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失联88天的刘银川依旧没有音讯,越来越多的人却对羌塘“蠢蠢欲动”,大众媒体对进入羌塘者一窝蜂追逐,甚至开了直播……
真正的荒原,震撼,也致命。
棉花,95年重庆小伙,2017年4月,他和队友林夕,27天无后援骑行纵穿羌塘。在对羌塘莫名中毒前,你需要跟着棉花一起,看看那片荒原真实的模样(注:文中图片均来源棉花及其队友林夕)。
”
如果你问我羌塘风景美不美,我会想都不想就告诉你:
一般!
风大、风大、风大,荒芜、荒芜、荒芜
几乎每天都是五六级以上的大风,九、十级左右的风也是说来就来,你压根知不道它到底什么时候会走。
这块区域的湖泊星罗棋布,但我们穿越的春季,湖泊基本被冰封,全程几乎就那么几个色调:
沙土草枯黄;
咸碱冰雪白;
火山石黑;
天空蓝(风很大,总感觉不是那么蓝)……
风大的时候,扎营都是一项大工程。
少则二三十天的穿越,想来乏味至极。每天起床烧水吃饭、骑车推车,晚上扎营烧水晚饭、睡觉。
路遇野生动物倒是很多:
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鼠兔野驴是最多的;
遇见藏棕熊2次5头;
遇见狼5次5只;
其他许多不知名的动物……
这些动物能在穿越的时候减少一点枯燥,但仍难掩行程的乏味。
穿越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毕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什么枯燥乏味。
超低性价比,致命诱惑力
仔细想想,羌塘风景也不是不美,而是“性价比”太低!不管是烧汽油还是烧脂肪,进入羌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番生死历险,才能得以望见她一眼。
作为一个穿越过的“过来人”,着实觉得羌塘没什么值得冒这个风险的。但作为一个户外人,我也深知它的魅力所在,深知它让一些人无法自拔,不管是那些自由奔跑的荒原生灵,还是那种无遮无拦的辽阔,都会吸引爱自然、爱探索的户外人不由自主地靠近。
八月左右的羌塘应该很美吧!我们穿越的时节,风光却大打折扣。
羌塘,容不得幻想
去之前,认真反复查阅前辈们的帖子,看到“推车感觉是加了十个刹车皮”“推两三步就受不了”之类的描述,完全感受不到是种怎样的艰辛。刚靠近那片土地,就一下子全明白了。
那本来就是一片不适合人类的土地,一片不容小觑、容不得无知的幻想和鲁莽的热血的土地。不管事前想象有多难,到了羌塘心里都有无数个XXX。
与狼面对面。
高寒缺氧——此行穿越线路,平均海拔5000左右。最大的感觉就是冷,非常冷,暴露空气外的皮肤一刻都受不了。
有些人会以为,我在纳木错、在狮泉河,海拔也是四五千,气候差不多吧!
拉萨的风不如藏北的班戈猛烈,到了双湖,就已经被吹得怀疑人生了,进入羌塘后,气候更加恶劣。晚上睡觉,脸上有一丁点地方没被睡袋遮住,就冷得难受。早上醒来,手一伸出来就必须带手套,干什么事都要带着手套。
这种环境里,上厕所都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围山湖那晚吃得有点杂,睡到11点开始肚子疼,一直憋啊憋,实在憋不住了,却还是不敢打开睡袋。直到凌晨3点,做了好大的思想斗争,才终于鼓起勇气冲出帐篷……
身在高原之上,高寒缺氧,骑车费力,推车一两步就要歇一两分钟,两个人一起推一辆车一次只能推两三米……这些都不该叫困难吧!真正困难的还在后头。
风沙漫天——高原天气本就瞬息万变,无人区里的天气更是说不准。风尤为任性,说起就起,说大就大。车子被吹倒已是情理之中,人稍不稳点,也要被吹倒。
电影《七十七天》里的沙尘暴、龙卷风虽然夸张,但我们也经历过几次让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不敢站直的风暴。
大风卷起沙石,噼里啪啦打在身上和车上,只有和自行车蜷缩在一起。小型龙卷风几乎每天都看得见,稍大一些的也见过几次,还好都有些距离,极端天气里,把人卷上天也不是不会发生。
地垫在第一天就被吹跑了,追都追不上。
无人区外一个人搭帐篷1分多钟就能搞定,无人区内风大时两个人要耗费十几分钟。
帐篷里几乎每天都是厚厚的沙,蛋槽的那些洞洞,总要被沙子塞满。
帐篷被风吹着,感觉都快逮不住了,人不留神时都能被带跑几步。如果是一个人搭帐篷,时间就更久了,而且会很紧张,生怕东西一下子就被吹跑了,去哪里找?
