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8月,根据天蚕土豆的网络小说改编的《武动乾坤》上线,该剧除了网文大IP,杨洋主演等关注点之外,还有最大的一个看点:张黎执导。
经常追剧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个名字。
在历史剧领域,张黎凭借着《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几乎可以稳稳地处于“坐二望一”的位置,但是自从2015年的少帅之后,这位知名大导,就再也没有正经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历史剧领域中去。
他,为什么要接《武动乾坤》?
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今的历史正剧,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而言,都正在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现象,所以,连张黎这样咖位的大导演,也终于“坐不住了”。
那么历史剧缘何不再“受待见”?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拍摄历史剧的“性价比太低”,资本逐利,无论是之前流行的古偶,还是耽美,又或是现代都市,还是校园爱情,不仅拍摄周期短,而且十分省钱,那么两相比较之下,投入巨大、考究严谨的历史正剧,往往就会被束之高阁。
可经典的作品总是会熠熠生辉,而那些曾经的演员们又往往赋予了这些剧真正的灵魂,接下来,我就带您重温一下10个历史剧中最为经典的角色塑造,并且试图将他们做一个简单的排名。
以下包含小编大量主观意见,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TOP10、陈道明(饰 康熙)——《康熙王朝》
康熙皇帝,曾被称赞为“千古一帝”。
如果仅从他个人的一生经历来说,确实足够传奇:
从小父亲出家(实为病死),自己还患过天花,后来治愈之后,脸上恐怕会留下一些“麻子”之类的东西,在8岁的年纪登上皇位后用了几年的时间,处理掉权臣鳌拜。亲政之后,他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像不像爽文主角开挂?
那么到底该怎样塑造这样一个帝王角色呢?
陈道明的表演重点,首先放到了康熙的“霸气”上面,并且这种“霸气”随着剧中康熙年纪的增长,而愈发加码,有时候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他在说话时是故意加重了语气的。
比如经典的那段训斥群臣的桥段: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当中,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
“你们想想,崇祯皇帝朱由检,才吊死在煤山上几年啊!”
这是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唯一被人诟病的地方。
当时出演《康熙王朝》的时候,陈道明已经年过四十,他饰演了康熙大约从成年到去世的全部戏份,无论是年轻时的英姿勃发,还是暮年时的沉重和孤独,陈道明的演绎,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剧本吃亏,加上表演略有瑕疵,所以只能把他排在这个位置。
TOP9、王学圻(饰 朱棣)——《大明风华》
和《山河月明》一样,许多人当初在看《大明风华》的时候,是把它当做一部历史正剧来看的,但是遗憾的是,它只是一部“大女主”古装剧。
但是这部剧,仍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一,是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宫城后,代表着靖难之役的最终胜负已经确定,但是还没来得及好好的品味胜利的喜悦,朱棣睡觉时,就梦到了威严依旧的父亲朱元璋,朝着他挥起了刀。
其二,王学圻饰演的朱棣,是我看过的影视剧中让我觉得最妥帖的一个。
在饰演朱棣时,王学圻已经年过七旬,而历史上靖难之役结束时,朱棣只有四十岁出头,三十岁的年纪差,本该让人觉得无比突兀,但是王学圻正气十足的声音和保持良好的身段,让人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曾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我是有些担心的。
一部大女主古偶剧,即使请来了王学圻饰演朱棣,但假如其他人接不住他的戏,那再好的演技也白瞎,幸好有定海神针一般的梁冠华,以及中生代中真正的实力派——朱亚文和俞灏明。
正是老朱家F4的存在,才使得王学圻的朱棣,有了被大量讨论的价值。
TOP8、马跃(饰 李世民)——《贞观之治》
为了追求更接近历史真实,《贞观之治》从剧本的打磨,再到演员的选择,都到了接近严苛的地步,甚至导演在剧本创作时明确要求:“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得能从二十四史或者《资治通鉴》中找得到。”
马跃饰演的李世民,更是成为了“李二凤”的经典标杆。
在他的身上,能看到那个在太原起兵的踌躇满志的青年,那个冲锋陷阵,和尉迟敬德配合无间的年轻统帅,到那个天下大定,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再到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最终使得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缔造了贞观之治的那个“天可汗”。
