中秋夜晚的月亮不是最圆,但与最圆时刻相差无几,人们用肉眼分辨不出来。”宋媛媛说。

9月19日晚拍摄的月亮。记者 何海洋

那么,中秋当天何时赏月最佳?“日落后一个多小时。”北京市资深天文摄影爱好者王俊峰说,这是因为有地面参照物作对比,再加上低空月光受到大气层的折射和散射,月亮的颜色和形态都会和在高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的月亮,肉眼看起来会显得特别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夜时分月亮会运行到正南方天空,这时月亮的地平高度达到整夜最高。“万籁俱寂,皓月顶空照,也是别有一番味道。”王俊峰说。

日落后一个多小时也是给中秋圆月拍摄“写真”的好机会。“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刚刚升起的满月受到大气层和浮尘的影响,形状略扁,颜色呈古铜色,再加上地平线上建筑或远山的衬托,这个时候拍出的月亮会与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颜色由古铜色渐渐变化为明亮的银白色,这个时候拍出的月亮又是另外一番情趣,晶莹剔透,珠圆玉润,饱满丰盈,风姿绰约。”王俊峰说。

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到2023年,连续3年,中秋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而2024年中秋,又回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作为一个寄托着团圆、思念情感的节日

中秋节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

中秋节起源何时?

在四川又有着哪些特别的民俗?

9月19日,“巴蜀讲坛”在省图书馆开讲。这一期,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中做客讲坛,为读者解读中秋文化和中秋民俗。

送瓜、摸秋、树中秋、烧宝塔灯……一系列趣味民俗的精彩放送,让读者听得意犹未尽。

中秋节起源于天体崇拜

中秋起源于远古,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成为与春节齐名的重要传统节日。之所以名为“中秋”,源于古人以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或“三秋”,而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所以叫“中秋”。

李建中说,中秋应起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具体说是天体崇拜,也就是源于对月亮的崇拜。秋天是粮食成熟的季节,也是祭拜月亮的时候。东汉许慎《说文》对“秋”的解释:“秋,禾谷熟也。”《尔雅》说:“秋为收成。”农历八月是收获粮食的时候,为了表达喜悦之情,人们会欢聚在一起庆祝丰收。同时,拿出一部分食物来祭祀神灵,感谢它们的赐予,祈求保佑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在祭祀的天地神灵中,月神当然是主要对象了。不过,李建中解释,早期祭月的日子,是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由于秋分的时间对农历来说每年不固定,不一定正好在圆月之日。所以,后来人们选月亮最圆、最亮的八月十五取代“秋分”,使之逐渐成为拜月、祭月的固定日子。

尽管有着祭月、拜月、赏月的习惯,然而直至唐代初年,中秋才开始成为约定俗成的重要传统节日。《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太液池旁赏月,不知不觉玉兔西沉,唐玄宗怅惘至极,于是下令在池旁修建百尺高的“赏月台”,作为来年之用。

宋代以后,中秋已经成为全民性节日,浓郁的节日氛围直赶春节。

9月19日晚拍摄的月亮。记者 华小峰

放火把、树中秋 中秋习俗趣味多

中国幅员广阔,由于地理、历史和气候上的差别,各地中秋风俗不尽相同,其间不乏兴替变化。总体来看,中秋节的民俗,主要有拜月祭月、赏月玩月、团圆宴饮、吃月饼赏桂花、讲听月宫故事、玩兔儿爷、中秋祈福、庆祝丰收、欢度中秋等。到今天,拜月、祭月的活动少了,但观月、赏月和吃月饼、庆团圆、玩花灯、庆丰收等内容一直保留了下来。

丰富的民俗活动构成了中秋灿烂的节庆图景,也为这一节日增添了诸多美好的情感寄托。李建中提到,中秋之夜,在安徽一些地方,有“放火把”的风俗,人们用麻杆、稻草等扎制成丈余长的火把,点燃了高举着,欢天喜地奔向村边、大路、田野,奔腾跳跃,与耍火龙、舞火狮的人们远近呼应。青少年们玩到深夜方才尽兴。

“树中秋”是南方许多地方的民俗,是指将灯彩高高竖起来,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用竹和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方形灯,横挂在短竿中,再将一根一根的短竿固定于高杆上,然后高高竖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氛围。

在南方,不少地方还流行中秋夜烧宝塔灯的民俗。宝塔灯,即由儿童们收捡的瓦砾砖块搭成宝塔形状的灯。《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