冰天雪地——雪也总是来得很突然。有天,刚好走进一个十几公里宽的河床里时,大雪蓦然倾泻了下来,天地一片白茫茫,能见度仅有几米。
好比闭上眼睛走直线,怎么走都走不到正确的轨迹上,为了分辨车辙印,拼命睁大眼睛辨识,纵然戴着雪境,眼睛也开始发晕发胀,只好停下来扎营。
天宽地广,无遮无拦,风雪东南西北得吹,有时候根本不知道到底吹的哪个方向。
如果遇上沙土地,扎营时想找一处能打稳地钉的地方是不可能的。赶上风又特别大的时候,我会在每个地钉附近倒一些水,不一会儿水就冻成冰块裹住了地钉。每天早上拔地钉都很费劲,冻得拔都拔不出来。
刚才还在广阔的土地上随意行走,像羌塘的盲流,这会又觉得自己是中古时期的骑士,迎着风雪向前。羌塘的蒸发速度超级快,一场淹到脚腕的大雪,晴天时最多半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屡过冰河——穿越时节,羌塘的河如源泉河、五泉河、东温河大多冰冻得很结实,河面很宽,少则300米。也有三四条没冻上,需要涉水过河,如洪玉泉河,虽然只有三四十米宽,但水流湍急。
你可能趟过很多河,以为在这里也不过就是水更冰冷一些而已。
其实过冰河并不冷,冷到极致,已经没了冷的感觉,什么“冰冷刺骨”之类的词语都不足以描述,只觉得疼到骨头里!
身体早就撑不下去了,全靠心里憋着一股气,先是不想过河,后来是极度不想过,再到后来竟然开始害怕过河,像是心也被浸在了冰水里,冷得不行。
好在出现恐惧心理后,只又过了一条河,就没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过河。
赤裸的伤口——有的河面会有一层薄冰,需要踩碎才可以通行,浮冰随处散落,脚底板、脚背、小腿被冰割得到处是口子。
流点血是小事。
但高原干燥多风,根本不会愈合,搞不好伤口会越来越大。车太重,又多沙土地,骑车很费劲,有些地方一口气只能骑50米,甚至十几米。十几天后,脚后跟被磨得血肉模糊,只能忍着继续走。
过冰面8次,最长冰面18公里。由于没带冰爪,稍不注意,负重百斤的自行车就会倒地,反正出羌塘时,我们的膝盖都是紫的。
致命的意外——推车过洪玉泉河,走到河中间突然陷了下去,水流湍急,直接漫到腰的位置,站都站不稳,推着一百多斤的自行车几次差点倒下去。
不管是我倒下去,还是自行车被冲走,都是死路一条。好不容易到了岸边,却始终上不去,在冰水里挣扎了七八分钟,觉得死亡就漫在身边。
一些东西湿了,却不只是等待晒干的问题。
两只带有导航、轨迹的手机都因为泡太久坏掉了。纸质地图还在,但仍然心慌。已经做好了几天后到多格错仁,没有遇见奇迹的话(多格错仁这段路车辙印明显比较好分清),就原路返回的打算。没想到在多格错仁遇到自驾穿越的车队,马哥给了一个装有地图的手机!