客观地来看马跃饰演的李世民的话,他就像按照史书的描述和记载,无论从外形还是性格,还是喜好上,进行一比一复原的人形陶俑。
完美复刻。
但,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完美复刻只能拿到100分中的99分,剩下的1分,就是演员自己对于角色注入灵魂的那一丝理解。
第八名的位置,刚刚好。
TOP7、陈宝国(饰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
想了解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得先说一说“金屋藏娇”的故事:
景帝(汉武帝父亲)时,原本立的太子是刘彻的哥哥刘荣,当时他的姑姑馆陶长公主想要把女儿许给刘荣,但是却遭到了刘荣母亲的拒绝。但是年纪还很小的刘彻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向姑姑保证,如果能娶到阿娇,他将“以金屋贮之”。
在长公主的助力之下,刘彻顺利登上皇位,但他却将阿娇弃之如敝履。
这件事说明汉武帝刘彻这个人,聪明之极,能够审时度势;另一方面,他又极度自信,甚至自负,为达目的誓不罢休。
性格决定命运。
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刘彻,将刘彻年轻时的雄才大略,中年时的心机深沉,以及晚年的昏庸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代雄主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卫青病重时,让人抬了轿撵到未央宫去见汉武帝最后一面,听闻此消息的刘彻,眼睛瞬间红了起来,让左右给自己拿正式的冠服,那种晚年对好友、知己的最终告别的不舍之情,表现的很是到位。
整部剧看下来,陈宝国的汉武帝,在中年时是演得最好的一部分。
可能确实跟演员当时自身的年纪有关。
TOP6、侯勇(饰 秦孝公)——《大秦帝国之裂变》
在《人民的名义》刚刚播出时,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有这么一位老戏骨:他可以凭借着极短的戏份,和一个抛砖引玉的配角身份,成为全剧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之一。
评论区的调侃,让我笑到腹痛:“老秦人穷怕了,一分钱都没敢花。”
是的,能瞬间明白这个梗是什么意思的,已经指定是《大秦帝国之裂变》的“重度中毒患者”,侯勇在这部剧中,饰演了秦孝公嬴渠梁。
汉代贾谊的名篇《过秦论》曾这么说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作为“六世余烈”中的初代目,他从父亲秦献公手中接手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秦国,不仅被山东六国轻视,还经常被欺侮一番,嬴渠梁继位之后,开始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
在侯勇饰演的秦孝公身上,你能看到一个“开拓者”应该具有的一切品质:坚韧、胸怀、信任、锐意进取、心无旁骛等等。
TOP5、富大龙(饰 秦惠文王嬴驷)——《大秦帝国之纵横》
前不久,富大龙和妻子饶敏莉离婚的新闻,被人们议论纷纷,谁也没想到,一向低调的“富山”先生会以这样的“狼狈”的方式登上热搜。
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相对于侯勇、王志飞主演的第一部古朴大气的风格,这一部《纵横》完全换了一种画风。
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富大龙极具个人风格的演绎。
历史上关于秦惠文王嬴驷的记录并不多,而且《纵横》的剧本相较于孙皓晖的原著小说,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秦惠文王嬴驷,到底该怎么演?”
在此之前,很少有影视剧是以秦惠文王为主角的,所以也根本无从参考,于是富大龙就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勾勒出了一个有血有肉、丰满异常的“妖孽式”的秦惠文王。
剧中的著名台词“于子孙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并不是来自于编剧,而是富大龙现场想出来的台词,最终却成为了经典。
“行走的兵马俑”,是对外表气质的称赞,但是富大龙最打动我的,永远是他沉迷于角色之上的那份执着和“痴妄”。
TOP4、鲍国安(饰 曹操)——《三国演义》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既“前无古人”,很可能也会“后无来者”了。其演员的选择上,更是让人拍案称绝。
无论是陆树铭饰演的关羽,还是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或是魏宗万饰演的司马懿,又或是孙彦军饰演的刘备,都是不可磨灭的经典影视剧形象。但是在该剧“神仙打架”的演员阵容中,我还是更看好鲍国安饰演的曹操。
提起曹操,第一印象是什么?
一代“奸雄”。
之所以大部分人会形成这样的固有印象,大多是受到以蜀汉为正派人物的《三国演义》的影响,那么鲍国安又是怎么来诠释这个“一代奸雄”的呢?
