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兵圣”孙武就在他的著作《孙子兵法》中开篇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加以重视。
在和平时期,下一场仗怎么打,国防建设怎么搞,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历史上不乏这种因为和平时期预判错误导致的战略性失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当时法国花费国防预算的约一半用于建造著名的马奇诺防线,而最终这条耗资50亿法郎,历时12年的国防工程,没有发挥出一丝一毫的战术价值,仅仅38天就被德军绕过,然后法国举国投降。而当时的纳粹德国,由于正确认识了坦克和俯冲轰炸机的战略意义,因此在二战爆发后发动一系列闪电战,并几乎席卷整个欧洲,获得辉煌的升力。由此可见,对于未来战争的错误估算和预测会直接导致亡国灭种的悲剧, 而只有正确估计战争的发展动向,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国家民族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战争怎么打?让我们先从两场局部战争来仔细观察一下未来战争可能的作战方式:
一、初露端倪的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是目前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的新式战争形态之一,其中信息化战争的两场典型例子,一个是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这一场战争中,信息化的作战模式首次出现,并得到了实战检验;第二次则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信息化战争的模式趋于成熟,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战方式,并且真实展示了由于信息差异所造成的“一边倒”的惨烈战局,因此要想探究未来战争的模式,首先要认真研究这两场战争的作战特点。
(一、)硅片战胜钢铁的第一战——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英文:Gulf War,是指1990年8月2日到1991年2月28日之间,爆发于波斯湾地区的一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战争由伊拉克突然武装吞并科威特开始,以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成功经击垮伊拉克军队,并帮助科威特复国为结束。战争的双方,一方是伊拉克的陆海空三军,另一方则是经由联合国授权,以美国为首、一共有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当时战争中以美国为首、以北约国家为基干组成的多国部队享有强大的电子技术优势,而伊拉克军队则是以1970年代苏联教范组建起来的一支规模庞大的 装甲机械化军队,所以有人将海湾战争形容为“硅片对钢铁的战争”。
在整个冷战期间,包括在海湾战争期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是依照机械化时代的军队的建设方针进行建设,也就是不断增加坦克、火炮、战斗机等装备的数量,在当时衡量部队现代化的程度,通常是看这支部队有多少坦克大炮等“机械化”装备,并以此作为军队现代化的标志,但是所有这一切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军的全新战术完全打翻了。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3个共和国卫队师越过伊科边境,大举进军科威特。经过约14个小时的战斗,到当天下午7点左右,足足有20万伊拉克军队进入科威特,并完全占领了这个海湾小国,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第19个省,永远并入伊拉克版图。在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第二天,8月3日,美苏达成一致意见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与此同时,阿拉伯联盟也发表决议,谴责伊拉克的入侵行为,并要求伊拉克撤兵。8月7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代号为“沙漠盾牌”的作战计划,美军于当天开始由本土向沙特阿拉伯调动。在这之后,虽然经过了多轮斡旋,但是由于美国和伊拉克双方立场差距太大,最终无法妥协。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伊拉克境内目标,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初,美军的作战样式就显示出和以往战争的不同。因为联军最先执行的并不是传统的空袭、轰炸或者炮击,而是首先打开部署在沙特和伊拉克边境的全部电子干扰设备,同时出动数十架各型电子干扰飞机,以满功率状态,对伊拉克各种雷达和探测系统实施干扰,这一行动代号为“白雪行动”。意思就是说,通过强烈的电子干扰,让伊拉克所有的雷达和对空探测系统全部致盲,所有屏幕和显示器上全部是一片雪花点,根本看不到真正的目标。联军不仅使用了高强度电磁干扰,同时还违背常规,首先出动了武装直升机,在当天凌晨时分,美军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首先以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摧毁了伊拉克设在伊沙边境的2座大型早期预警雷达站,从而为联军的空袭部队打开了进攻的通道。
随后美军出动了F-117隐身战斗机,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伊军指挥中心、电话电报大楼等战略目标实施精确打击。F-117是人类第一种使用“隐身”概念设计的飞机,这种飞机能够有效避开敌方雷达系统探测,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入敌方战线,并对敌方纵深的高价值目标实施精确打击。F-117最初上战场是在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中,但是巴拿马仅仅是一个南美小国,它的防空作战力量根本不值一提,所以F-117的实际作战效能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真正检验。根据统计,F-117战斗机在整个海湾战争中,仅仅出动了1271架次,总共投掷约2000吨激光制导弹药,但是这1271架次出动,就摧毁了联军规划的全部40%的高价值目标,而且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F-117是唯一能够穿透伊拉克防空网,并对巴格达进行空袭的战斗机。同时让人惊讶的是,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没有一架F-117战斗机被击落、击伤,也没有一架F-117因为故障或者事故坠毁或损坏,该机卓越的作战效率极大刺激了世界各国的军方高层。
