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虽然1834年俄国作家果戈理也创作过同名小说,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如王泽龙在《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化》中所言:“经典文学的原创性突出文本的独创性和首创性特征,但并不否认文学的继承性和借鉴性”。
鲁迅的《狂人日记》明显有其独创之处。从塑造的人物形象看,果戈理所塑造的狂人是个幻想中的个人主义者。鲁迅的狂人则是个孤身与周围世界对抗的个性主义者,是一个在疯狂时在绝望中反抗的战士,是鲁迅对传统“吃人”的控诉与向时代发出的启蒙呼喊。在形式上,虽然二者都采用日记体,但是鲁迅还有其新的独特的尝试,如其别出心裁的“小序”和中国特有的文白兼备的写作方式。就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而言,《狂人日记》不仅凭借其鲜明思想特征以及审美风格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具备超越时代的生命力,以其文本的经典性在多方面影响后世的创作,这与权威和典范的特点是直接相关的。
无论从文学史角度还是从超时代价值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都可谓经典。首先《狂人日记》拉开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序幕,被冠以多个“第一”之名,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称其为中国现代小说“开篇之作”,且是第一篇“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只是这样特殊的地位就使《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中占着显要位置。
其次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其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迫害”,这与鲁迅后来创作的其它小说,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一致,共同形成了“改造国民性的主题”,甚至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都贯穿着这一主题。再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创作形式和手法上可谓经典。如其日记体、横截面式的叙事方式、意识流性的心理描写、复调的叙述与象征的手法等等。其中日记体的开创直接影响了后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矛盾的《腐蚀》等日记体小说。《狂人日记》那现实和象征结合的创作方法对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影响甚大。即使在今天,《狂人日记》的创作传统仍然影响着当下写作,阿来的《尘埃落定》的超现实写作与莫言的《酒国》中“吃人”的叙事传统均有“狂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