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对历史正剧的理解错了一点以上。
好像有那个王朝的实物和真实的东西叫正剧。
比如,《山河月明》。
《山河月明》原本叫《江山纪》。
这俩名字,无论哪个,都不咋滴。
现在的电视剧,动不动叫什么天下、江山、元宇宙。
可就编剧导演那点小格局,实在撑不起这么大的场面。
历史剧不同于普通剧,编剧的功力,导演的眼界,都是决定其成功与否之关键所在。
《山河月明》的编剧董哲虽然参与过几部重大历史题材,但说真的,嫩了点。
当年明月下班路上顺带编一点,都比他好。
看这印在海报上的“经典”台词,还不如啥都不说的好。
你不开口,大家只当你是个安静的美女子,你一开口,观众立马跳戏。
不出意外,又将是一部打着严肃正剧幌子的古装言情。
而且还会穿插有大量玛丽苏、杰克苏。
导演高希希拍过不少历史剧或年代大剧了。
比如《楚汉传奇》,比如新《三国》。
前边不管如何,起码这一部《山河月明》是不及格的。
这些打一星的观众,无论是不是刻意,说得都有一定道理。
《山河月明》从最初的80集,删到后来的53集,又删到现在的45集。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挤水如此严重,这些水又是什么呢?
蒙羽想,除了个别“不合时宜”之外,有很多肯定是宫斗和言情吧。
当然,并不是说,历史剧就不可以言情。
比如《大脚马皇后》,人家确实有情可言。
而这个侧重于明成祖一生的“重大历史题材”,如果也非要搞个卿卿我我,而且还是三角恋。
倒不如直接改叫《Judy的爱情故事》。
所以说,原本万众期待,结果一播出,就变成了万人唾骂。
当然,里边很多老戏骨,包括小戏骨的表演,都无可厚非。
出问题的,是导演和编剧。
历史剧,并非谁想拍就能拍,谁想写就能写的。
纵观一些优秀剧目,这两点,尤为突出。
今天,@蒙羽其艺就来盘点一下,我心目中的神级历史剧。
它们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01 大明王朝1566
首先要说的,是与《山河月明》同处一个朝代的《大明王朝1566》。
这部剧,在很多历史爱好者中,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嘉靖与海瑞”,说明是有两条线索。
一条自上而下,一条自下而上,中间依托胡宗宪等人,完成交叉,并且达到融合。
有人说《山河月明》开头比较狗血,看到20集以后,越看越有味,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错!真正的好剧,从一开头就好看。
比如《大明王朝1566》开篇。
一场大雪,就把气氛渲染够了;一次御前会议,就把所有的矛盾都牵扯出来了。
这便是格局。
很多人理解的历史剧,尤其是宫廷历史剧,玩的是宫斗。
肤浅!真正的历史剧,玩的是权谋。
是人在历史当中,对于局势的感知和掌控。
《大明王朝1566》被称之为“历史剧的教科书”,意义也在于此。
戏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
现在很多编剧,尤其是职业编剧,经常会为了冲突而冲突,把故事写得千回百转。
曲折是曲折了,只不过很拧巴,有悖于常理。
《大明王朝1566》里面全是冲突,但并拧巴。
这得益于主创团队对于历史脉络的精准把握。
很多普通观众,对于某个历史人物,往往会简单地理解为,好人,或者坏人。
这不符合历史史实,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大明王朝1566》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
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胡宗宪的愚忠,海瑞的愚孝。
并非《大明王朝1566》是这样,好的历史剧,甚至非历史剧,全都如此。
这部剧的编剧叫刘和平,导演叫张黎。
请记住这两个人,接下来,还有他们。
再说剧中那些演员们,每个人的表演,都可以直接拿到电影学院去讲。