除了高强度电磁干扰、隐身飞机渗透以外,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另外一种全新的战术就是精确打击。自从二战时代开始,掌握着空中优势的美军一直习惯于使用通过大规模轰炸摧毁敌方的主力部队,包括战争潜力,等到把对手炸得无力招架时,再出动地面部队进行围剿。在海湾战争时这种战术得到了全新的发展,美军开始大规模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从而让空袭的打击效率成倍提升。在二战甚至在越战时代,美国空军装备的弹药大多数都是普通的自由落体炸弹,即使有火箭弹也是最简单的无控火箭弹,虽然美军在1960年代已经列装了代号为“小斗犬”的空对地导弹,但是这种早期空地导弹性能非常不稳定,因此一直默默无闻直到退役。但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各种新式制导武器,却开启了新式战争的大门。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首要精确制导武器,就是著名的“战斧”巡航导弹,这种巡航导弹拥有高达2500公里的最大射程,且全程超低空飞行,飞行高度10~30米,因此可以有效规避敌方的防空侦查,而且由于其飞行速度快,因此经常出现即使被发现,防空武器系统也来不及反应的尴尬情况。除了“战斧”巡航导弹以外,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还使用了“斯拉姆”机载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AGM-65“幼畜”空地导弹等等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这种武器的使用,让部队的打击效能得到巨大的提升,也就是说“过去用100架飞机、100吨炸弹才能摧毁的目标,如今只需要一架飞机、一枚炸弹就足以办到。”
强电子干扰、隐身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这三项技术可以说开启了现代战争的大门。而随后,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这种由美国人开启的新战争模式,得到了充分的认证,而这种全新战争的模式就在于:不使用地面部队,完全依靠空军就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而1991年海湾战争中尽管证实了空军对战局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为了最终击溃伊拉克军队,联军依然还是发动了100小时地面战争。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则根本没有动用地面部队。
(二、)空军决定战争的胜败——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20世纪最后一场战争,而就在这世纪之交爆发的战争,全面证明并阐述了“现代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并且验证了自海湾战争以来所出现各种全新的战争理论,由于科索沃战争是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因此它所带来的很多意义即使在今天也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在整个科索沃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强化了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所建立的空中优势体系,特别是各种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比海湾战争时期有极大的提升,根据统计,科索沃战争时期,北约联军各种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了全部弹药投送量的约90%,因此在78天的轰炸行动中,南联盟有关国计民生的设施和建筑遭到毁灭性打击,最终在南联盟军队保持相对完整的情况下主动举手投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空袭最终逼迫对手投降,从而赢得战争的例证。
科索沃战争的新特点表现在:南联盟军队的主力几乎完整,并没有遭到严重打击,但是整个南联盟却最终崩溃,并且举手投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根据北约军事人员在战后进入科索沃地区实地调查发现,在长达78天的空袭中,北约总共仅摧毁了南斯拉夫军队十多辆坦克和火炮,被北约反复轰炸的普里什蒂纳机场在停火后居然起飞了足足21架完好无损的战斗机,在停火后,南联盟军队在撤离科索沃时军容严整,部队行进有素,而且携带着几乎全部的重装备。从纯军事角度上说,北约的空袭是失败的,甚至无法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相比,但是即便如此,南联盟依然抵挡不住北约不间断的空袭,特别是北约把南联盟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发电厂、自来水厂、桥梁甚至是医院等都作为空袭目标,这严重挫伤了南联盟民众的士气,特别是巴尔干的冬季相对寒冷,没有必要的采暖设施,会出现大批平民冻死的严重局面,而这是当时的南联盟政府无法承受的,最终在全新的战术战法面前,曾经在二战时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获得解放的南斯拉夫彻底失败,而南联盟正是输给了全新的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充分发挥了自身制电磁权的战略价值,尽管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包括F-117在内一共有61架各种北约飞机被击落,但是和以往战争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对决的情况而言,科索沃战争堪称是一场全新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北约使用的新战法再一次让世界惊叹。其中除了在数千公里距离上发射战斧导弹精确攻击战区目标外,北约还使用战术战斗机携带多种防区外发射空地导弹,作为对战斧巡航导弹的有效补充。同时,北约还动用了包括军事间谍卫星、大型预警飞机甚至是无人机在内多种侦查监视力量,确保北约对南联盟空域的绝对控制。