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15:17 | 温州都市报
中午放学,初中生在校门口汉堡店刷“快手”。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关注到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并就该问题建言献策。城市家长管不了孩子,农村少年更是处于无人管的境况。
网络时代,日渐火爆的网络游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群体。网络游戏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文化业态,是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消费娱乐的文化产品。但于青少年而言,网络消费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缺乏监管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一旦沉迷,有可能就是他们学业的暂停键。
手游是否同样在温州的乡村大行其道?上周起,记者走访温州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多所学校和多个家庭,接触了数十位学生、家长和老师,拼凑出“手游围村”的景象。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此现象更为突出。
这里,记者记录下6位农村少年与手游之间的故事,可探一二。
一天练8小时,三餐变两餐
省钱给“荣耀”充了两三千元
阿秀(化名)从小跟着做生意的爸妈来到南京,直到初一才回到家乡,就读于永嘉岩坦中学。
阿秀学生生涯轨迹的拐点发生在初二。那时,他整天向父母吵着要手机,最终如愿以偿。自此之后,阿秀疯狂练习《王者荣耀》的操作技术,平均一天玩8个小时。“一回家吃饭洗澡后,就开始躺床上玩《王者荣耀》,一直玩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早上去学校就睡着了。”阿秀说,“当时就想着练技术,打赢所有人,还有身边的同学。”
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阿秀的技术突飞猛进,《王者荣耀》的游戏水平在全班最高不说,甚至在一个有着数万名玩家的游戏区也跻身前一百名。沉迷游戏到这种程度,阿秀自然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了,成绩直线下降,甚至冷漠到从不跟老师、同学交流。为了充钱玩游戏,阿秀把妈妈给他的伙食费能省则省,三餐只吃两餐,省出的钱全“贡献”给了《王者荣耀》,已经充了两三千元。
对此,他的奶奶显得很无奈,“我们叫他少玩游戏,甚至把网络停了也没用,手机也有流量,流量没了,他夜里就坐在别人家门口蹭网,多冷都无所谓,我们看着真是心疼。”阿秀的同学说,玩游戏那会儿的阿秀很情绪化。
如今,阿秀说自己玩《王者荣耀》有点玩腻了,但不知道该玩什么,所以每天还是会玩。阿秀的奶奶说,当初他爸就不应该给他买手机,“之前买给他,是让他学习认真点,手机一买,哪里还认真得起来,被手机害惨了。”
话费基本花在流量上
有时还会给游戏充钱
阿宣(化名)也是岩坦中学初三的一名学生。阿宣的家中有一面墙贴满了他与弟弟的奖状,阿宣奶奶有时看着这些奖状,会暗暗自责:如果能重来,她是绝不会给孙子买手机的。
自从阿宣有了智能手机后,放学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玩《王者荣耀》,奶奶让他下楼吃饭,还得打电话通知。“如果在他认真打游戏的时候接到电话,他就会很生气,有时连饭也不吃了。”阿宣奶奶说。
初二有段时间,阿宣在家吃完饭后,会和几个同学约好,出去蹭商铺的WiFi,没有WiFi就用流量玩游戏,玩到晚上9点才回家,到了家继续玩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阿宣说:“那时候话费基本花在手机流量上,有时也会给游戏充钱。”
对手游如此着迷,阿宣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阿宣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爸妈在山西打工,管不到他。我在他身边,管不了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阿宣心里也明白,奶奶说的话都对。“但玩得爽的时候,就没去想这么多了。”阿宣说,“我现在比去年听话点,也有点玩腻了,想在中考前把成绩拉回来一点。”
偷同学手机玩,晚上又偷父母手机玩
“离家出走”三天,躲在同学家玩手游
文成玉壶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小良(化名),上学期可把班主任林老师愁坏了。上学期期末前,小良曾连着三天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不回家。林老师费了好大劲才把小良找到。
小良为何夜不归宿?要从小良四年级迷上手游开始说起。那个时候,他到处找同学的手机玩。一次,他偷了同班同学的手机,每天回家就把房间反锁,躲在里头使劲玩。直到一个多月后,小良妈妈偶然间发现手机,才水落石出。小良父亲说:“我根本没想到他会偷别人的手机玩。”
