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太少,唯一可靠的资料是诈骗中的《老子传》,这本传记不仅非常简略,而且也很模糊。
作者司马迁一会儿说老子可能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一会儿又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不过,司马迁还是倾向于认为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孔子还曾向他求过学。老子
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在春秋时期楚闵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伯阳。那时楚国的苦县就是今天河南鹿邑县(一说是安徽的毫州市)。传说老子童年的命运是不幸和孤苦的。他还没有出世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老子生下来的时候,耳朵长得大而垂,没有父亲为他取名字,亲友就根据他的耳朵大,取名聃,聃就是耳漫的意思,也就是耳垂大。渐渐地,乡里邻居只知他的小名李耳,没有人知道他的大名,时间长了,人们就误把小名当大名,一代代传下来了。但是后来人们一查史料,感到根前下清他父亲是谁,王具根本没有李姓,加上他又是遗腹子,人们也弄不清他父亲是谁,于是,有人就望文生义地猜测,大概是指李树为姓;有的说,李耳的母亲是吃了李子怀而生的,所以取姓李。又传说,李母怀孕八十一年,老子才顶断母亲的右胁拱出来,生出来时已经是一个白胡子小老头,而且据说正因为李耳生下来就是小老头模样儿,所以人们称他为“老子”。这些传说虽然有些荒唐,但其中包含其真实的影子。从中,我们推知老子是遗腹子,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即去世。所以老子一来到世上就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苦婴儿。自然、生活是李耳的第一位老师、最好的老师,也培养和造就了这位哲学家、思想家。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卖牡丹根的人,将被卖之物说得天花乱坠。李耳听后就买了一棵牡丹根,栽在院子里,十几天以后,牡丹根发了嫩芽,开出了叶子,再以后长成一根小手指头粗的树,可是左等右盼,小树就是不肯开出牡丹花。仔细观看,原来不是什么牡丹,而是一棵狗屎蒺子树。李耳十分生气。第二年春天,村里又来一个卖牡丹根的,李耳问道:“你卖的是狗屎蒺子树还是牡丹根?”那人粗声粗气地说:“就这一堆,爱要不要?”李耳心里说,这人说话实在,脾气耿直,不妨再买一棵试试。李耳把牡丹根埋在院子里,浇水上肥,十几天后,地皮上拱出嫩芽,不久便长出像一棵小树一般,又过几天,顶尖上开出十朵像碗口大的牡丹花。李耳高兴极了,逢人便说,“两个卖牡丹的,一个说得天花乱坠,结果是假的,一个说一是一,结果是真的。真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据说后来的《老子》书“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的观点,就是从买牡丹一事中总结出来的。
李耳虽然自小失去父母,但他毕竟是一个手不释卷的勤奋好学的孩子。可因为他的苦学,这个失去父母的少年终于得到族人的帮助,请了一位精通殷商吕乐的商容做李耳的老师。李耳从商容处学到了许多礼仪知识。商容见李耳不但聪明绝顶,而且好学深思,就进一步地启发李耳认识守案的大道,他张开嘴让李耳看,问道:“我的舌头在吗?”
“是的。”李耳回答。
“牙齿在吧?”
“没了。”
“你知道我问这个问题的深意吗?”
“您的年寿大了,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的柔软吗?齿之所以落尽了,不正是因为它刚强吗?”商容听了李耳的回答,非常高兴地说:“是的,你的理解完全正确,舌头因为柔软而可以长存,齿因为太刚强而先落,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对于舌齿,天下万物万事也都如此啊!”
之后,李耳不时在琢磨着“舌存齿亡”以及人生的哲理,他很快地省悟到: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表现出一种刚强不可一世的逼人态势,结果反而使人畏而不服,甚至树敌太多,以导致失败。
一个人虽然很强大,很有才华,但如果能处处谦卑居下,就不会与人为敌,他的事业很快能取得成功。礼对于人真是太重要了。但其中最核心的还是谦卑之礼。在动乱的年代,许多逞强好胜的人家破人亡,而谦卑有礼的人则得以保存。一些本来体魄健壮的人,因为不善于养生,反而夭折了。
死人是僵硬的,但毕竟是死人;新生儿看来弱不禁风,但却一天天在长大;冬天,麦苗在寒风中抖动,它很柔弱,但是狂风吹不垮;夏日里麦子黄了,麦杆笔直挺拔,但却枯槁了,不禁风雨······自然界的生物不就是如此吗?李耳悟出这个道理,便告诉人们:“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所悟出的这个道理,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口耳相传,连远在晋国的叔向也知道了。后来叔向在回答韩平子的问题时,引用了李耳这一观点。李耳的人品、思想和学识渐为人们所知,当周王朝史官告缺时,经人推荐,朝廷选中了他。于是,李耳担任了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以后的岁月中,李耳在工作中儿起几落,渐渐地看出了周王朝的腐朽,于是归隐山林。其间,孔子三次拜访,向他请教了有关道的涵义。
孔丘走后,表面平静如止水的老人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望着孔丘疲于奔波的背影,不断地叹息。孔丘多年来热心救治天下,游说诸侯,可惜不得道本,周制已无法挽救,硬要以仁义治天下,只会越治越乱。诸侯征战越来越频繁,周王室形同傀儡。老子彻彻底底地失望了,他料理完家事,骑着一条青牛,如同游云野鹤,悠悠西去。在西去的路上,有一位学子求见问道,老子收他为弟子,对他说:“天地间一切由气构成的生命,一切有形态的事物,都是不长久的。自然造物开始之时,只是阴阳混沌一气,一切造化都是阴阳所变,生是阴阳之变,死是阴阳之变,阴阳变化是有一定秩序的,其中存在一定之数,如果能够穷尽这一定之数,就可以通达阴阳之变。但是造物是十分巧妙的,其造化之功很深,人们是很难穷尽的。”这位学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理论长处,开战国黄老学之先河。
·
庄子写完老子之死一段文字后,写下一句含义十分深刻的名言:
“生命就像燃烧的火焰,形体就像燃烧的燃料,燃料屈指可数,而火却
一直传承下来,永远没有穷尽”。
老子逝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他的学说却经过庄子、黄老道家、淮
南子以及历史上无数的道家学者传承下来。对哲学、政治学、军事
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深深地融人中华民族
文化的深层,并以新的形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绵延不绝,永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