当时的南联盟也装备有俄制米格-29战斗机,从单机性能上而言,米格-29战斗机具备和当时北约战斗机一对一对抗的能力,但是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尽管南联盟的米格-29战斗机不止一次升空,企图和北约空军作战,但是由于北约空军是以体系方式作战,尽管单机和南联盟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但是由于空中警戒体系的存在,南联盟的飞机从升空开始就处于北约预警飞机的监视之下,然后北约预警飞机可以指挥周边训练的战斗机对南联盟的米格-29实施围歼,而南军的战斗机由于没有作战体系的支援,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科索沃战争不仅强化了海湾战争时期的远程精确打击战术、电子对抗战术,同时还把战争从单一兵种、单一武器的对抗演变成为战争体系的对抗,从而更强化了技术优势的重要作用,在两个作战体系相互对抗的过程中,体系越完善,技术水平越高,就越能够赢得战争。而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善的一方,一定会被对方发现技术短板,并因此而导致战争失败。甚至包括空战,也已经从二战时期那种飞行员一对一单打独斗的格斗型空战,转变为由预警飞机统一指挥,并向战斗机发送目标参数,然后战斗机只负责把导弹打出去,由此战斗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等多种型号不同,任务各异的飞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战网络,空战网络的形成,标志着航空兵由此开始成为战争的主角,而以往承担主力任务的陆军,由此成为配角,这是作战思路的重大转变,而且这种转变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长期存在。
二、现代战争的特点:广域化、信息化
由于二战时候核武器的出现,以往那种强国之间或者强国集团之间,为重新分配全球利益而爆发的世界性大战已经不可能出现。目前的战争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国对小国的一边倒式的征服;另一类是以大国军队为主,以小国的某些民间抵抗力量为目标的“治安战争”。这两种战争分别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为代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部队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和电磁信息能力,仅用一个月左右就从伊科边境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几十万精锐的伊拉克军队土崩瓦解。后者则是在2001年由于“9·11事件”的影响,由美国牵头组织联军推翻在阿富汗执政的塔利班政权,并对其进行长期清剿的战争。
(一、)已经不存在的前线和后方
由于现代各种武器的射程不断增大,因此以往那种具备明显战线形式,能够清晰划分前线后方的作战样式已经完全过时,如今的战争,通常具有“举国”特点。根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70%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线1000公里以内的区域,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有效打击从海岸线到内陆1000公里以内的距离,就足以有效威慑全球高达70%的人口。而美军目前列装数量最大的“战斧”巡航导弹,其射程是2500公里,因此在其射程之内,几乎已经没有“后方”可言。只要是巡航导弹可以有效打击的地方,都是“前线”。
19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都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两次大规模高强度局部战争,尽管21世纪之初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是美军高技术装备和军事力量的展示,但是由于对手过于虚弱,可以说是一触即溃,因此参考意义不大。而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伊拉克和南联盟的全部国土,都处于美军战斧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全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地带,也不存在所谓“后方”。因此现代战争必须考虑全空域的防卫,特别是针对敌方的各种防区外空对地武器,这样的武器通常射程远,但自身目标信号特征小,具备很强的隐蔽突防能力,往往会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军以重创。
目前以美俄为代表的世界强国在研制远程空对地精确打击武器时已经引入了“隐身”的概念,例如美国的AGM-158“贾斯姆”巡航导弹、俄罗斯KH-101巡航导弹、欧洲联合研制的“暴风阴影”巡航导弹等新式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已经采用了第一代隐身巡航导弹的外形设计,这样,巡航导弹本身的各种信号特征就相对微小,再加上强化隐身设计,几乎就和隐身飞机一样,极难被探测, 而且即使探测发现,也因为其信号特征过小,很难被有效拦截。由于现代远程巡航导弹的特征就是射程远、隐身,因此可以借此发动大规模突袭,其第一波攻击的作战效果会非常显著,而作为防守的一方,在遭到第一波打击后,大概率会失去系统性抵抗的能力,而且由于全国土纵深均成为战场,没有前方后方,一个国家任何工业、经济或者军事目标都处于时刻被打击的威胁之下,这会让防守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使用远程巡航导弹武器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必派遣地面部队介入冲突,所以由此引发的政治纠纷相对较小,对于大国而言,使用巡航导弹作为打击手段,可以很方便的对地区性冲突的各方施加压力,而且可以根据实战的需要,随时决定是增加打击强度,还是转身撤离。在没有地面部队的情况下,无论是增加打击强度还是撤离,都比较容易实现,这一点再次显示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现代战争已经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大国之间的毁灭性战争无限趋近于零的情况下,大国依仗自身绝对优势的科学技术,对小国发动一边倒式的战争已经不能再被称之为战争,而是应该被称之为“屠杀”。但是,这种屠杀恰恰是现代战争一个典型态势。无论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呈现出一边倒的屠杀情景。战乱之下的小国,整个国土都是战场,已经没有典型的前方和后方,也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安全的地点。