40多岁的倪大红演80岁的严嵩,50多岁的张志坚演严嵩的儿子。
毫无表演痕迹,也毫无违和感。
这部剧,是典型的男人戏,但并非没有女人。
像王雅捷所饰演的芸娘、闫妮所饰演的王妃,戏份很少,角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甚至于杨金水身边的四个小太监,也各具特色,活灵活现。
哪哪都好,才是真正的好剧。
缺点分析:
再好的剧也有问题,《大明王朝1566》并不例外。
比如时间线问题,有的是自身混乱,有的是剪辑错误。
不过蒙羽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个别人物的设置上。
比如赵贞吉这个角色,就与史书出入太大。
02 走向共和
又是一部张黎的作品。
你看,好的历史剧导演,是天生的。
很多人给历史剧排名,《大明王朝1566》第一,《走向共和》第二。
在蒙羽心里,要反过来。
别急于反驳,听我细说。
前者所具有的优秀素质,后者都有。
比如开篇。
李鸿章一顿很简单的吃鱼,所折射出来的,却是不简单。
他给慈禧太后送的那只鹦鹉,也同样贯穿全剧(上部)。
剧好剧差,真的是看一集便知。
相信很多人对于李鸿章认识的转变,都是始于《走向共和》。
不仅如此,慈禧、袁世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也不再那么刻板。
张之洞、康有为这些曾经的正面人物,也有了很多非正面的呈现。
同样出自张黎之手。编剧有两个,盛和煜、张建伟。
一个上部,一个下部,从慈禧太后出逃为分界线。
总体而言,上部好于下部。
如果说,《大明王朝1566》是表现的历史节点,那么《走向共和》更加具有史诗气质。
这也是蒙羽为什么要说它更好的原因。
还有,由于剧中故事离现代较近,很多历史人物都留有影像资料。
可以说,在挑演员上,《走向共和》做到了神还原。
那些过往之人,就算重生再世,恐怕一时也难辨真假。
再加上言行,神态。
这种代入感,是任何高大英俊和画面精致所给予不了的。
《走向共和》的播出命运也比较坎坷。
这除了一些特殊因素之外,与自身问题也是息息相关。
缺点分析:
首先一个,让某些人极不认可的,是李鸿章。
因为他们感觉太过美化了,甚至还有传言,说是李氏后人投的资。
蒙羽并非历史专家,不便判定谁对谁错。
此外,很多人物的结局,也都与史书明确记载有着较大出入。
这是该剧的历史局限,也是创作环境的影响所致。
03 大秦帝国之裂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
这两句话,相信每一个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人,都久久不能忘怀。
每每说起大秦帝国,人们首先会想到秦始皇。
很可惜,这部剧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祖先秦孝公的创业史。
电视剧脱胎于同名小说,作者孙皓晖本是西北大学教授。
因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愫,后辞职隐于海南,十六年写就皇皇五百万言。
电视剧的第一部由他亲自担任编剧,极具原著韵味,也成了该系列的巅峰。
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除了一部《史记》之外,残存的记载本就不多。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要说完全符合历史,那也不现实。
关键在于,能够呈现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骨。
大争之世,大开大合。
每个人都处于历史的夹缝中,而每个人又都具有改变历史的力量。
这就是《大秦帝国》的魅力所在。
作者孙皓晖原本有着很大野心,可惜在拍完第一部之后,就再难实现。
蒙羽与孙先生曾经有些交往,自恃对其人也有些了解。
这里索性就将缺点一并说了。
很明显,首先的问题,就是商鞅。
剧中的他完美无瑕,大公无私。这与史书中的记载差别巨大。
有人说了,史书记载就一定客观公正吗?