这段路车辙印超多,都不知道哪条是主路、方向是不是正确。通过地图、指北针,还有看山如标志性的白象山等,结合一些湖泊和其他地标,估计大概的方向和距离。
危险的邂逅——进了一个山谷,隐约感觉可能会有狼或熊,就时不时回头。中间有七八分钟一直在前行,猛一回头,发现一头狼跟在身后,浑身一个激灵。狼也吓了一跳,就在那儿转悠,甚至还像狗一样摇尾撒娇。
回想起来更觉可怕,都不知道狼在身后跟了多久,万一来个偷袭……
与熊的最近距离只有几米。当时自己正从河床往岸边挪,看到不远处出现两只耳朵,再近一点,看到六只耳朵,是一头母熊带着两个小崽!还好处于下风口,风不会把气味吹过去;熊家人看了我一会儿,莫名跑掉了。
有人开玩笑地问:"有没有搞点野味来吃?"说实话,有无聊时还真会YY一下,看着那些健硕的羚羊,体重超吨的野牦牛,满地洞穴的鼠兔……纯正24K纯野味啊!烤羊腿,红烧牛肉,姜爆鼠兔……
不过想想就好,且不说不该破坏无人区脆弱的生态,穿越者哪有力气和精力去抓这些东西?反倒很可能被有些“野味”抓住当零食。
凿冰取水——冰和雪是重要水源。首选流动水,其次是冰,再雪;压实了一锅雪,只能得1/4体积的水,至少要2个小时才能烧够足用的量,好在不缺燃料(带了6个550ML的气罐和500ML汽油)。倒不是羌塘水源多充足,只是海拔高,坏天气时耗水量少,有时候一天500毫升都喝不到。
在阿尔金山就不一样了,2升都不够。一进阿尔金山,明显开始感觉水源没那么丰富,过了鲸鱼湖几乎不见残雪残冰。在路上看到一处冰原,一时犯懒存了侥幸,想着1个小时后扎营时再在营地附近打水,却不料再也没见什么明显水源。
晚上烧水时,只能小心铲起地上那薄到不能再薄的一点雪,再倒了一半驼包底的备用救命水,勉强灌了一个保温杯。
太阳猛烈,逆风强劲,海拔急剧下降,水不到2小时就见底了。一路上一点水的影子都看不见,渴得几乎开始幻觉,把白色的咸碱地误看成冰雪,还好不久真发现一处冰,得以大饱水福。
每天早上烧3升开水存到保温杯,再额外携带4-6升水,驼包最底部也会存放一瓶500毫升的备用水——这水前半程几乎被我遗忘,忘记它的存在也许是最好的状态,紧急时刻再想起当真就是救命水。
心理考验——第二十天,从向阳湖冰面走向岸边,远远望见一处黑色物体,以为是越野车队留下的油桶。大风突起,冰面上的雪粒遮天盖地,等风雪停了下来,400米外冰面上的队友却突然不见了!(后来才知她因为风雪中迷失了方向,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了)
我焦灼地一路找到“油桶”处,竟是一辆满载装备的自行车!
不是队友的!
荒野里失去了主人的自行车。
遇难者的痕迹,就这么近这么清晰地横在眼前,心像突然沉进了冰窖里,崩溃、无助、恐惧,所有不知所措的情绪,在风雪中瞬间涌来!
环顾四周,依旧是茫茫荒原,万一找不到队友怎么办?万一队友出了状况怎么办?该怎么向人解释?别人会相信吗?会不会一辈子活在心理阴影里?
第一次感觉那么无助,努力用望远镜到处看,不放过任何活着的东西,哪怕是看过无数的野牦牛、哪怕其实只是一块石头,也要拉进了看个仔细,似乎每看到一样东西,惶恐就会多一点依托。
拼命去找寻队友,从11点一直找到7点多。推着队友的自行车往回走,平时走个几分钟就要停下来喘一喘、至少5个多小时才能走完的路程,被我3个多小时闷着头不停歇地走完了,凌晨回到帐篷里,心还是沉得提不起来。
出羌塘时,我们带出了这位王姓驴友的日记和GPS。从日记上得知,他是16年11月进去的。
如今自行车、装备、睡袋帐篷、十天左右的食物都在,人却早已消失不见。
第27天,突然就到了柏油马路!比喜当爹还高兴!