(二、)隐身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电磁探测技术,发现=摧毁
隐身技术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当时,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目前飞行高度最高的军用战略侦察机。U-2侦察机的极限飞行高度可达2.7万米,一般工作高度为2.1万米,当今四代战斗机的使用升限普遍在1.8万米左右,依然赶不上60年前的老U-2侦察机。
尽管一般战斗机的飞行高度赶不上U-2,人类很早就找到防空的新武器——防空导弹。1958年10月,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在北京近郊成功使用苏制萨姆-2地空导弹击落美制蒋机RB-57D型高空侦察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地对空导弹击落飞机的记录,随后苏军自己在1960年5月1日,在本土防空作战中,成功使用萨姆-2导弹击落了美国飞行员弗兰西斯·鲍尔斯驾驶的U-2侦察机,由此打破了U-2的神话。
尽管美国空军随后推出了著名的SR-71“黑鸟”三倍音速高空高速侦察机,但是由于高速飞行带来的巨大惯性成为飞行员无法客服的障碍。特别是在1982年3月,朝鲜人民军使用俄制SA-5远程防空导弹成功击伤一架SR-71“黑鸟”侦察机后,美国军方意识到,单纯飞得高、飞得快已经不能有效穿透敌方的防空网,因为人体承受过载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极限,人体自己就会撕裂解体,这也是当前各种战斗机设计过载普遍不超过9G的主要原因,因为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必须要照顾飞行员的承受能力,人体的承受能力就是9G,超过这个水平人就有生命危险。而无人驾驶的导弹就没有这个顾虑,目前各国现役的各种防空导弹,普遍过载都在35G以上,部分先进防空导弹的过载甚至可以达到50G,因此无论战斗机再高机动,也不可能摆脱现代防空导弹的追踪。对此,美国的航空工业科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让雷达“看不到”战斗机——这就是最初的隐身技术的概念。
所谓的“隐身技术”并不是像科幻电影中那样,肉眼看不见目标,而是针对防空雷达系统而专门设计,能够有效缩短防空雷达系统的有效探测距离,这样让隐身飞机可以有效渗透敌方的防空系统,并对敌方纵深的战略和战术目标实施打击。低可探测性也是第五代战斗机的重点技术特征之一,具备隐身技术的战斗机在对阵非隐身战斗机有着非常强大的性能优势。这一点在中美两国的多次空军实兵演习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例如在2019年2月份的红旗军演中,一名仅驾驶F-35飞行过8次的“菜鸟”飞行员,在模拟空战中“击落”了一架F-16战斗机,而F-16的驾驶员是一位拥有3000飞行小时的老飞行员。同样在我国歼-20战斗机飞行员们也取得过过17:0的战绩。
五代战斗机之所以会对之前的四代战斗机具有压倒性技术优势,主要是在于五代战斗机的特点就在于“隐身”,由于大规模采用了隐身技术,所以五代战斗机很难被当前的各种早期对空警戒雷达发现,即使是预警飞机也很难发现五代战斗机的踪迹,这意味着五代战斗机可以凭借自身隐形的优势,依靠无线电静默悄悄接近敌机,并且在敌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即将其击落。根据统计,在四代战斗机和五代机的实兵对抗空战演习中,绝大部分时间,四代机一直到被五代机的雷达锁定都还浑然不觉,这正是五代机能够碾压四代的及关键所在。现代空战,就好比是在黑夜中前进,为了看清楚前方的道路,通常需要打开手电筒,这就像战斗机的机载搜索雷达。但是在黑夜中打开手电筒的危险就在于,其他人会第一时间看到你手电筒的光芒,因此在你还没有搜索到敌人的时候,深处黑暗中的敌机就可以对你发动偷袭。所以现代空战,战斗机一般不开雷达,都是保持无线电静默,然后从预警飞机那里获取空情数据,并听从预警飞机的调度。通常情况下,战斗机自身是不开雷达的,就是为了防止暴露自身,只是通过预警飞机的数据来观察周边的空情,只有在发射导弹前的最后一刻,才会打开雷达锁定目标,为导弹装定诸元;当然如果距离足够近的话,也可以直接使用IRST装置锁定目标,这一点苏-35战斗机在叙利亚曾经在无线电静默状态下使用IRST装置锁定过美军F-22战斗机,并且还拍了照片。
从以上的演习和实战的经验不难看出,未来战斗机大概率会隐蔽在“夜色”之中,由预警飞机依靠高速数据链对其发布空情信息,战斗机则通过掌握的空情信息来接近攻击目标,然后尽可能在无线电静默状态下对目标发起攻击,让被攻击的目标从头到尾根本感觉不到敌机的存在。而能做到这一步的只有隐身飞机,因为四代和四代半战斗机受自身设计特点影响,先天不具备隐身功能,因此在空战中将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由此不难看出,新时代的作战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有占据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技术处于劣势的一方,即使在数量上拥有多大的优势,都不能转变成质量优势,最终只有战败一种可能。
这种战术上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发现=摧毁”,在未来战争中,只有更好的隐蔽自己,让敌人无法发现无法探测,才能确保自身有效生存,并提能够有效攻击敌人。
(三、)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带来的全新作战样式
2020年10月,解放军第73集团军在福建广东一带沿海组织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演习,虽然这是解放军例行的年度登陆作战演习,但是演习中所使用的各种全新武器装备确实让人惊讶。因为在这次登陆演习中,解放军首次展示了“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的三无部队,这不但是解放军以往从未组织的全新作战样式,也是全球第一个使用全套无人装备组织的登陆作战,因此具备很抢的预示性。
登陆作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为复杂的作战样式,因为登陆作战是由海向陆,要对登陆地点的气象、水文、地理等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准备足够的对付各类水面水下目标的特种技术装备,同时还需要明确登陆地点敌方的部署情况。而且登陆作战是陆海空三军共同协同作战,因此在组织协调方面难度最高。空军需要提供必要的防空掩护,还要提供充足的空对地火力支援;海军则需要负责把陆军顺利从登陆船只和运输船上送上滩头阵地,在这期间海军需要组织海上舰船对滩头阵地的火力压制,同时还需要组织足够的船只不断从运输舰上将人员、装备、物资等转运上岸,并且尽可能减少损失;陆军在登陆后需要立即设法扩大登陆场,尽快确保滩头阵地在敌方火力覆盖范围之外,从而确保滩头阵地的安全,并为后续大部队登陆创造条件。可以说在登陆作战中,陆海空三军各司其职,但又需要团结一体,从而发挥集团作战的最大优势。
