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12月25日这一天,早在被基督教命名为“圣诞”之前,在原始宗教体系中,就已经被赋予了节日的色彩。
它并非单纯地象征着耶稣诞生的基督教,同时还贯穿着原始社会的生死观。
装点圣诞树的文化内涵,也不仅仅是为堆放礼物留出一片空地而存在,原始先民们笃定地相信,只要能够让树木重放异彩,那么春天也会随着树木的复苏,而重新回到人间。
所以在庆贺这一节日的时候,大家往往会进入到狂欢的模式,没有哪一个节日要比这一天离爱情更近。情人节也不行。
生命与爱情,原本就息息相关。
这个圣诞,也有必要来围观一次甜甜的恋爱。
今天聊聊这部小甜剧《达奇与莉莉》
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夕,讨厌圣诞节的男主人公达奇和热爱圣诞节的女主人公莉莉在一家书店里,凭借着一本红色笔记本开启了命运的相遇。
故事的展开围绕着莉莉在红色笔记本上写的“你敢不敢”开始。
层层叠叠的图书中间放着一本红色笔记本,不同的读者在书架之间来回穿梭,只有达奇一个人发现了其中的巧妙。
被迫分手+设计各种谎言以便自己可以独自留下来过圣诞节的达奇在书籍整理上有强迫症和洁癖。
他在试图将不同种类的书籍归档的时候,发现了这本红色笔记本。
命运在他打开这本笔记本的时候就发生了转变。
准备在这个圣诞节寻求改变的达奇,接受了红色笔记本上的挑战。
剧集采用双线叙事的形式,先从达奇的角度讲述了他完成挑战的过程,又从莉莉的角度讲述了她设置关卡的过程。
相比达奇,莉莉的家庭较为完满。父母双全,有视自己为掌上明珠的爷爷,还有出柜的哥哥。
热爱圣诞节的莉莉不得不在家面对一个孤零零的圣诞节,暖心的哥哥为了打破莉莉17年来母胎solo的场面,为她设计了这场红色笔记本挑战。
哥哥和他的小男友给这位极有可能成为自己未来妹夫的人设置了重重关卡。
首先,要和妹妹一样热爱看书。
其次,要和妹妹喜欢同样的书。
接着,要和妹妹有同样喜欢的音乐。
最后,他要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并完成挑战。
总之,在进行了一系列别人家的哥哥的操作之后,这次妹夫诱捕行动得以顺利展开。
而我们的达奇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
在他顺利完成挑战之后,两人开始了通过红色笔记本的文字往来。
莉莉立下了如果想要询问私人讯息,就必须要完成一项挑战的规矩。
两人像是交换情报的特工,在绝对不碰面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地方放置笔记本。
回答对方问题,并完成对方留下的挑战。
(莉莉的挑战——模仿广场上的雕塑)
莉莉在小学阶段,被暗恋的男生称之为“怪女孩”,从而一直以来都十分自卑。
她不愿意去面对拥挤的人群,不愿去和人产生交流,交友范围也仅局限于有着和她一样爱好的人。
她在红色笔记本上向达奇人公书写了这样的心情,达奇人公为了帮助女生克服心理障碍,邀请莉莉出席一场音乐现场。
十七年不曾踏足夜店的莉莉迟疑了,她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勇气去完成这样的挑战。
而当她鼓起勇气去完成这项挑战的时候,却恰好遇到了小学的时候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的男生。
莉莉从音乐现场逃跑,并像灰姑娘一样的遗落了一只红色靴子。
其实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不算新颖。
因书结缘的故事我们看过不少,比如宫崎骏工作室出品的《侧耳倾听》,男女主人公在图书馆借阅卡上的“姓名追逐”。
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挑战来作为男女主人公感情线线索的故事,这也并非头一个。
2003年的法国电影《两小无猜》中,男女主人公从小就玩一个“敢不敢”的游戏,掌握游戏主导权的是一个铁盒子八音盒,如果接受挑战,就可以持有八音盒,成为下一个挑战的发起者。
更不用说莉莉匆忙逃离音乐现场的时候,遗落在音乐现场门口的红色靴子。
达奇确实也上演了一场寻找靴子主人的童话故事,红色靴子最后有没有带领他找到莉莉,就当作是一个悬念。
在圣诞前夕,网飞一口气放出全集的圣诞小短剧,每集只有半小时不到的时长。
也就是说,整部电视剧一口气看完,也只用耗费四个小时。
在如此短暂的剧集当中,完成剧情的呈现,仍然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网飞的叙事能力。
节奏紧凑,情节精妙,故事轻松活泼,太适合周末在暖融融的家里一口气刷完。
看完的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口热乎乎的棉花巧克力,甜甜的恋爱和甜甜的圣诞,都暖乎乎地流淌到心里。