穿出羌塘,恍如隔世。
对我而言,14年左右萌生单车穿越念头,
当时刚在重庆江津区开了二河场单车店。
因为每年都会去高海拔地区参加自行车比赛,
心肺、意志力比一般户外朋友可能稍好,
即便如此,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大意。
天有不测风云,
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也不能避免,
但在羌塘这种地方,几率陡然上升几十上百倍。
人力无后援,意味着高风险;
也意味着一定要精心准备,不能贸然出发。
成事在天,而谋事在人。
推着负重100多斤的自行车在高原爬坡。
很多驴友会说装备很重要,只要我有xxx装备就成功了多少多少;只要带了卫星电话就不会怎么怎么样……
是,不可否认,装备在户外极为重要,好的装备会事半功倍,更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但在羌塘不确定因素太多,装备高端与否并不太重要,足以应对,够用就行。
比如一双六七百的国产鞋,就可以保障我此行不会冻伤,那六七千的鞋子就没有什么太大必要;不管是五六千的卫星电话,还是一两千的北斗盒子,至少要带一种能与外界联系的靠谱装备。
高端装备,只是有一个更高的舒适度阀值,对于提高安全性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经验!
遇见4月的羌塘。
如果你带着热血、几条gps轨迹、一套精良装备就匆忙出发,踏上那片空地时,保证你心里会掀起阵阵波澜!
有人悄悄退了回来;有人固执地继续深入。不知有多少人永远留在了里面,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成了一些为了征服、为了证明的户外人心中的新目标。
即便你高海拔经验非常丰富,有一系列可靠的装备和强壮结实的身体,你认为就能成功了么?
如果没有运气,再好的装备也会损坏,再好身体也会被拖垮……人在恶劣环境下,经验判断都会受到影响,大自然直接给你来个痛快,到时候卫星电话又有什么用?
能活着出来,一定要感谢苍天,别自信满满地觉得自己好厉害,只不过是大自然放了你一马。
出发前的库拉岗日徒步。
多一点准备,多一点生存机会
出发前,一直在零星查看资料,最后三四个月更是每天在网上看帖。自力穿越羌塘的“干货”极少,就一并看各大越野车穿越的帖子。
经验——哪里有什么河,这条河离那座山有多远,看见什么山/湖时我在什么方位,离出去有多少距离,该如何走……每天看这些东西到凌晨两三点,把羌塘标志性湖泊、山峰、地形都记在了脑子里。进去后看到那些景象,觉得非常熟悉、亲切。
此外,会向石头哥、墨言姐等穿越过的前辈讨教,他们都给了非常好的建议。
多格错仁强错与白象山。
线路——根据等高线、3D卫星地图及网上穿越帖子中的图片文字信息,自己在地图上详细规划穿越路线,并预留好几条线路备用,并不是在网上下几个前辈们的轨迹就完事。
有些地方,比如一个湖一个山坡山丘,我都会规划好几条路线,再结合地形,在心里走上好几遍。
多格错仁强错冰面。
体能——本身就是自行车爱好者,一年参加三四十场大大小小的比赛,运动规划本就很密集。出发前,依然制定了一份冬天的针对性训练:每天5:30起床骑行30公里,然后上班,晚上8:30再骑30公里回家,会翻一座连续4公里的小山。
先不说训练累不累,南方的小伙伴应该很清楚冬天5:30起床是种怎样的感受,但为了给穿越多一份保障,一切准备都是值得的。
不过穿越后,个人觉得羌塘对体能的要求并不太高,更重要的是运气、经验及意志力。
出发前骑行山南路上。
模拟——16年骑行阿里中线前,顺道规划了一个“无人区”(拐入昂拉仁错饶湖行走6天,无人无路无车辙130公里),为的是尽量模拟羌塘路况,感受类似环境对体力的消耗、是否能骑行、该用什么样的自行车、装备食物等的准备,也让自己对将羌塘更有敬畏之心。
这些都对第二年的穿越都很有帮助,唯一模拟不到的是心理上,因为我清楚阿里行程中60公里外就有牧民。
荒原,生命禁区。
食物——车子满载时负重130斤,其中食物饮水达70斤,基本是在拉萨采购好的。
早上一般吃糌粑或泡面(加脱水蔬菜),会额外吃蛋白粉和善存。