由于无人装备的出现,登陆作战的协调工作变得相对简单,甚至可以在军种内部完成。因为无人机可以从075、076等国产新式两栖攻击舰上起飞,然后直飞滩头阵地,对敌方各种工事和明暗火力点等进行侦查和打击。无人破障艇则同样可以由两栖登陆舰艇投放,然后自主开赴滩头进行破障,破障艇可以有效清除海滩上预埋的各种人工暗礁、鹿砦等障碍物,其携带的破障弹药甚至可以用来摧毁沙滩上的地雷,从而为登陆部队开辟安全的上岸通道。最后在安全通道开辟后,就可以出动两栖无人战车登陆,也可以由两栖突击车将小型无人战斗车送上滩头,然后再投放使用,两种方式都型。解放军已经研制成功小型,可以由“山猫”全地形车搭载的无人战车,这种武器在登陆作战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登陆作战就是风险极大、伤亡极大的作战样式。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在占据兵力火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被压制在奥马哈海滩动弹不得,一直在得到了驱逐舰直射火炮掩护的情况下,才勉强在德军阵地上打开缺口,进而向纵深前进,而由于伤亡惨重,奥马哈海滩也被称为“血腥的奥马哈”。在未来的登陆作战中,即使前期的火力准备再充分,也很难完全摧毁防守方的作战工事,而且执行登陆作战时,由于各种运输工具都要同时适应海陆两种作战状态,所以两栖作战装备普遍易损性较高,而两栖作战车辆,无论是两栖坦克还是两栖突击车,其装甲防护都相对薄弱,所以即使在当今条件下,登陆作战依然会导致大量伤亡,而如果第一攻击波使用无人艇、无人车,不但会大幅减少伤亡比例,同时还会大大降低各军兵种之间的协调难度,可以说,在无人战争的时代,完全可以由海军独立执行两栖登陆作战,而且在滩头阵地稳固以后,再将陆军部队投送上岸,这样稳妥,而且高效,是未来作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未来战争: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智能化战争
在当前时代,战争中已经有几项新技术初露端倪,其中包括已经逐步成熟并不断铺开的隐身技术,有刚刚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各种无人化的武器装备,这些技术装备的出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以往那种人对人、面对面的战争很可能快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机器对机器的战争,谁能有效摧毁对方的前线机器部队和后方的工业产业体系,谁就能最终赢得战争。
(一、)高度无人化的战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
解放军第73集团军在东南沿海的登陆作战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实际上各种无人装备运用于战争的时间已经有差不多20年之久。早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时,美军就曾经把全球第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MQ-1“捕食者”投入战场,这种无人机采用了类似于滑翔机的气动设计,飞机的机身长度不大,但是却有一对宽度惊人的平直式机翼,因此MQ-1可以获得极为优越的滑翔性能,这让该机的飞行极为省油,因此MQ-1型无人机可以持续十多个小时不间断飞行,配合其携带的高精度雷达/光学观瞄系统,可以对战区实施长时间监视和侦查。而且MQ-1最大的特点是,该机还携带了2枚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这样一旦发现时间敏感目标时,MQ-1既可使用自身携带的反坦克导弹直接进行攻击。这种使用无人机发射导弹攻击目标的战术经由美国人发明,不过目前已经被中国发扬光大。
我国在观察到美军MQ-1型无人机卓越的作战性能后,随即也投入了科研工作,目前我国已经有2个足以和美军抗衡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系列,一个是“彩虹”系列、另一个是“翼龙”系列。这两个系列有多款无人机在外形上和美军MQ-1非常接近,不过,中国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换用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因此具备更高的飞行高度和更大的作战载荷,以翼龙2型无人机为例,该机设计有6个外挂点,在使用四联装挂架时,最多可以携带24枚AR-1型无人机专用空对地导弹,因此翼龙2的火力强度非常高,这一点让它在中东战场上经常被当作攻击机而不是侦察机使用。
翼龙2型无人机曾经出口到伊拉克和埃及这两个中东国家,伊拉克军队使用该机对抗北部的ISIS反政府武装,而埃及则用该机围剿在西奈半岛活动的国家分裂分子。伊拉克军队使用翼龙2型无人机对抗ISIS武装的战术非常典型:伊拉克军队的地面部队在推进的过程中,一旦遭遇ISIS的抵抗,则立即呼叫翼龙2型无人机前往支援,翼龙2型无人机可以在数千米的高空精确定位每一个ISIS成员的位置,然后使用机载的AR-1型空对地导弹对ISIS武装分子“一一点名”,也就是以一枚空对地导弹换一条人命。而且由于AR-1导弹是无人机携带,质量和威力都相对较小,不会带来严重的附带伤害,所以非常适合攻击单个的武装分子。在战斗最激烈的时期,伊拉克政府军甚至每个月采购超过700枚AR-1型空对地导弹。而这种点名式的狙杀方式让ISIS很快就招架不住,因为他们无论在哪里开枪,翼龙2无人机都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枪口的闪光,随后一发AR-1型空对地导弹就会呼啸而至,这样直接针对人员的狙杀战术,让ISIS很快就损失大量的有生力量,最终无法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立足,进而不得不撤离伊拉克,转战叙利亚、埃及、利比亚甚至是马里。
目前而言,无人机是使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无人装备,而无人战车和无人艇目前主要还处于摸索阶段,要像无人机这样成熟并大规模运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唯一把无人战车投入战场的是俄罗斯军队,俄军在叙利亚战场上曾经实验性使用了无人战车,但是很快就发现俄军的无人战车存在很大问题,比如通信信号不稳定,无人车哪怕只是拐个弯,就会失去信号接触,同时俄式通信系统的带宽太窄,信号存在严重的延时问题,这在战场上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俄军的无人战车很快就从叙利亚撤回了国内,并且这次测试以失败告终。