近年来出品的言情小剧,都把爱情的引申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无非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一颗契合的心灵。
而所谓的契合,却并不局限于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
年初的《想见你》,是时代和家庭的契合,年底的《达奇和莉莉》是灵魂完整的契合。
无论是达奇还是莉莉,都有着自己的“心病”。
比如不敢面对人群的莉莉,比如不敢承认并投入感情的达奇。
因为父母在自己年幼的时候离婚,达奇一直都在逃避圣诞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
而他又无时无刻不在对外伪装出热闹的情景。
欺骗妈妈说自己要和爸爸一起去过圣诞。
又欺骗爸爸自己和妈妈一起过圣诞。
面对前女友闺蜜的派对邀请,又撒谎说自己和爸爸一起去瑞士过圣诞。
其实自己只是买了披萨,租借了影片,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影。
所以在后来,自己的朋友断言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未曾谋面的莉莉时,达奇的第一反应还是习惯性的否定。
与之相反,莉莉感受到自己对达奇的喜爱,却由于对自己“古怪”的破坏力的恐惧,想要选择长痛不如短痛。
那么,童年的创伤,家庭的分离。
到底是什么在阻碍我们说出“我喜欢你”?
《达奇与莉莉》用一本红色笔记本回答了这个答案。
“我不是不喜欢你,我是不够喜欢我自己。”
而当他们互相治愈,互相弥合对方心里的伤痕之后。
故事就迎来了它的Happy Ending。
总有人试图用纯粹去阐释爱情,但爱情或许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东西。
我们在其中各取所需,汲取拥抱和温暖,汲取亲吻和陪伴。
毕竟人类因为某种天然的“自私”,才得以代代传续。
就像如果可以躺在床上啥也不干就能坐拥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望一样。
大部分时候,大家也只想在一段关系当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不以纯粹去阐释的爱情中最难能可贵的部分,恰恰就是——
治愈你,成为了我最迫切的需要。
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静止的图像或者是动态的影视,也总在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力量。
当我们能够被这种温暖的力量所治愈,那我们也就拥有了治愈自己和治愈别人的能力。
回到上面我们所提到的那个问题,是什么在阻碍我们说出那句“我喜欢你”。
不是缺乏勇气,不是童年的悲剧和家庭的不幸。
是我们不够喜欢自己。
(莉莉姑妈的至理名言)
如果说《达奇与莉莉》在这样俗套的剧情和老套的表述中,仍然想要传递什么的话。
比爱情更为重要的,或许就是我们首先要爱自己。
剧集中还涉及很多有趣的桥段,很容易让大家的会心一笑。
比如说达奇向好友布莫说起前女友的时候,卫蒙为了照顾达奇的情绪,刻意避开了达奇前女友的名字。
达奇以开玩笑的形式回应了卫蒙的善意——
“她又不是伏地魔,为什么不敢说她的名字?”
而小伙伴的回应也非常认真——
(这是啥理论,我咋不知道)
达奇在寻找红色筒靴主人的时候,向戏服店老板娘描述自己和莉莉的关系——
“我就像是《歌剧魅影》里面的幽灵。”
莉莉用《哈利·波特》中的禁咒向达奇传递我们自己的世界由我们自己确定。
(巧了,她也真的像是一位古灵精怪的小魔女)
达奇吐槽现在的表情包产业。
种种对话,都将我们从虚构的故事,拉回到所处的现实。
前段时间,WHO回应小朋友们对于圣诞老人的关心——圣诞老人是否会传染新冠,圣诞老人是否会因为被隔离而无法投递礼物。
我在转发中看到最多的表述就是:感谢世界守护童心。
但实际上,与其说是守护童心,不如说是守护了我们“相信”的权力。
被守护的不仅仅是小朋友的童心,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的。
《达奇与莉莉》也做到了,它美好如同一个童话。但是它在试图告诉你,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所生活的当下。
是否相信,取决于我们自己。
而我原意选择相信。
如果你还举棋不定,不如大胆相信。
或许甜甜的恋爱很快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Merry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