中秋玩花灯,则多集中在南方,广东佛山的中秋花灯最具代表性,闻名遐迩,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过去四川人过中秋,不少地方也有赏花灯的民俗,比如松潘古城。如果中秋夜月亮好,老成都人喜欢三五成群到锦江边放河灯。河灯有船形、四角形、梅花形、荷花形等,用彩纸叠好,抹上清油,中间用油棉花做信子,美观又不沉水。这些河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在月光、烛光、波光的交相辉映中,渐渐地消失在天际。儿童们则喜欢在柚子上插一根竹竿,然后插满香,拿着竹竿沿街舞动,叫作“舞流星香球”。清末民初成都举人冯家吉撰《锦城竹枝词百咏》“八月”条曰:“茶半温时酒半酣,家人夜饮作清谈。儿童月饼才分得,又插香球舞气柑。”

此外,成都人将中秋祭月称为“敬月光”,民间传说,八月十五为月光菩萨生日。中秋节前后数日,各街坊办“月光会”。成都范围内,最热闹的当属金堂县月光会,要热闹十来天。同时,在中秋前后,老成都人在中秋还有一项很特殊的习俗,就是在中秋“收账”或“还清账”,“这样过节才踏实。”

除了这些,各地还有舞火龙、玩兔儿爷、追月、跳月、搭“望月架”等中秋习俗,它们相互辉映,为中秋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节日氛围。

四川中秋也有送瓜习俗

中秋的一些习俗中,还和子孙繁衍有着联系。李建中提到,“摸秋”是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的中秋习俗。这种习俗具有民间意趣,中秋节之夜,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乘着月光来到田间瓜架、豆棚下暗中摘取瓜豆。人们传说,中秋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

在四川等地,过去中秋节流行一种与摸秋类似的民俗,叫“送瓜”或“偷瓜”。老成都过中秋就流行偷瓜送瓜的习俗,清嘉庆二十一年刊《华阳县志》:“八月十五曰'中秋’……好事者潜摘园瓜,以鼓乐奉遗亲友,谓之送瓜,为诞子兆。”有《成都竹枝词》说:“彩亭锣鼓送南瓜,送到人家一片哗。吃罢酒宴才散去,明年是否有娇娃?!”

在凉山州的西昌,过去“送瓜”习俗非常流行,堪称是最具西昌特色的中秋节民俗。中秋节当天,由两个小伙子带着小男孩到瓜田里将预先选定的一个新鲜瓜摘下,交给送瓜童子抱在怀中,送到接瓜人家。按习俗,一般多选南瓜,预示生个儿子。

为什么中秋节会产生“摸秋”或“送瓜”习俗呢?李建中解释,因为中秋节前后正是瓜类丰收的时节;为什么是送瓜而不是送别的什么呢?这一是因为瓜类多籽,送瓜即为送籽(子)嘛;二是因为“瓜”的读音与婴儿啼哭声相近。在古人看来,秋收季节蕴藏着生育和繁殖的希望。

成都月饼的老祖宗是“芝麻饼”

中秋节除了玩,吃什么,也是这个节日重要的一环。李建中提到,在古代,中秋宴饮以宫廷最为精致讲究。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宴桌区周围,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代时,宫廷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枝、芋头、花生、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清代满族学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直到现在,中秋吃什么仍是国人关注的话题。不过,中秋怎么吃,吃什么,各地也有所不同。李建中说,南京过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打糍粑,是过去川、渝等地过中秋节的独特民俗。不过,他提到,“这个糍粑和我们现在饭店见到的方块红糖糍粑不同,是自己手工做的老四川用碓窝打的原汁原味的糍粑。后来成都的名小吃三大炮,其实就是过去中秋节传统糍粑演变而来的。”桂花和桂花酒,也是中秋节的应景植物和食物。“旧时,成都过中秋,许多人家都要专门买一些新都等地出产的桂花糕、桂花糖和桂花酒,以便在祭拜月亮之后,全家人一起享用。”

中秋最常见的食物,当然是月饼。月饼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在古代最早以祭拜月神的供品出现。不过月饼并不是随着中秋同时诞生。李建中补充,月饼,最初只是中秋赏月和团聚宴饮过程中偶然出现的一种食品而已。但其圆圆的形状和香甜的味道讨喜又讨彩,自出现后便被打上了“团圆”的标签,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至于过去成都人吃的月饼和现在不同,“成都月饼的老祖宗,是麻饼,也就是芝麻饼:在圆圆的面饼饼上,撒上芝麻烘烤成金黄色,中秋夜先当成祭品摆起,祭完月神后,一家人分食。”

在讲座最后,李建中总结,尽管中秋民俗纷呈,不过归纳起来,主要内涵不外乎是感恩昨天、欢度今天、祝福明天。这些民俗,饱含着人们对大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表现出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聪明智慧,充满了对家人团圆的喜悦之情、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之梦。

记者:边钰

综合新华社

来源: 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