使用无人武器,并且要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妥善解决:第一,拥有足够带宽足够宽的无线信息高速数据链;第二,拥有足够强大的计算机能够及时处理无人武器所发回的各种数据,并及时发出指令。而这两项技术正好关系到目前中国正在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
(二、)信息系统,5G技术广泛应用
5G通信技术绝不仅仅是一种民用的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其在军用领域也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战术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5G技术的核心,将能够左右未来战场的发展方向。这也是美国在5G技术领域不惜代价也要和中国竞争的根本原因,因为一旦失去5G技术的控制权,美国的军事霸权极有可能会因此而瓦解,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当今军事装备方面,各种带有AI技术的智能化武器正在逐步出现,而AI武器对于信息的需求量导致军队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呈几何级数不断盘身。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美国使用战斧导弹远程精确打击伊拉克各种目标,还有美军的战术飞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精确摧毁伊拉克大到国家军队指挥中心,小到一辆坦克的各种军事目标。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种高科技精确打击的背后,是强大的信息数据系统。这是因为,即使在今天,各种精确制导的空对地导弹也需要人员背后遥控指挥。
以目前常用的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为例。目前的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主要分为2种制导方式:第一种就是把目标图像输入导弹的弹载计算机,这样导弹在发射出去后,首先会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飞行,等到接近目标时就会把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和弹载计算机上储存的画面进行对比,当图像匹配时,导弹就会根据程序瞄准目标发起攻击,一直到命中。但是这种使用导弹全程自动导引攻击的方式极易遭到敌方干扰,例如敌方如果释放烟幕,或者目标区域有一点画面和导弹预存图像不符,就会让导弹失去目标追踪,从而导致攻击失败。所以目前制导武器很多依然采用“人在回路”的设计方式,通过人力去控制导弹的飞行和瞄准,进而确保导弹的命中概率。
所谓“人在回路”设计就是指,在导弹发射出去之后,命中目标之前这段时间,导弹飞行途中,其配备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会回传到载机的飞行员驾驶舱,并显示在飞行员座舱的液晶显示器上,由此飞行员根据所看到的画面,对导弹的飞行状态进行评估,必要时可以遥控导弹进行飞行,并且通过人力观察和锁定目标,并引导导弹进行攻击。当前各国的主力多用途战斗机例如美国的F-15E、中国的歼-16、俄罗斯苏-34等等均采用双座设计,主要原因就在于此:两名飞行员相互分工,飞行员只负责开飞机,而另外一名武器操作员则负责操作武器进行精确打击,由于这种导弹制导打击方式全程都由飞行员后方操作,因此被称为“人在回路”模式。这种“人在回路”可以大大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但是这种武器的普及使用需要高速大宽带数据无线通信系统,因为把摄像头拍摄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再以数字方式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接到信号后还需要进行还原,将数字变成图像,然后再呈现在飞机的显示器上供飞行员监视导弹的飞行活动。不仅如此,这套无线通信系统还需要具备双向通信能力,不仅能反应导弹的飞行情况,还要能够把飞行员遥控导弹的指令传回导弹,从而让导弹根据飞行员的指令做出响应,而且在信息战争时代,每一发导弹都必须具备上述做作战能力,而所有的导弹之间还不能出现电磁信号干扰,这就要求军用通信系统具备超出想象的巨大带宽。
美军的电子化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早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的无线电步话机就配备到了排级,但那时仅仅是通过无线电进行语音通话,而且是定向通话,不存在组建数据互联网的技术和需要。但是从海湾战争开始,为了确保精确打击效果,每一架飞机、每一辆坦克、甚至每一枚导弹都需要接入数据链,这样才能获得精确的数据坐标和上级指令,因此大宽带高速数据通信系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而且不仅仅是为了精确打击,任何部队在茫茫沙漠中活动,为了不会迷失方向,必须接入GPS全球导航系统,数十万美军,人手一台GPS导航仪,每个人定位一下坐标,就是数十万次的坐标确认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带宽和足够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整个美军的指挥系统就会陷入混乱,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在海湾战争时代,由于美军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刚刚投入使用,而且精确制导弹药也只占全部投弹量的大约10%,但是即使这样,美军对无线网的带宽要求也高达1G,这在今天看来并不困难,但是在30年前是非常惊人的需求。在当时还没有大量智能设备的时代,在中等常规战争中,军队对于信息网络的带宽需求就如此巨大,很难想象在今天,军队作战对于宽带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一个什么水平。
