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认识嗜丧尸电影如狂的人,或者太巧了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丧尸,没有生命,没有意识,本能地攻击人类,会传染。关于这种恐怖故事的想象产生了将近80年的重口味电影和电视作品,也让难以计数的人对丧尸片痴迷。
比如中国一位著名编剧的梦想,就是写一部中国版的丧尸剧:住在北京的主人公一大早醒来,推开窗户,看到浩浩荡荡的丧尸群沿着建国门外大街而来。
该著名编剧是谁?我们在文末揭晓。今天没有丧尸片就过不下去的壹读君(微信:yiduiread)要说的是,到底丧尸片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沉迷?
二刀流丧尸杀手的值班壹读君丨乌咪
非洲巫师才是丧尸的创造者
屏幕上这个嗷嗷叫的丧尸是什么来头?搜索“丧尸”时还会蹦出一个词儿叫做“巫毒教”,又是巫又是毒给人的感觉很阴暗,但其实它还有一个译名叫“伏都教”,来自西非,随着奴隶贸易到海地落了脚,在当地跟天主教一样占着重要地位。
近代的北美学者和商人在中美洲发现伏都教巫师可以将死人复活,这样的活死人被叫做“丧尸(zombie)”。丧尸见闻越传越离谱,人类学家韦德•戴维斯决定深入海地一探究竟,于是他有了不得了的发现:所谓“复活”不过是巫师下毒让人假死,葬礼后再挖出来灌解药,醒来的受害者神经系统受损,失去记忆浑浑噩噩,听命于巫师的指令。不过他们并不咬人,更不吃人肉。
不要问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哪里可以搞到这种毒药。
最早的丧尸电影尊重了事实。1932年,《白色丧尸》作为丧尸片鼻祖上映了,讲了海地殖民者利用当地丧尸做苦力为糖厂干活的事,但影片中可怕的不是他们而是邪恶的庄园主,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针对剥削者的讽刺电影。
△电影《白色丧尸》剧照,左一看上去很无辜的大叔是丧尸,右边这位跟南霸天差不多
从此近十年丧尸电影没有跳出伏都教的窠臼,丧尸不可怕不吃人也并不流行,直到罗梅罗的“活死人系列”才为丧尸片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丧尸从苍白苦力变成了极具攻击性的腐尸,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
大火的影片为罗梅罗带来“丧尸电影之父”称号,影片里的丧尸,也被不考虑导演感受的影迷们亲切地唤作“罗梅罗丧尸”。火到什么程度呢?连Michael Jackson的MV《Thriller》里也出现了与丧尸共舞的经典舞蹈。
△所以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跳舞僵尸是有原型的
随着丧尸形象大热,影片中丧尸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分布越来越广。在我们都看过或者听过的《行尸走肉》和《生化危机》里草木枯萎城市空寂,各国各族幸存者联合组成爆头军团求生,“丧尸”与“末日”联系在了一起。
腐尸形象的魅力
除了《僵尸肖恩》《僵尸胡安》这一类恶搞的丧尸片,主流丧尸片是归在恐怖片下面的,可爆头即挂的豆腐渣丧尸恐怖吗?
对于那些和人长得相似的角色形象,我们不会觉得《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可怕,但同时也很难觉得它可爱;《终结者》里面的T-800和剪刀手爱德华,大多数人不算厌恶也不算喜欢;人们喜欢机器管家马丁,厌恶弗兰肯斯坦造出的人造怪物。而没有特殊爱好的话,丧尸形象绝不可能予人好感。
△机器人马丁
△科学家弗兰肯斯坦造出的怪物
同样是拟人形象,为什么得到不同的待遇?早在四十年前日本科学家提出“恐怖谷”理论: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越高,观众对其好感度也越高,会对其作出“机器人”的判断;但这种相似度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好感就会骤然下降,下意识对其“死尸”的判断;相似度再提高时,人类会对它们产生同胞般的感情。
而丧尸这种外表死得不能再死,却能够活动和咬人的怪物,自然处于恐怖谷的谷底。被死去的人追逐、撕咬,最后变得和它们一样,丧尸的设定恰好把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被死去的同类带走、同化——变成了影像幻觉中的“现实”。
但人类需要体验恐怖和危险。
所有的痛苦都会让大脑释放内啡肽以麻醉精神并让人感到愉悦,这也是我们喜欢辣椒、蹦极、桑拿或者皮鞭蜡烛(删除线)的原因。而削丧尸如泥的场景,更是可以让我们毫无道德愧疚地释放压力,屏幕将丧尸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距离里,观众可以有惊无险地体验危险。
丧尸片导演其实都是一群居心叵测的人
与街头斗殴不同的是,暴力不是丧尸片的唯一卖点,尽管在丧尸片里人可以毫无罪恶感地爆掉同类的头。
从一开始,它就充满了政治隐喻。
最早的《白色丧尸》影射的是殖民时期的阶级关系,而在“活死人系列”中丧尸泛滥全国成为真正的灾难,只剩一小群幸存者躲在百货大楼。彼时正处冷战时期、越战前后,评论家认为影片中开创性的吃人镜头将禁忌推向了极致,同类相食象征着绝对的控制和独占,换句话说,不是丧尸吃人肉,而是当权者吃弱势群体和反对分子。
而丧尸电影近年大火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经历了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以及数次金融危机。美国一个网站为了搞清楚丧尸片和时事的关系做了一个统计并有了牛X的发现:丧尸电影大生产总是伴随着社会动乱。
从这个角度来说,丧尸电影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规模历史创伤源头,当人们共同经历一件可怕的事时,似乎就会对丧尸故事格外渴望,人们关于死亡、战争、瘟疫的记忆集合以丧尸这种失去秩序和理性的方式再现,然后在影视中,宣泄掉对死亡和崩坏的焦虑。
举个栗子来说,丧尸起源之说充满了人们对现代科技的忧虑,《生化危机》不仅展示了Alice的大长腿,还展示了先进科技给世界带来的精神物质双重残害。
△《生化危机》中,被科技公司研制出来的T病毒感染的人变成丧尸,人类在丧尸群的夹缝中生存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行尸走肉》和《丧尸国度》哪个更好,或者Glenn到底死没死。如果你还记得开头壹读君(微信:yiduiread)留下的那个问题,就去看《武林外传》。
参考文献:
《西方丧尸文化的前世今生》,王树振,《世界文化》2015年07期
《作为类型的恐怖电影研究》,王霞,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