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富
倒转去五十多年的六十年代初,我们院子头要是哪家乡坝头来了客,大家就要阴倒说:“他们屋头来了两个乡广广。”
咋个把乡坝头的人喊成乡广广喃?因为乡坝头来的人穿得土,不是蓝灰长衫子就是黑蓝对门襟衣裳,又笼黑颜色的反扫荡裤子,脚上不是穿巴得有黄泥巴的毛边布鞋,就是靸的后跟儿都磨鋊了的粗草草鞋,脑壳上还包起缠了又缠的多脏的白帕子,加之说话又栾腔栾调,还看倒这样也稀奇那样也惊诧,简直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成都人不仅喊他们是乡广广,简称广广,还喊他们是广耳石。
成都人说话爱用隐语,广耳石都还有个广,那就喊广耳石的同义词:鹅卵石、河卵石。卵谐栾,河谐豁,于是也喊乡坝头的人是:栾栾、栾儿、栾民、栾豁、栾豁皮、豁皮。栾,《成都话方言词典》曰:土气;栾儿:对农民不尊重的称呼;豁皮:木料、甘蔗一类的边皮。可见成都人挖苦人硬是不要本钱,说来比喻也很生动,一个广字,就广出(引申出)这么多方言词来。
当然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进城打工的人就成千上万了,广广不仅还是:栾儿、栾民、栾豁皮、豁皮,又遭演变成了弯脚杆、弯弯,尤其卡拉OK里头从农村来的坐台小姐,喊“坐台的弯脚杆小姐”一下就雅多了。
还是说广广,广广,其他方言字典没有收这个条目,《成都话方言词典》解释:1、土头土脑的乡下人,2、不熟悉情况的人;《四川方言词语汇编》注释:外行。
对的,一般哪个对一件事情一窍不通、或大惊小怪,也会说他广广、广得很、广耳石……从蜀方言的探源,自先秦以来,四川历代都有移民入川,但对现代四川方言影响巨大的移民活动,还是数明清两代的移民活动,尤其是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这是蜀方言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根本原因。
于是四川官话又称:湖广话、宝老倌话、邵腔。湖广话以湖北“麻城孝感乡”为主,宝老倌话、邵腔为次,于是就有了:广广、土广广、土老广、广婆子(湖广一带来川的妇女)、广头广脑、广眉广眼、广起广起的、烧广广、麻广广,还有一句歇后语:你撒洋花椒——麻广广。
这儿说一下,土广东不同哈,土广东是四川境内的客家人,属格外一个话题。宝老倌话是指湖南宝庆府来的人说的话,邵腔是指湖南宝庆府邵阳县来的人说的话。占多数人的湖广简称广,宝庆府简称宝,邵阳简称邵。于是最早广广是指湖广过来的人带来的,据说宝庆府来的人还要广些(土些),也就是还要瓜些,于是就有了宝器(气)、宝稀稀、宝筛筛、宝眉宝眼。
民间还说:你娃二龙抢(宝),你娃十三太(保)。不管咋个,还是留下了两句关于宝,也就是关于瓜的歇后语:癞疙宝跳倒盐缸头——宝得有盐有味;夜明珠蘸酱油——宝得有盐有味。邵就谐:苕、苕气、苕花、苕果儿、苕得哭、苕眉苕眼……
(注:鋊,音玉,如:磨鋊了;另,稀不是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