在5G时代,前线一名士兵发现的情报可以随时通过高速数据网络回传指挥部,一支军队,成千上万名士兵,每人一套这样的数据回传系统,那么不要说战时,即使是平常的训练和演习,其数据传输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在当今,只有掌握最新最强的信息传输技术,并且建立足够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才能够谈得上探索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在未来战争中,由于士兵和士兵之间、坦克和坦克之间、飞机和飞机之间,甚至包括从士兵到飞机,从士兵到最高统帅部之间,都会经由高速信息数据链,构成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络,这也就是最早由美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在未来战争中,每一个士兵,每一个平台都是作战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有些担负侦查和情报收集任务;有些担负数据整合和转发任务;有些担任决策任务;有些则作为火力点,根据决策指令,对指定地区实施火力覆盖或者支援。这样所有的人、装备、平台等等组成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这样的作战系统作战时,往往是A发现目标后利用信息平台通知B,B汇总情报转发到C,经C决策后再向D发出指令,由D使用指定武器,歼灭由A发现的目标。目前这种作战模式已经在美军中逐步出现,在未来5~10年中,解放军的作战模式也会采用类似的方式。
在这种作战模式中,由于需要大量交换数据,因此加强我国的高速无线数据网的建设和技术探索,将是确保未来战争胜利的重要关键。目前我国华为公司是全球掌握5G技术最多的公司,在华为公司通信技术基础上,开发适合军用的5G通信系统,特别是要能够确保在战乱地区,也能够保障稳定的5G信号,这就不是简单的依靠民用5G基站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专门的移动式5G基站,可以配合部队使用,以保障在战役战术条件下可靠的通信和数据链需求,这和以往简单的电台、电话等通讯工具相比,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控制信息节点,控制战争节奏
由于高速信息传递系统是未来战争的核心所在,因此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数据系统,并同时确保摧毁敌人的信息数据系统,就是未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前包括解放军在内的各国军队建设当中,对于信息系统的保护,必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看。
在当前的战争中,使用无人武器最多的美军为我们提供非常典型的范例:2011年12月,伊朗军队经过精心的准备,在伊朗东部和阿富汗接壤的地区,使用假的GPS信号成功诱骗了一架美军RQ-170型侦察机错误降落在伊朗境内,并最终被伊朗军方俘获。RQ-170是美军装备的一种具备侦查功能的隐身无人机,该机可自行使用GPS进行导航,并依照制定好的航线进行侦查飞行,并能够自动在预定机场降落。由于该机的全程飞行全部由机载计算机自动核准,因此进行飞机自身定位的方式就只有美国的GPS系统这一种。而伊朗军队正好抓住了RQ-170全程为无人控制的飞行特征,使用伪造的无线电信号,假冒GPS信号向RQ-170无人机提供了虚假的坐标信号,最终成功诱骗RQ-170无人机降落在伊朗境内,尽管该机在着陆时出现少量损伤,但是该机机体部分基本完好,伊朗本次捕获行动可以说非常经典。在捕获RQ-170无人机后,伊朗还执行过至少2次成功地捕捉行动,并且又捕获了RQ-170侦察机一架,并且还成功捕获一架美制MQ-9“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不过由于美军认为MQ-9飞机技术过于敏感,而且MQ-9飞机是全程有飞行员负责操控,所以发现该机遭到干扰并“跑偏”后,美军随即出动了F-15E战斗机,并投掷精确制导弹药摧毁了这架MQ-9察打一体无人机。如今伊朗无人机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很难说没有成功俘虏美军2架无人侦察机的原因。
刘慈欣曾经在著名科幻小说《全频带干扰》中提到,在电子资讯的时代,无线电的保密和安全就像春天已经逐渐融化的薄冰一样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伊朗用实战结果深刻证明了这一点:信息技术固然是支持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技术,但是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极为以来无线电技术,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大功率、宽频带电磁干扰,很多宽频通信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轻则影响通信,重则可能会完全“失联”。而且这还只是一种情况,更严重的就情况就像伊朗俘获美军无人机一样,敌方使用假的信号对我方实施电磁欺骗,从而让我方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在作战中出现严重错误。这一点实际上在近年来我军内部每年著名的“朱日和演习”中就已经多次出现,在朱日和对抗演习中,蓝军就经常使用无线电欺骗技术,通过发送虚假的坐标和参数,误导红军部队,进而导致红军出现战术失误。由此可见,解放军已经重视并开始研究电磁干扰和对抗技术,在未来的战争中,在看不见的电磁空间所爆发的对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实战中,能够快速消灭敌方的信息节点的同时,还必须有效提升保护自己信息节点的能力,而补充己方信息节点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发射卫星。卫星飞行高度高,通信能力强,是未来战争中最重要的信息节点,而这一点目前已经被全球军界广泛接受,因此使用通信卫星作为高速信息数据链的节点最为合适,而且卫星飞在遥远的太空深处,以目前地球各国的实力,仅有极少数国家能够有效打击太空中的卫星。但是目前美国已经把我国作为潜在战略对手,而美国完全具备有效摧毁太空卫星的能力。
目前摧毁卫星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使用激光互殴者离子束武器在地面摧毁越过本国上空的敌方卫星;第二种是使用反卫星导弹在人造卫星的预定轨道上将其摧毁。美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曾经成功测试国使用反卫星导弹摧毁过卫星,进而取得了反卫星导弹的世纪使用经验;在本世纪初又使用过大型陆基激光炮摧毁过太空目标,因此两种方式都有成功经验,在未来潜在的战争冲突中,中国和美国大概率不会正面爆发冲突,因为中美都是手握核武器的大国,美国不会与我国发生正面冲突,但是这并不等于中美不会陷入代理人战争,一旦出现代理人战争的局面,特别是解放军如果以武力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统一时,美军一定会插手台湾解放战争,并且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使用电子介入的方式为台湾提供数据和情报支援,甚至也有可能会直接动用某些太空武器,攻击和摧毁我国的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
