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左权开花调的“活化石”刘改鱼谈开花调

开在生活中的艺术之花


刘改鱼在左权民歌汇发布会上表演 记者 杨洋 摄

在“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开幕式上,年近八旬的刘改鱼放歌太行之巅,一首红色经典《建立民兵队》,将左权民歌的独特魅力尽情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什么是“开花”?如何“开花”?左权开花调的“活化石”、著名民歌演唱家、开花调非遗传承人刘改鱼围绕自己的经历,向媒体讲述了左权民歌的发展传承历程。

开花调中的“开花”指什么?刘改鱼说:“左权民歌是山歌体,‘开花’是一个起兴。什么都能‘开花’,用‘开花’引出来,第二句是主要的表达内容。”她举例,比如“笤帚开花常扫地,你有情来我有意”“豆角开花弯回来,不想走了返回来”,开花调有抒情的,有优美的,有优雅的,还有欢快的,也有伤情的。

左权人会说话就会唱开花调,会走路就会跳小花戏。尤其是开花调,左权人用它来抒发感情,有什么烦恼事、高兴事都能编成歌。在刘改鱼的认知中,左权开花调独一无二,因为它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以前在左权,《樱桃好吃树难栽》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唱。这首歌就很‘生活’,小时候在河边洗衣裳,就能听到树林里有人唱,山头上也能听到,现在虽然唱的人少了,但还是有人唱。再比如左权民歌中的‘呆’字。夫妻俩关系亲密,不叫名字,很温柔地叫声‘呆’。”一个美妙的“呆”字,把夫妻之间的亲昵,体现得恰如其分。

刘改鱼在讲到开花调的传承时说:“年轻人学习民歌,识谱快、唱架子行,但唱骨子里的东西唱得差。对开花调,我总结了6个字,‘声美、情真、味足’,声美情真好做,味足就难了。没有生活,学会容易,要唱出味道就难了,这不能怪孩子们,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生活。”

刘改鱼认为,左权民歌的独到之处,就是有自己的性格。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性格,就是开花调的味道。要唱出这样的味道,必须有生活,那种和土地、农村紧紧相连的生活。

左权民歌唱出太行山村,登上音乐殿堂,刘改鱼功不可没。1955年,左权县举办汇演选拔演员,大家说她唱得好,推荐她去演唱。通过层层选拔,刘改鱼从榆次唱到太原,到全省交流演出,在省委、省政府汇报演出《土地还家》时,轰动了全场。后来又代表山西去北京,在天桥剧场演出,《人民日报》进行了报道。

“是左权的民歌带我走出了大山,我特别感谢左权。”刘改鱼说。

如今,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被重新推动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此,刘改鱼认为:“左权民歌唱歌和说话一样,表演要和当地的语言接上,必须要有艺术处理,但生活仍然是基础。比如‘榆树开花圪枝枝多’,是因为榆树有好多的枝。有人唱成‘圪节节多’,这就错了。还有‘锅儿开花下上米’,现在唱成‘下不上米’,也是改编时出现了问题。”她认为,经典是多少年传下来的,有生活作为基础。改编一定要慎重,不能改错。

左权民歌源于太行,根植于劳动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刘改鱼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门搭搭开花不来来》等多首民歌,已经成为中国民歌的扛鼎之作。如今,又有左权盲宣队、石占明等,接过左权民歌的接力棒。“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更是将左权民歌推向了世界的大舞台,开放的左权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让“活起来”的左权民歌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绽放出崭新的风采。

刘改鱼说:“通过这次比赛,会有更多人知道左权民歌、喜欢上左权民歌。开花调肯定会向前,更好地向前!”(记者 张莉芬 通讯员 杜利勇)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