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采访王昆后合影留念。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文艺界有一对重量级夫妇----周巍峙与王昆相继离开了我们:周巍峙于2014年9月12日逝世,享年98岁:王昆于2014年11月12日逝世,享年89岁。这对人民艺术家、红色歌坛伉俪,从1943年结为夫妻,携手走过了漫漫71年岁月。他们生命中的每一步,都充满着不可或缺的缘分和相濡以沫的感情。作者谨以本文纪念两位红色艺术大师,愿两位前辈播种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
一,红色艺术结伉俪
王昆与周巍峙夫妇。
熟悉的人们都说,如果不是周巍峙独具慧眼,就没有今天的歌唱家王昆。1939年4月,周巍峙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所在地的河北唐县,当地干部群众就向他们介绍这里有位12岁的妇女干部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小歌手”。周巍峙决定听听这个“小歌手”的歌声。那一天,王昆走到台上,亮开歌喉唱了一曲她的“保留节目”《松花江上》。在雷动的掌声中,周巍峙当即吸收王昆进入西北战地服务团。
王昆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是饰演新歌剧《白毛女》。当时,周巍峙和许多专家力推王昆出演女一号“喜儿”,一是因为她是贫苦农民的女儿,有敌后游击区生活和斗争经历,而故事又以她的家乡为背景,她从风土人情、年龄身份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把握角色;另外一点是她有一副好嗓子,不仅高亢,而且十分甜美,能承担起剧中繁重的唱段的任务。在紧张的排练中,周巍峙不断给王昆以艺术指导。《白毛女》作为献礼节目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推出,公演那一天,王昆有点紧张,周巍峙鼓励她说,“你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今天这场战斗一定要打赢。”那天,王昆和大家的演出非常成功。当大幕落下时,王昆看到,场上观众好多人哭了,她甚至看见毛主席也在用手绢擦眼泪。
战争年代结为伉俪。
周巍峙与王昆的爱情,在革命文艺工作中萌发和升华。饰演“喜儿”成功后,王昆心中暗暗喜欢上了这位既是领导又是老师的周巍峙。1943年,王昆双喜临门:加入了共产党,同时与周巍峙结为伉俪。
新中国成立后,这对革命伉俪迎来了政治和艺术生命中的高峰。周巍峙建国后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连续两届中国文联主席,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昆则是中央实验歌剧院和东方歌舞团的民歌台柱,并先后担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巍峙建国后变换的“工种”繁杂,岗位一个换一个。工作的覆盖面遍及戏曲、话剧、歌剧、曲艺、杂技、美术、音乐、艺术教育、群众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等等方面。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在这场面对世界第一军事大国殊死决战中,一首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而它的曲作者正是周巍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如今,他为此歌谱曲的手稿仍安静地躺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里。
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气壮山河的气势,展现在首都舞台上。当年,周总理亲自点将,周巍峙担纲节目筹备小组总指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大歌舞第一稿提纲,王昆在《秋收起义》一场中领唱《农友歌》。39岁的王昆嗓音嘹亮、气宇昂扬,毛泽东主席称赞道:“很有当年湖南妇女的革命气概哩!”演出结束时, “总导演”周恩来总理对周巍峙开玩笑说“你编曲来她唱歌,真是红色歌坛的艺术伴侣呀。”
周总理关心王昆。
二,改革之年比翼飞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改革之年,周巍峙在国家文化部担任党组书记和全国文联主席的重要职务,王昆同志则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这对老夫妇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并做了许多实质性工作。
1982年10月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做出创作和演出一部《中国革命之歌》的决定。周巍峙出任该剧创作演出领导小组组长。阔别近20年后,他再次披挂上阵,指挥一部新的史诗性大型歌舞。邓小平同志1984年国庆节期间观看了首演后,评价是“很好”。胡耀邦同志观后,评价是与《东方红》相比,“各有千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年逾古稀的周老从文化部领导岗位退下后,至今也没有真正闲下来。1979年,他被任命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一职,开始领导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和出版工作。全书共300卷,约450册,5亿左右字数,被誉为“文化长城”和“民族民间文艺百科全书”,是一项空前浩大的文化工程。老人同时还在忙着编纂党领导的文艺史的工作,目前已搜集9000余万字资料。2006年09月28日 ,收入了周巍峙从1932年到2006年撰写的300余篇文章,内容包括作者对文艺工作和各个时期文艺现象的评价、对文联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以及对国外艺术和反思的《年方九十——周巍峙文集》(5卷本)也正式出版。