将偷来的手机还给同学后,小良荒唐的举动还没有结束。每天晚上,他等父母睡熟后,溜到父母房间将妈妈的手机偷来玩手游,玩好后在次日凌晨将手机放回去。在此期间,班主任林老师发现小良的作业惨不忍睹,多次提醒小良父母:小良极有可能在玩手游。于是,小良父亲在一个晚上把试图偷手机玩的儿子给当场抓住了。
这事以后,小良留了张纸条不辞而别。小良父亲后来得知,“离家出走”的三天,小良每天吃住在同学家,拿同学的手机玩游戏。
小良父亲这才明白儿子玩游戏的问题比他想象中的更加严重。林老师也是十分痛心,“去年上半年,小良语文考过全段第一,数学也经常100分,拿过奖学金。但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是中等偏下的成绩。”
如今,小良父亲把家中的手机和电脑都收起来,不让小良接触。为了转移小良的注意力,小良的父母在小良做好作业后,鼓励他做家务,并给予一点物质奖励。“我们想慢慢地让他把这个瘾戒掉。”小良父亲说。
玩了手游,性情改变
脏话、“666”成口头禅
阿宇(化名)是文成玉壶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这几年,手游带给他的影响,班主任吴老师都看在眼里。
吴老师说,阿宇的游戏瘾不重,但却是受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以前阿宇很内向,很老实,不会和任何人争执。现在他比较情绪化,会和同学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而且阿宇讲话也变得较为成人化,像一些粗话、“666”等网络用语成了口头禅。
自从玩手游之后,阿宇对学习毫无兴趣。“阿宇周一和周五的请假频率很高,请假的理由都是肚子疼。”吴老师说,但真实情况是,周一请假是周末玩手游玩得太累了起不来,周五请假是因为这样一来就不用写周末的作业。
阿宇妈妈说,阿宇爸爸在温州市区打工,一个人养着一家四口,她很多时候也去外面打点零工补贴家用,对阿宇关心不够,所以希望他拿着个手机乖乖待在家里就好了,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不让玩手机,就变得疯狂
砸东西,还会到外面乱跑
文成玉壶镇中心小学的小菲(化名)虽然没玩手游,但手机上有多个看漫画的APP。小菲爷爷说,她看漫画的痴迷程度比有些男孩子沉迷游戏还厉害。
“有次,我让她少玩会儿手机,没想到她在房间拿起一个玻璃杯就砸,玻璃撒了一地。”小菲爷爷说,“只要让她别玩手机,她就会变得很疯狂,变了个人一样。”
在小菲爷爷的心中,小菲是个乖孩子,其他事情和她说,她还听得进去的,除了让她别玩手机。对此,小菲爷爷也无可奈何:“怎么办好呢?她不听我的。”
现在,小菲爷爷妥协了,因为如果不让小菲玩手机,她会到处乱跑。
小菲的班主任说,小菲爸爸在广西南宁,妈妈在国外,父母离异。由于常年在外地,父母总觉得亏欠了小菲,女儿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至于女儿有没有沉迷手机,却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每天打手游看小说到夜里
她说,没手机简直不能活
“如果没有手机,我现在的课业应该还不错。”
“是不是后悔了?”
“有,当初没有手机该多好。”
“那现在开始可以不玩手游,不看小说的。”
“受不了,我会忍不住。”
与小素对话,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小素在永嘉县岩坦中学读初三,她说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她就有了智能手机。那个时候,为了方便与女儿联系,小素爸爸就给女儿买了手机。
“一开始对手机也没什么依赖,但上了初一开始看小说,就不行了,没手机简直不能活。”小素说,“后来跟着班上的男同学打游戏,跟手机打交道的时间就更多了。从头天晚上玩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有个暑假,每天打游戏到夜里,除了吃饭睡觉,就在打游戏。”
小素爸爸感觉得到,这两年小素的脾气变得有些暴躁,“很会顶嘴,容易生气。我们一方面做生意忙,另一方面也真的管不住她,她也不让我们管。希望她能自觉,以后能懂事吧。”
谈及今后的人生目标,小素说她中考成绩努力达到400分,“所以开学之前,我想过戒掉手机,虽然没成功,但感觉对手机的依赖没有去年那么厉害了。”
网络配图
老师观察
手机就是有的学生的命
没了手机,有人曾跳楼
永嘉县岩坦中学位于温州北部山区,与当地其他学校一样,该校数百名学生中,半数左右属于留守少年,父母或其中一方外出打工,日常起居多由爷爷奶奶照料。
谈及学生玩手游的现象,多名老师摇摇头,略显无奈。由于学校管理严格,学生在校玩手机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然而,仍有部分学生会千方百计把手机带入学校。“有的女生会把手机藏在内衣里;男生会事先和校外认识的人说好,让对方从校园墙外递进来。”该校一名李姓班主任说,如果把学生手机没收,代为保管,他们甚至会到办公室偷走。“有的学生为了能在学校玩手机游戏,甚至破解了老师办公室的WiFi密码。如果手机被没收了,个别学生还会辱骂老师。”
“有时候老师也不敢太严厉,怕学生情急之下,会有过激举动。”李老师说,“之前有个孩子在家被禁止玩手游,竟从家里二楼跳下来。”
校内情况尚且如此,校外情况则更加不容乐观。李老师说,他们班上90%的学生有手机,半数学生有玩手游,其中约有10人对手游已上瘾,“已经到了‘手机就是命’的程度。”
