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知己难求。特别是得到最知心的知己确实难啊!
何为知己?所谓知己就是找一个真正懂得我们的人!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有句老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不一定是你的知己。一个人那怕是轰轰烈烈干了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得一知己,找到一个完全了解你和懂你的人。尤其是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
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的,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啊!这就是说,我们做学问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才行!
千古知音难觅。记得张宾在《伤贾岛》这首诗中写道:“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可是当时少知己,不知自己是何人。”贾岛痴迷于写诗,又写得相当清苦,用他自己的话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年年除夕夜,他一个人待在屋里,取出一年所写的诗作放在案上,焚香膜拜,然后感叹道:“这是我一年的苦心啊!”随后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万物都有知己,何况人乎?陶渊明有诗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菊花就是在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陶渊明,陶渊明一到就成了知己;莲花睡着了,在梦里遇见了周敦颐,他们便成了知己。
人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抓住了,就展示自己。菊以陶渊明为知己,陶渊明也以菊为知己;莲以周敦颐为知己,周敦颐也以莲为知己。可见,要想成为知己,彼此都必须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对此,清代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历数匆匆过往,陈述万物都有知己,人岂能没有?没有,怎能不伤心落泪?
说实在的,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只要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内心的潜能、活力、创造力和真善美就能够被激发出来,生活才会有活力和激情。当然,赏识和被赏识是互动的,只有相互赏识,才能真正成为知己。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我们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包括自己的父母、妻儿都不可能真正懂得自己的。究其原因一是自己的眼光太高,把眼光放低以后,情商、智商自然就高了,就能寻得知己。二是用情不深或者不专。只有你动了真情,别人才会动真情的,这样的爱情和友情才靠得住。而且,爱情和友情靠的是付出而不是索取。当别人真正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就要毫不含糊地去帮助他度过难关,这样才能成为知己。三是缺乏人情味。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不会有知己的。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是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自如的境界。
寻求知己的奥妙在于:一是患难与共,同舟共济。能够生活在一起是一种缘分,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系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的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互利互惠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相依为命,共度难关,情深谊切,终将会成为莫逆之交。二是趣味相投,志同道合。有时候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理想和抱负,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譬如:都爱下棋,成了棋友;都爱绘画,成了画友;都爱写文章,成了文友;都爱垂钓,成了钓友……共同的爱好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相互切磋技艺的过程之中,结下了难以忘怀的友情。三是雪中送炭,终身难忘。人对于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该给予具体的帮助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帮他度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是最容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成为知己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曾经有幸见到过苦瓜和尚画过的一幅画。我记得画的名字叫:《日夕知己图》,那幅画上一山拔起,山腰生出树来,树间盖了房屋,屋里面坐着两个布衣把酒话桑麻。题跋写道:“东风飘渺故园同,客路何期遇上公。濯眼不须临大海,对君疑是仰高嵩。庭疏夜寐勤王事,心有余闲近道空,落落幽情自忘分,倦寻携我入花丛。春深唯拟杏花残,山外犹逢此大观。闻道东风能解事,却从昨日尽为摊。攀缘无字酬风雅,图写多文作盛欢。知己二三倾日夕,蒙蒙归路悉烟澜。”
得一知己足矣,得二三知己那可是人生之大幸。正是夕阳西下之时,一抹夕阳照在窗口二三知己的身上,好不温馨!
一个知己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性中最率真的部分;一个知己就像一座指路明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茫茫人海中寻找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