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曾有一所在当时名声很大、实力也不容小觑的学校,这所学校就是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建校于1940年,有人说它的校名取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但也有人说这所学校的名字完全就是为了拍马屁,并解释道在该学校的奠基石上就写着“本大学敬奉我民族领袖之名而名之,即蒋中正”一段话。
但不论校名意义如何,至少不管谁听到国立中正大学第一时间想到的都应该是蒋中正。
这所学校也在建校后快速的发展了起来。
这样的成绩值得我们的肯定,须知在学校建校前五年,学校一直在小村庄中办学,而且学校距离抗战前线不过一百多公里。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立中正学校才得以从村庄搬到了南昌办学。
到1949年,国立中正大学已经成为全国19所国立大学之一,并且被誉为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国立大学,诸多学科都是民国时期学界的翘楚。
但在1949年,国立中正大学的名字已经很不合适了,经过讨论后,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
但这所南昌大学与现在的南昌大学其实并无多少关系。
因为在1952年由国立中正大学更名来的南昌大学就因为院系大调整而消失在历史中了。
下面是院系调整的部分内容:
此次院系调整中南昌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科并入现在的中南大学。
南昌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科并入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
南昌大学工学院水利工程系、理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文法学院文史系、俄文系科并入现在的武汉大学。
南昌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电机工程系并入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南昌大学全部校舍、大部分图书资料以及一部分仪器设备保留下来成为了现在江西师范大学的雏形(这所算是嫡系)。
……
到现在,有估计十多所高校有着当初国立中正大学的影子。
至于现在的南昌大学也确实和当初的南昌大学有些联系,但绝不是国立中正大学的延续。
至于现在台湾重建的中正大学虽然名字和民国的中正大学一样,但在师资、办学设施也根本没有延续性,其实这算是两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