那么咱抛开史书,仅以《商君书》来做参照。
商鞅自己的策略,最能代表他的观点。
但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他所施行的法,有多狠。
作者推崇商鞅,是为了推崇大秦,推崇嬴政。
可以说,皇皇五百万言的《大秦帝国》就是一部现代版《秦颂》。
歌颂秦国,便不可避免地贬低了山东六国;美化法家,便不可避免地丑化了其它门派。
这是问题。也是余下几部,不再用原作者担任编剧的根本原因。
详见@蒙羽其艺旧文:
孙皓晖重拍《大秦帝国》真没那么容易,这三大难题就不好解决
综合来看,《大秦帝国之裂变》胜在气势,而败在史观。
接下来的几部,史观虽然有所纠正,但气势全无。
再加上没有了原作者和原故事内核,一部不如一部。
04 汉武大帝
很难想象,这么阳刚的历史大剧,出自一位女导演之手。
胡玫。
《汉武大帝》从他父亲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开始,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去世。
可以说,从生到死,纵贯一生。全景式展现。
不光是刘彻,还有很多著名历史人物。
正像序幕中那段文字所描述的,看《汉武大帝》,心中不由自主会涌起一股民族自豪感。
这部剧的编剧江奇涛那时年纪还不太大,操刀这样的历史巨制,真让人意外。
导演胡玫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女性少有的阳刚,成就为了这部作品。
剧中,阳刚之处,气冲霄汉,细腻之处,温柔若水。
但绝不做作。
陈宝国所饰演的汉武帝,与《大明王朝1566》中所饰演的嘉靖,人物截然不同,又都同样光彩照人。
还有焦晃所饰演的汉景帝,真是连一皱眉,一叹息,都拿捏到位。
这就是好演员的本事。
缺点分析:
胡玫身为女性导演,在男人戏里加了许多柔情,不过加得有点乱,个别女人戏比较多余。
比如放大窦太后干政的戏份。
还有,作为一部战争超多的历史剧,其战场戏拍得惨不忍睹。
很多大场景,都是用简单几个画面,外加解说带过。
另外,晚年的汉武帝,又糊涂又蠢,办了很多荒唐事。
有些人将此视为电视剧的败笔。
总感觉,这么伟大的一位帝王,只表现其精明就好了,没必要一直拍到死不行。
其实不然,这正是该剧的优点之一,真实。
05 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同样出自胡玫之手,而且比《汉武大帝》更早。
编剧又是刘和平,与《大明王朝1566》一样。
而且在剧情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权谋见长。
所以,详细内容不过多介绍了。
简要说一下不足:
还是那个问题,很多人物失实。
比如放大“八爷党”的恶,美化雍正,丑化其敌对势力。
另外,战争戏与《汉武大帝》同样的毛病。对比一下《大秦帝国》,就知道有多差了。
看来,胡玫是真的不擅长表现战场画面。
与《雍正王朝》相对应的,是《康熙王朝》。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剧情节平淡、枝叶凌乱,人物单薄,更像一部爽剧。
《雍正王朝》里那种紧凑感、厚重感和精致感,《康熙王朝》都是达不到的。
另外,前者除了主演,一群配角也都十分出彩。
比如王绘春的八爷、王辉的老十三,尤其是焦晃的康熙。
而相较之下,陈道明的差距就出来了。
可能很多人都对康熙殿前大骂群臣那段印象深刻,然而那也仅仅是台词精彩,过过嘴瘾罢了。
真正高超的演技应当收放自如。像焦晃那样,像陈宝国那样。
不可否认,陈道明是好演员,只可惜表演痕迹过于明显,演什么都端着,拿腔拿调。
就连在《楚汉传奇》里演未发迹时的混混刘邦,都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除他之外,全剧的配角,出彩者并不多见。
斯琴高娃演技在线,却弄出个“我孝庄”的笑话。
不是蒙羽故意贬低,与《雍正王朝》相比,《康熙王朝》真的不行。
06 三国演义
这部剧很难说。
毋庸置疑,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非常好,央视版拍得也非常好。
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演义成分太大。
虽然前边那些历史剧,都有失实的部分。
可奈何多综合于各种史籍,本身资料就欠完整。
《三国演义》不一样,旁边摆着一本《三国志》呢。
哪儿真,哪儿假,哪儿实,哪儿虚,一对比就出来了。
在日本,它的名字直接叫《三国志》,但在国内为什么不敢?
因为国人忽悠不了。
鉴于原著小说的先天问题,央视在拍摄之时,也尽量往正史上靠。
不过还是有很大差距。
所以把这部剧放在这个榜单的最后,也不算埋没它吧。
毕竟,只论有无,不分排名。
当然,也有人建议,应该把《三国演义》替换成《贞观之治》。
你是否认可呢?
更多精彩:
张若昀《霍去病》播不了,主因在他爸爸,影视烂剧该“去去病”了
超级烂片《小李飞刀》,却成为超级经典,小鲜肉吴京的剧情太狗血
张含韵“消失”的那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和刘德华到底啥关系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喜欢,就关注、点赞、转发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