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电视剧推荐美国狙击手演员】布莱德利库珀主演《美国狙击手》因主观而客观

每当美国人拍战争电影时,难免少不了一些奚落与揶揄的声音。美国不是成天派军队去人家管闲事吗?哪有资格拍自怜自艾的战争片?难道那些被美军杀掉的人,没有家人?他们都不是英雄?但这些都是陈腔滥调的过度反应罢了。电影内的克里斯‧凯尔从军的动机十分单纯,看着双子星大厦在萤光幕上崩落,他马上义愤填膺的从戎。因为同胞遇难而气愤难平,这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反应,我觉得不需要用将它扩大解释成宣扬美帝精神的企图。就像是今天有人在地铁上持刀滥杀无辜的民众,网友不也显得同仇敌忾?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曾经执导两部硫磺岛战役的战争电影,分别是《硫磺岛的英雄们》,以及《来自硫磺岛的信》,两部作品分别用美国人与日本人的角度,来诠释这场历史上相当惨烈的战役。无论是美国人或是日本人,对于那些枪杀自己同胞的敌军,皆是愤慨难抑,杀意满溢。在战场上他们看起来十分的相异,但又有许多近似的地方,显现出战争的荒谬与悲哀。《美国狙击手》与前两部硫磺岛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只有美军的观点,更确切的说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人的观点。比起《硫磺岛》两部作品用许多不同角色观点拼凑出事件的完整面貌,《美国狙击手》的视野是更加私人的,电影藉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双眼,带领观众梭巡残酷而冰冷的战场,这样的设定更加凸显个人面对大环境之下的无力感。

《硫磺岛的英雄们》由众多人物的视野,交错建构出悲剧的全貌,故事的结构算是有点分散,主线剧情不时穿插回忆片段,叙事的节奏也有点凌乱,少了些许一气呵成的力量。但也因为如此,电影中尽管有不少残忍的战争画面,但整体悲伤沉重的氛围受到分散,呈现出一种淡雅的疗愈氛围。相较起来,《美国狙击手》的剧情结构相当线性。故事紧依着克里斯凯尔的人生步伐推进,看着他独自承受战场所有的死亡与离别,从义愤填膺的爱国者,逐渐转变为憔悴的老兵,悲伤与恐惧的情绪循序渐进的累积,剧情整体氛围形塑出一种如影随形的压迫感,惊悚到让我难以喘息。直到最后一场枪战中,克里斯在无线电中与妻子哭喊「准备好要回家了」,所有的蓄积的压力才一口气宣泄而出,我紧绷了两个小时的情绪才得以纾缓。

《美国狙击手》与之前两部硫磺岛平静的哀悼调性大相迳庭,风格更加肃杀而冷酷,让观众更加贴近主角的内心感受,剧情时常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直到最后一刻才返归于宁静。若因为担忧电影不够「客观」,因而刻意加述敌对阵营的观点,想《美国狙击手》也不可能维持高强度的张力。因为只有单一角色的视野,才能让这部电影的能量十分集中。死亡是战争电影的主要议题,描写死亡的方式,会决定战争片的质感。

《美国狙击手》角色的死亡充满无常感,上一刻可能闲话家常,下一刻可能死神陡降,生死别离毫无预兆。我并不喜欢刻意用慢动作镜头去描写军人阵亡的手法,吴宇森就曾在《猎风行动》中用了好几次,去年改编实事的《红翼行动》亦是如此。因为这样仿佛在刻意强调己方在战争中牺牲的神圣性,容易产生传统正邪的偏见。所幸《美国狙击手》保留了很多让观众自己体验的空间,从中去感受主角面对同袍死亡的感受。

从看过《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我便不喜欢加入大量配乐的战争片。现实的战争是一种悲剧,加入配乐容易让战争中的死伤场面过分的娱乐化。过去吴宇森执导《风语者》便犯下严重的失误,刻意用澎湃的旋律引领观众产生到位的情绪反应,却显得凿痕过深,就像是明显套了招的动作片,廉价到失去了省思人性的空间。《拯救大兵瑞恩》少了配乐的干预,只让观众亲自体验人间炼狱最真实的气味,光是枪林弹雨的音效声就让人心惊胆跳,血流成河的泥沙也足以触目惊心,战争的残酷已经不言而喻。

《美国狙击手》是近年战争片中,罕见的几乎没有配乐,所有的战争场面毫无激昂或紧张的旋律,只有稀少的音效,以及子弹撕裂空气的声响,呈现出一种逼近客观的冷静情绪,让战场的生死交关显得更加尖锐而寒栗。前两部硫磺岛作品,至少文戏时还有些许的配乐,但《美国狙击手》连克里斯归国休假期间的日常文戏,也几乎毫无配乐,不过更能衬托出克里斯的日常生活濒临瓦解的郁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抽离了电影大部分的配乐,让观众容易用敬畏的情绪去面对每一场厮杀,仅有片尾葬礼记录片放上哀悼的旋律,「沉默」成为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元素。已故的美国知名编剧Blake Snyder曾于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先让英雄救猫咪」这样的概念。所谓的救猫咪,并不是真的要救猫咪,而是在电影开头塑造一种情境,建立起观众对主角的认同感。

《美国狙击手》一开始直接破题,呈现克里斯面对瞄准镜下的小男孩,手指迟疑地按压扳机上的画面,紧接着画面马上一切,从克里斯凯尔幼时猎鹿的情境娓娓到起,电影进展到了中间才又衔接上开头的部分。开头的剧情除了成为一种悬念的作用外,还能证明克里斯并非好战分子,让观众迅速对他产生好感。这个,就是所谓的「先让英雄救猫咪」的原理。倘若直接从入伍的过程描述而起,我想电影的节奏会相当慢热,到了剧情中半段的时候,观众可能已经没有耐心对于主角投入情感。然而「救猫咪」并不单纯是剧情策略,而是人性与生俱来的良善,所造成的天人交战。夺去生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决定,但是没有善性的人,很难体会出这个抉择的艰难性。这样的桥段设计是根植于人性的本能,并非刻意讨好的造作。

无论是《硫磺岛的英雄们》还是《美国狙击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描写的都是「不想成为英雄的英雄」,他们挂心于战场上弟兄的安危,所以对于战场总是念念不忘,就算改变不了时局,但还是在有限的能力之下,努力的成为彼此的依靠。但这样的兄弟情怀却成为美国当局宣传战争的利器,配合政府塑造出英雄的假象,显得既讽刺又悲哀。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并没有宣扬美帝主义,他用不着痕迹的方式,去悼念与缅怀那些为弟兄与国家出生入死、以及牺牲于政府利益之下的勇士们。

克里斯凯尔扣下扳机的理由,并不是为了追逐辉煌的传说,单纯的只是想让前线的袍泽也能安然返家,因此成为弟兄们的守护之翼。历经长年的沙场洗礼,他还没有改变战争的悲剧,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他已经忘却如何以平凡人的姿态,来面对每日晨曦与夕阳的轮替。英雄的头衔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抹除不了的伤痕罢了,每次旁人对他事迹的赞誉,都逼迫着他再回想一次那段不想回首的岁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