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不怕世界末日来临 台湾阿美族人的山海观

不怕世界末日来临的台湾阿美族的山海关。

如果世界末日来了,什么样的人能活到最后一刻?问及此事,周围的朋友立即咧着嘴开怀大笑。“阿米族!”

说到海洋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兰道多乌人和著名海洋文学作家夏曼兰保安。

其实在台湾,人数最多的阿美族沿花东海岸与纵谷生活,长久下来发展了与海生活的丰富知识与文化,但过去却常常被忽略。

与海为伍,让阿美族人萌生出不同的山海观。 图/颜宁提供

上个月,我很幸运的能参加在都兰部落海域举办的,“’Orip i riyal 海海人生-第一届阿美族海洋文化体验营”。在7天的营队里,我们除了认识都兰部落、学唱阿美族语歌谣、走访部落习以为生的海滨,还参与了潮间带采集、渔猎和竹船体验,还有学习各种鱼类的阿美族语名字、习性,以及相关传统知识。

海,不只是拿来看的

“哇~你看那片海好美喔!”这可能是许多都市人见到大海脱口的第一句话。第一天,当我们被带到海边时,伙伴们也不禁赞叹。其实就在营队举办前几天,一名休假军人在附近浮潜时不幸溺毙。部落友人推测他极可能是到了海边,看见风景优美,于是下海浮潜。虽然岸上看起来很美,但明了该处地形与水文的部落人心知肚明,那里海流复杂强劲,不熟悉地理状况的外地人一旦下水,容易遇上危险而丧命。

单单这个小故事,就可看出汉人与阿美族人思考的差异。对陆地思惟的汉人来说,海洋给予的是视觉体验的景观,是在一定距离之外,用眼睛观看的美好风景。以此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台湾各地滨海风景区广设观景平台,但真正能让人们亲近、踏浪玩水的地方却寥寥可数。即使有亲水空间,往往也有各种警告、禁止立牌,恐吓人们最好待在陆地上远远的“欣赏”就好。

海洋的全感体验

对于阿美族人,大海是他们的冰箱。是食物没了、天气又适合的话,就会去走走看看的生活场域。潮间带基本上是妇女采捕的领域,男性则以撒网和自由潜水的方式猎捕。为了熟悉如何使用“冰箱”,族人必须认识潮汐、海流、地形与鱼类习性。相对于汉人有距离的“观看”海洋,阿美族人用全身感官来认识和经验海洋。

当部落老师一一向我们介绍当地地名,我们发现,每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一个回忆,与纪录特殊的海流、地形和事件。举例来说,曾有位族人不幸在某处溺毙,该处便以他为名。另外,在浅海不远处有个微微露出水面的黑色礁岩,受浪花拍击而不断有白色浪沫,被取名为“cikotisan”,意指男人的龟头。

以及,有一小段潮间带叫“afidayan”,指的是女性胸部晃动的样子。因从前大部分是赤裸上身,这个名字纪录女性祖先当时弯腰在潮间带采捕时的情况。从命名背后的男性观点可以看出,阿美族的话语权基本上由男性掌握,而他们的幽默或自嘲也展现在这些族语地名上。

认识危险,才能驾驭危险

营队的一大重点是海洋渔猎,课程循序渐进的安排,从当地卫生所的急救训练、沿岸流和离岸流的介绍,到海洋生物的族语名称和习性介绍、部落长辈实际带我们下海体验,最后鱼枪猎人的分享和心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我感受到阿美族人不只拥有乐天、开放的胸怀,对于环境的尊重和畏惧,让他们能利用离岸流节省力气;认识鱼类的特性,则能聪明寻找猎物与避免受伤。

一趟7天的营队,颜宁看见了不同的阿美族海洋文化。 图/颜宁提供

7天营队里最让我惊艳的,是回到部落、积极参与部落公共事务、彼此紧密扶持的年轻一代。说到这不能不提现任职于台东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人称“良哥”的蔡政良副教授。20多年前,还是学生的良哥偶然来到都兰,见到人口外移、传统文化逐渐凋零的情况,一股热血的他与在地学校和部落共同筹办巴卡路耐(注)青少年文化训练营,希望让部落的孩子能从小认识自己的文化、建立认同,甚至能在成年后继续留在部落。而如今支持中生代、即将接手部落运转重担的青年辈,许多即是当年或后来参与营队的孩子。

短短7天惊鸿一瞥,感谢今年7月刚成立的海洋研究院,与台东大学南岛文化中心、都兰部落合作,是首次以阿美族海洋文化为核心的体验营队,让我对阿美族的海洋文化有了崭新的体会。海洋对滨海生活的阿美族人来说,是生活空间,也是猎场、祭祀与仪式的神圣领域,是身体实践、成长与劳作的全感体验。

注:巴卡路耐(Pakalungay),为都兰部落尚未命名的青少年年龄阶层。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