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跨越沁河唯一桥梁,古城南北交通要冲,文保单位,河北邯郸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河北邯郸市区城里街北段,据《邯郸县志》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取名"学步桥"是根据《庄子·秋水》篇记载"邯郸学步"的典故借题于此 。学步桥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内沁河之上,为古城南北交通要冲,称“三辅锁钥”。沁河原名牛首水,西出紫山,东贯邯郸,注入滏阳河。昔日河水荡漾,夹岸杨柳成荫,为赵都一大景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洪湍双逝,澄映两川。"当时学步桥是跨越沁河的唯一桥梁。称"三辅锁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学步桥广场以邯郸历史文化为主线,根据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民间传说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利用古桥、河流、仿古建筑、雕塑、石刻、植物等,巧妙地将古赵文化与自然园林有机结合起来,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景观。邯郸是闻名中国的成语典故之乡。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仔细观察赵国都城内来来往往的人,观察他们的步伐、步法、摆手的姿势,甚至是身躯的摆动。他的观察不可谓不仔细,于是他开始模仿,他的模仿不能说不用心,可是他总是学得不象。他很苦恼,于是他坐在城北的小桥边苦苦思索。看着如织的人群,小伙子迷茫了,为什么自己总是学不会他们那动人的姿态呢?或许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已经习惯了自己走路的方式?他下定决心忘掉自己怎样走路,从新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忘掉了自己原先怎样走路,不过他却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庄子说,他最终是爬着回到燕国的。

赵国人幽默地把他观察学习走路地这座桥叫做学步桥,这一传就是两千年。桥西的路口,现代人雕了一个燕人学走路的雕塑供大家观赏,这个故事也就成了"邯郸学步"的典故出处。小石桥两侧的栏杆上比较粗糙地雕着各种成语故事:胡服骑射、指鹿为马、黄粱美梦……其中有块比较特殊的雕刻,一个画面同时体现出了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引出的是一段战国时赵国最危急时候的故事。

秦国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再次进攻时,赵国根本就没有可战之士,秦军一下围住了首都邯郸。老将廉颇带领老弱上城守护,平原君赵胜准备挑选二十个门客跟他一起去魏楚求救兵。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要求跟随,平原君说"先生啊,你在我这里两年了,没表现出什么能力啊。"毛遂说:"我就象锥子,你把他放进袋子,他就冒出来了。"平原君带上了他,于是他在楚庭说服了楚王出兵,为解救邯郸之围立了大功。平原君事后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从此以上宾礼待毛遂。"毛遂自荐"和"三寸之舌"这两个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