对此我国必须拥有快速补充卫星的能力,这对于恢复和保障我国的信息高速数据网络,并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有效的导航定位信息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因为保护解放军的战术通信系统,将会是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四、展望未来的战争
综上所述,未来战争主要呈现两个特点:智能化、信息化。所谓的智能化,就是指武器装备不再是“死”的,而是通过加装计算机系统,让各种武器装备甚至是弹药具备一定的“智能”,能够自行分辨各种影像,并从中找到真实的目标加以攻击,这一点具体的体现就是武器装备的精确制导化,以往需要进行火力覆盖,通过大规模覆盖式打击来攻击的目标,将来只需要使用一枚精确制导弹药既可有效摧毁。而信息化,则是指未来战争对于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使用大带宽的高速信息数据系统,才能满足未来战争对于信息传递和获取的需求。而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未来军队智能化的基础。
(一、)未来的智能化战争怎么打?
在军队大规模信息化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军队将会装备大量的无人装备,但依然以如今已经出现的无人机、无人艇和无人车为主,但是在技术性能方面将会有极大的提升,并且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等无人武器自身也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并且把所有数据传递到后方指挥部,这些无人化的武器本身可以由后方的操作人员操作,但其获得的情报将会被汇总,然后作为统帅部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
在未来战争中,已经很难看到步兵在一线活动,前线的战斗往往在无人装备之间展开,各种智能化的武器设备之间相互厮杀战斗,由此会大大减少战争中的人员伤亡。而且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使用,战争对于平民的误伤也会大幅减少,整个战争在未来会呈现“干净化”的趋势,即附带伤害不断减少,但是对于战役战术目标的打击强度会大幅增加,并且人类武器的威力始终在不断提升,即使是常规武器,其杀伤力也在不断加大,包括深藏地下的工事也不再安全,现代钻地弹可以轻松打击地下数十米土层下的工事建筑物。而射程数千千米的远程导弹已经可以将绝大部分国家的全部国土作为打击目标,战争也不再有前方和后方的区别,国防的概念将会由以往的守卫边境线,改为全部国土、立体化防御的新概念。
与此同时,由后方操作人员操作的各类无人武器自身也会以各种制导武器作为主要攻击手段,以精确打击方式有效攻击敌方目标,整个战场呈现无人装备发射制导武器的局面。而在这种局面下,各种信息节点就成为部队作战力量的倍增器,也是敌方优先打击的目标。这些信息节点包括卫星、大型中继联络飞机、车载5G移动基站等信息中转平台。有效保护这些平台的安全,同时搜索并摧毁敌方的这类平台,是未来战争主要的形态,只要能够有效保障自身的信息通信,同时确保摧毁和压制敌方的信息通信,就等于战争赢了一半。
(二、)掌握科技的制高点,才是最终赢得战争的根本
毛主席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是该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具体反应: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国家,只能依靠不断外购各种武器装备,来武装本国军队,并且这种采购必须不断持续,才能够有效保障本国军队装备的技术先进性;而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通常自行独立生产各型武器装备,并提供本国军队使用,甚至包括对外出口。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真正的国家安全最终依然是植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产业之中。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基本满足国防装备自给自足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大国,其他国家包括英法德意日这些传统强国,都无法做到武器装备自主生产,而是需要大规模进口,所以全球而言,具备独立可靠国防能力的国家,实际上只有中美俄三国。
具体到我国而言,虽然我国目前是联合国所确认的全球唯一工业全科大国(即联合国所规定的195个工业大类、525个工业小类,中国全部都有,没有任何一项是空白或者短板),所以我国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所有武器装备全部能够独立自产的世界大国,但是在高技术领域,我国和美国依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以芯片产业为主的电子工业产业方面,我国和美国的差距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战争的竞争中,我国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和产业方面的发展,尽快追赶美国发展的脚步,最好是尽可能缩短中美之间的电子、信息技术差距,只有技术上保持足够的先进性,才能够有效保障解放军不会落后于世界。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国不断发展5G技术,并且大规模投资芯片的研发制造技术和产业,并非仅仅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为国家军队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依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由电子技术和芯片技术作为支柱的信心产业将会成为左右战争胜负的重要力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战争的走向。为了能够切实赢得未来战争,保障我国的国防安全,国家的独立主权安全,加大对于新科技产业的投入,控制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是唯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