“要抓住曹操机智多变、性格多变和多疑这“三多”。在表演上要大度,随意。在忠于原著及服从导演总体构思的前提,努力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到自己对人物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简单和概念化地演其“奸”,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曹操在民间、评书、演义中,都被定义为“奸绝”,说他奸诈,说他是奸雄。但是,如果曹操真的是个纯粹的奸人,那么他不可能成功,所以电视剧中,曹操不但有奸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他爱惜将士,疼爱幼子,多次为武将流泪。”
以上加粗的字体,都来自于鲍国安自己写的关于如何理解和饰演曹操的论文。其实不用我过多的赘述,对于这样一位真正的演员来说,他是充分理解并融入了这个角色的。
TOP3、王冰(饰 李鸿章)——《走向共和》
不夸张地说,《走向共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人对于清末民初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固有看法,最为明显的,就是李鸿章。
以往的影视剧中,李鸿章作为清末重臣,出镜的频率非常高。
但是如《走向共和》这样角度进行切入的,是比较罕见的,既然是一个颠覆性的李鸿章形象,那么无论对于谁,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这副担子,落在了王冰老爷子身上。
当时王冰老爷子已经年过七旬,在拍摄李鸿章和八国联军谈判时,正是三九严寒的天气,戏里有一个指责八国联军的动作,当时他已经冻得手都伸不开了,但老爷子还是咬着牙,拍完了自己的戏份。
这部剧出场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就达到了200多个。
王冰饰演的李鸿章,和大量的人物都有对手戏,尤其是和慈禧(吕中饰)、翁同龢(张炬饰)之间,正是这一群群老戏骨们的支撑,才使得《走向共和》成为了一部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而其中最耀眼的,还是王冰老爷子。
TOP2、焦晃(饰 康熙)——《雍正王朝》
虽说拍得是《雍正王朝》,但剧中表现最好的演员,却公认是饰演康熙的焦晃老爷子。
不得不说,胡玫导演的眼光是真“毒”。
年轻时候的焦晃,被人称之为“莎翁王子”,虽然也先后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却并不被人熟知,直到他饰演了《雍正王朝》里的康熙。
当初筹拍《雍正王朝》时,导演胡玫和制片人刘文武都非常中意焦晃,但是焦晃不想演“需要剃头说现代话”的清宫戏,可是胡玫和刘文武没有死心,他们临走时将刘和平写的剧本留给了焦晃。
也正是这个剧本,让焦晃看后立马决定参演《雍正王朝》。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焦晃饰演的康熙,在刘和平神仙一样的剧本的加持下,有了重塑历史新衣的感觉,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神态话语,无一不让人联想到真实历史上的那个“圣祖仁皇帝”。
TOP1、陈宝国(饰 嘉靖)——《大明王朝1566》
说《大明王朝1566》里的嘉靖,是陈宝国最有代表性的角色,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吧?
先说说“老道士”嘉靖。
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之后,没有子嗣,就由近枝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继位,从湖北来到北京,14岁的嘉靖就让包括内阁在内的所有人吃了一惊,这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嘉靖来到北京登基,按照朝中大臣的意思,需要他追认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为自己的父亲,而嘉靖坚持要追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帝、后。
看似是一场关于礼仪的辩论,实则是关于权力的争斗,这场撕裂了明朝中后期朝廷格局的大礼议事件,以嘉靖的胜利而告终。
但,人都有两面性。
聪明的嘉靖,将权力制衡之道运用到了极致,但这样即使不上朝也能掌控朝堂的方法,却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后来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不上朝堂。
陈宝国的嘉靖彻底摆脱了白景琦和汉武帝的影子,在朱厚熜这个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帝王身上,陈宝国仿佛让自己的灵魂与之融合。
当真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写在最后:
不能否认的是,以上10位演员,都堪称是内地殿堂级的演员,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敬业的努力,也看到了专业的精神。
一个角色的演绎,需要演员去体会、去了解,然而世界的参差性,又会让这种体会和理解不可能从同一个模板中生出,所以静静的欣赏着他们的表演,就如同在雅致的院落中,看那些花开花落,五彩缤纷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