多方面原因让农村孩子沉迷手游
家长也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变化
对于农村学生深陷手游这种现象,李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首先,农村少年的时间充裕。城里一些孩子虽然沉迷游戏,但平时在培训班里花掉不少时间,不至于长时间在家玩游戏。其次,农村小孩娱乐方式非常匮乏,玩手游成为唯一娱乐方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最后,缺乏家长的优质陪伴,而爷爷奶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家长对于孩子玩手游也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变化。给孩子买手机,一开始是出于联系的需要或是作为奖励。“然而当小孩沉迷手游后,家长一般一开始是批评教育,更严重的是没收手机。”李老师说,“可当孩子以喝酒、威胁不读书、夜不归宿等方式进行反抗时,家长只能听之任之,让他们‘乖点’就好。”
沉迷玩手机给乡村少年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外,有的孩子用词会变得网络化和成人化,有的情绪会变得不稳定、易怒、早熟等。
网络配图
留守儿童家长心存愧疚
容易忽视孩子心理健康
玉壶是侨乡,绝大多数的父母长年在外,与孩子聚少离多。甚至有的孩子自懂事后,就再没见过父母。
文成县玉壶镇中心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吴老师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小学阶段,她更加担心手机对于女孩子的影响,“女生对情感方面的需求更大,也更加早熟。加上看小说以及接收网络上的讯息,在情感方面容易变得很敏感。”
此外,玉壶孩子的家长心存愧疚,普遍对孩子有一种补偿心理,给予不了陪伴,就买吃买穿买手机,尽量满足儿女物质层面的愿望,这是大部分家长会优先考虑的。至于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以及心理健康,他们可能无能为力或无暇顾及。
专家建议
不可做“甩手家长”
多机制帮助留守儿童
针对农村留守少年沉迷手游这个现象,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奇深有体会。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家长的陪伴,缺少父母的爱。
周奇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是不可少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双方,最好留一人在家陪孩子或者把孩子带在身边。”周奇说,“如果不可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每晚跟孩子打电话或者视频通话。”
家长切勿做“甩手家长”。父母跟孩子聊聊各自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样对孩子走出游戏世界至关重要,家长不要以为在外面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就忽略不管。如果孩子身心不能够健康成长,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在政府层面,要多增加农村休闲、运动、学习、阅读的场所,以此增加孩子的休闲娱乐方式,让留守儿童逐渐摆脱手游的影响。最后,如果社会上的志愿者能和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在孩子放学之后,或在周末、暑期定期去探访留守儿童,给予他们适当的引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记者手记
手游防沉迷这场战役 我们输不起
走访前,我大致能想象农村小孩深陷手游无法自拔的场景,但是当真切地了解到这些孩子已经或正在被手游改变着人生轨迹,心中泛起酸楚。农村孩子因为缺乏家长陪伴和监管,又没有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更容易沉溺在虚拟世界营造的虚幻满足感中。现实会走向何方,他们无暇去思考,放下手机那一刻,脸上写满了麻木和茫然。
最严重的还不是这个现象,而是大家的无可奈何。老师在学校可以严管,但对于校外的情况却鞭长莫及;爷爷奶奶在留守儿童面前,毫无威严可言;部分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补偿心理只停留在物质层面……
游戏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但我们不能忽视手游对农村少年的负面影响。借用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来追问:我们的乡村,何时才能真正“荣耀”?乡村的孩子,如何才能真正突围“绝地”?
手游防沉迷这场战役,我们输不起。
(原标题《温都记者调查“手游围村” 青少年沉迷游戏该如何引导》,原作者 夏忠信。见习编辑 邵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