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像该隐一样,这是同感的表现。其最大的连接点在于人的审美感。(莎士比亚)美丽。
品一款好茶笼统说“真香”,如同用“漂亮”两字形容美人,即便不是客套,也难传其神。对于品茶者来说,香为第一印象的关键因素,亦是好茶的识别码。
茶之所以香,是由于茶叶含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其含量微乎其微(仅占鲜叶质量的 0.02%),但为茶之核心元素,有研究表明:如果将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去除,人们将无法体会到茶味。这些芳香物质主要有醇、酚、醛、酮、酸、酯等芳香族衍生物,也包括含氮、氧的杂环类化合物等。
茶的鲜叶含香化合物约50种,但由于低沸点芳香物质少,即便把它放在鼻子下,也难以觉察。但茶之香是变幻的、生长的,采摘鲜叶后,经过萎凋、杀青、做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不同工序,茶的多酚类化合物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等化学反应,芳香物质不断迸发和组合,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能确定它会蕴藏和散发怎样迷人的芳香……。经过茶师的一番“调理”,茶的芳香物质呈倍数增长,一般而言,绿茶有100多种,红茶和乌龙茶可达300种以上,广东潮州的凤凰单枞更高达500多种。
茶香的差别,通过芳香物质的排列组合来决定,包括香的类型、高低、纯异、持久性等内容。由于制茶工艺不同,绿茶多清香,红茶显糖香,青茶有花果香,黄茶呈甜熟香,白茶透毫香,黑茶带陈香。但对具体某一种茶的香气而言,则涉及到茶树品种、生长条件、制茶技术、采茶时节等因素。
茶学界一般将茶叶香气分为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火香型、陈醇香型、松烟香型等九种,但实际上还有更加细微的分类。比如,花香型有桂花香、栀子花香、玫瑰花香、梅子香等,果香有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橘子香、李子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
问题:茶香有这么多种,这些香是怎么来的?
解答:茶叶专家罗军将茶香的形成归纳为三种类型: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
品种香
就是茶树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正如不同人种也有不同的外形和体味。云南的原始型茶树茶氨酸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偏低,而江南一带的栽培型茶树茶多酚含量可达30%以上,氨基酸达3%-6%,其滋味和香型自然不同。作为福鼎白茶的三大品种,白毫银针有天然青涩的毫香;牡丹则更加淡泊清幽;寿眉则有一股浓郁的草药香气。
地域香
强调的是它的产地属性,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的不同,造就茶独特的香型。潮州凤凰山有一种叫“鸭屎香”的名丛,种在“鸭屎土”(含有矿物质白垩的黄壤)的茶园里,长得像鸭脚木,成茶冲泡有浓郁持久的兰香味,且回甘力极强,成为凤凰单枞的绝佳代表。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茶香也有所不同。如黄山种所制黄山毛峰,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移至山东日照产的绿茶香气更加高锐,有板栗香和豌豆鲜味。
工艺香
就是茶的生产加工工艺所产生的香味。炒制绿茶就是蒸制绿茶香气更加张扬,正山小种有一种松香味,而功夫红茶没有,这是生产工艺不同造成的。2010年,我在武夷山访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陈德华、王顺明、刘国英等茶师,做的大红袍味道各不相同,山场的小环境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他们不同的气质和对工艺的把握赋予茶风格迥异的香型。
但茶香的形成还不止这三种。台湾的新竹、苗栗一带的东方美人茶,是发酵程度最重的乌龙茶,其特别的地方在于,茶青被小绿叶蝉(又称浮尘子)叮咬吸食,昆虫的唾液与茶叶所含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再加上较高的焙火和发酵,生发出醇厚的果香蜜味,饮之甘润香醇,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这可称之为“虫咬香”。关键点在于不能打杀虫剂,但人工成本恐怕很高。
时令香
即在某一节气生产的茶叶具有特殊的香气。铁观音秋茶与春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香气上,“春水秋香”,就是春茶茶汤味鲜韵长,秋茶则香气高,味更和,估计唐伯虎更喜欢秋香这一款。
其实茶的香味是典型的多因多果。就拿老枞水仙来说,以品种命名,武夷山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主要体现在有四香:一是糙米香,也作棕叶香,有的说这香来自于山场,即茶树生长的坑涧小环境;二是青苔香,这是因为老枞水仙茶树龄较长,树干上长满青苔,此香即为夹杂各种湿生植物的混合香气;三是刨花香,因为水仙是乔木型品种,泡到最后会出刨花香,老枞水仙开始两三泡就能出这个味,并且持久;四是兰花香,这可能来自中轻火功的工艺,低沸点的芳香物质逐渐降低,转为更加稳定的熟香(以花果香为代表),以及炭焙所赋予的特殊火功香等。
茶之香,比之于其他植物来说,是内在内敛的。只有遇到了好水,达到一定热度,方能激发出它的芳香和韵味。
宋朝僧人释宝昙《茶香》诗云:“鼻观舌根留不得,夜深还与梦魂飞。”体会茶之香,需调动鼻子和味蕾等各个感官,营造良好的心境和环境。而遇到心仪的茶香,其愉悦也是持久的、飘逸的,以至于梦中还能回味。
你的梦里留着哪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