午餐就是路餐,一般有花生,葡萄干,苹果干,大枣,腰果,风干牛肉,压缩饼干,午餐肉,麦片,士力架。其中葡萄干和风干牛肉、压缩饼干是每天必备,其余选择搭配。
晚餐同早餐一样,偶尔奶粉或配点辣条……
出来称重只轻了2斤。40包榨菜到了花土沟还有十几包,还有一袋10斤未开封的糌粑,在完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至少还够2人继续负重行走8-10天或极限生存25-35天。虽然全程没用,但从没后悔或抱怨过这袋10斤的糌粑。
牧民处买来的风干羊腿。虽然每天都有吃一点肉、脱水蔬菜、干果,但更多的是泡面和糌粑、压缩饼干这些有饱腹感的食物。在无人区,输出和摄入远远不成正比。
进入第九天,遇到一家牧民,我拿着之前在班戈找一个藏族小哥录的2段话:
我可以在你家住宿或者搭帐篷么?可以给钱。
有肉卖么,我给钱买点东西。
男女主人刚好是之前看到的一个纪录片里出现过的牧民。我手机里缓存了纪录片,就给她们看了,又花两百买了好大一块风干羊肉和一袋油炸饼。其实不给钱,他们也要给我,但这样不好。
运气好还能遇见穿越的越野车队,一样超级热情,给的苹果和橘子,比牛肉还珍贵。最后两天遇见地质队的大哥,给了我们十多个鸡蛋和未放调料的卤肉,从不吃肥肉的我,一口气吃五块也不觉得腻。
怎么可能带只真正的鸡呢!2块钱一袋,只带了一袋,当时感觉世上没有比这个口水鸡更好吃的了,给我牛肉我都不换!回到文明社会,又买了一包,已经没有羌塘里的那种滋味……
活着,是最成功的探险
户外自力穿越,都有一定危险。只是在羌塘,这种危险的几率更大。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准备充分,丰富经验、完善装备、锻炼体能、多向前辈请教、尽量结伴出行,再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受电影和探险热的影响,会有更多的户外朋友憧憬无人区吧,也可能出现一些不理智或者功利性的盲目穿越,这种会特别危险。
经过天台河。
户外穿越是一件平常的事儿,山在那里,随时都可以去,不要固执地一意孤行。遇到感冒、装备损失等会增加穿越风险的,就该果断放弃或者找一条备用的逃生路线;活着,才是一次成功的穿越。
有时候,退比进更难,心态一定要放好,不要想着“我一定要走完”之类。羌塘,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简单,关键要保持平常心、始终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祈祷,此前失联的刘银川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多格错仁强错湖面。
对话棉花
户外探险outdoor:此次穿越基本是骑行?
棉花:是的,全程只因为各种不可抗拒因素累计推行了60多公里。自行车在羌塘并不只是一个负重推行工具,也可以骑车,虽然很难骑。出发前,很多人会基于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或新人的尝试,理所当然地否定,但没试过,怎么知道结果呢?
户外探险outdoor:穿越时最幸福的时刻?
棉花:每晚扎营之后,如果还能夕阳下捡点牛粪生上一堆火,幸福指数会爆表的,这里的满足感就是这么低。
户外探险outdoor:在无人区里时,最想出来后做的事?
棉花:1、吃川菜;2、称体重;3、洗衣洗澡。为了减轻重量,只带了6双袜子,出来后每双都可以直立行走了……
户外探险outdoor:出无人区后的感受?
棉花:在无人区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出来后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
—END—
图文:棉花/乌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户外探险out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