胡锦涛与王昆亲切交谈。
王昆坚持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改革,积极探索中国民族唱法规律。她在民间唱法基础上,吸收西洋发声的长处,发展了自已音色明朗,感情质朴,处理细腻的演唱风格。 在积极推广民歌和坚持自己演唱特色的同时,她并不排斥西洋唱法和不同演唱风格。 1985年,在她的大力促成下,东方歌舞团策划并推出了一台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节目。也就是在那次演出中,中国第一个摇滚歌星崔健演唱了《一无所有》。在歌坛,王昆有‘伯乐“的美称,她总是能独具慧眼挖掘培养人才,在东方歌舞团时,经她培养的远征、郑绪岚、朱明瑛、陈俊华、郭蓉、牟炫甫、索宝丽等人,成为我国歌坛享有盛名的优秀艺术家。在王昆八旬之年,她还将来自陕北农村的歌手王二妮收为关门弟子。在艺术培养上,王昆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在舞台上唱歌,一定要老老实实唱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观众。”在给二妮首发的专辑上,王昆语重心长地写下一句话:女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千万要当心,千万不要走向媚俗的道路。王昆就是这样,用她的言传身教,指引着每年青年的艺术之路。
作为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王昆获得国家颂发的金质奖、巴基斯坦总统授予的《卓越明星》勋章、获我国首届《金唱片奖》,被誉为"德高望重的歌唱家"。夏衍高度评价王昆的歌声“朴实纯真、一片天籁”。茅盾1979年欣然为王昆赠诗:早岁歌喉动八方,延安儿女不寻常。新人旧鬼白毛女,陕西江南大垦荒。白骨妖精空施虐,丹心兰蕙自芬芳。若非粉碎奸帮四,安得余韵又绕梁。
三,相濡以沫昔阳红
王昆与新老战友。
“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周巍峙和王昆,是最合适不过了。与他们在一起,你不会觉得面对的是一对年近百岁的老人。
虽然退下来了,但这对老夫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丝毫不改。周老戏称自己是“三有限主人”: 一、老年人知识有限,学习更应主动。新的历史时期,充满许多新人新事,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不能把自己关闭在一个保守的真空里,抱着与现实不协调的老经验不放。二、老年人精力有限,思想更要洒脱。年纪大了,遇事要想得开,不要对一切看不顺眼,牢骚满腹。有意见就提,在适当的场合敞开心扉谈谈,也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要生闲气,更不要生闷气,这是很伤人的。 三、老年人时间有限,工作更要抓紧。大家都希望老年人健康长寿,毕竟时间不多了,因此,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尽自己所能多做些事。时间那么宝贵,怎能白白浪费掉呢?
在老人家中的客厅里,挂有一幅书法“有容乃大”。周巍峙对此解释为:“百川归海,有容乃大。立壁千仞,无欲则刚。一个讲胸怀,一个讲性格。我们共产党人就要有这样的胸怀和性格。”
“人生最美昔阳红”。退休之前,他们各有各的事情,常年是聚少离多,只有在最近一年他们才真正开始享受“伴侣”的人生乐趣。周巍峙由于工作的关系而有着广泛的文艺爱好,他喜欢民族音乐、喜欢民歌,他爱唱歌(最爱唱的是苏武牧羊)、他喜欢曲艺、喜欢听评书,此外他对京剧、淮剧、扬剧都很感兴趣。他喜欢吹口琴,对钢琴也能弹上几曲,夫弹妇唱是这个家庭中的保留节目。周巍峙有夜间工作的习惯,除了不可推却的会议或活动外,他一般在上午10点钟左右起床。夫人很注重他的服装,常让他穿着一些时髦的款式,依旧给人以年轻的感觉。
晚年的王昆除了参加一些演出和会议,还在家带几个学生。她皮肤白晰细腻,眼睛炯炯有神,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说话唱歌嗓音洪亮,给人的感觉永远有使不完的劲。演唱民歌是王昆一生热爱的事业。她用歌声讴歌我党改天换地的伟大事业,讴歌人民群众中涌现的时代英模,八十高龄的王昆,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艺术团,到延安、井冈山、湖南韶山等地演出。人们赞美“王昆的歌不老,她的艺术生命不老”。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两位老人多病缠身,王昆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周老也患上肺纤维化,但夫妇始终相濡以沫,形影不离。尽管他们起居困难,行动不便,仍然关心着祖国的文艺事业,并多次捐助援助灾民和希望工程。周老逝世后,王昆自知很快会随夫而去,她抱病筹备了《把歌声留给未来》音乐会。
2014年12月20日,这场别具纪念意义的演唱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周巍峙创作、王昆生平演唱过的红色经典荡气回肠,响彻云天。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久久难以平复心情,人们在漫漫岁月的红色艺术追忆中,送别了两位老人,为这对伉俪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红色艺术家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