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如何摆脱被写作支配的恐惧?

“论文写完了吗?”

“别提了,快要疯掉了!”

最近,同事正在夜夜“肝”论文,随便一句关于论文的提问,都能令她瑟瑟发抖。而闲来无事就“幸灾乐祸”的我,也在默默承受着被写稿支配的恐惧。没选题,没思路,没素材,随便一样都能令人自闭。

所以,屏幕前的你,如果此刻身心轻松的话,那写篇3000字的文章看看?

学习和写作,绝对可以称为大多数人成长道路上的上头神器,专治各种“血压低”。那么,就没有人不为写作,尤其是论文写作发愁吗?

有。

比如,在德国就有这样一位殿堂级“学神”,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跨专业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30年间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并且许多都是各领域的经典之作。重要的是他并不为此感到吃力和辛苦,甚至还顺手独自抚养了三个娃。

他就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造力,备受尊敬的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一生学术高产,著作等身。此时,你一定在逐渐认定这必是一位学术天选之子或女娲炫技之作,然而事实上他只是德国一位普通酿酒师的儿子,在成为大学教授之前,他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政府公务员。

既非天赋神力,那必有后天神器了。没错,卢曼学习和写作的神器就是——“卡片盒子”。两种盒子,一堆卡片,一支笔,这就是卢曼智慧生产的全部武器。

而“武功秘籍”就是这本首次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并出版发行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本书详细介绍了卢曼应用卡片盒子,从阅读到记笔记再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背后的认知原理。它适合每一位学生、科研工作者、作家和终身学习者,学会卡片笔记写作法会让你有一种方法升级的快感。

01、给大脑加个“外挂”吧

在知识面前,你我都是“普信人”,因为人类的记忆有着广泛且普遍的认知错误,会将“记住了”误认为是“学会了”,甚至将“看懂了”误认为是“记住了”,这样普通而又自信的记忆系统,造就了我们“一看就会,一练就废”的尴尬。

人类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和提取。

我们通常认为,存储得越快,学习的效果越好,提取也就越容易。然而,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反而越困难;反之,存储过程中有些吃力,反而提取更加方便,这就是记忆的“必要难度”。

心理学中将记忆分为三种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顾名思义,瞬时记忆即一瞬间的闪念,它的容量较大,所有进入人们感觉通道的都可以成为瞬时记忆,但如不加以处理加工则会转瞬即逝;

而那些经过大脑加工的瞬时记忆则会成为短时记忆,它的保持时间通常为1秒-1分钟,如我们要拨打一位客户的电话号码,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串号码,接通后又会很快忘记。

长时记忆则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有的甚至可以终生不忘,大脑通过意义编码将这些信息长时间印刻在头脑中。

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记忆的强度也随之增强。当记忆的信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长时记忆后,它就像被写进了电脑硬盘,当你点击“搜索”它们就会乖乖提取到你的面前。

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正是将“卡片盒子”变为你的外脑,就像为你的电脑主机安装了一个无限存储量的移动硬盘,既不占用你的主机内存,又能帮你快速提取信息。而你的“主机”则不必为记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费神,可以撸起袖子去做更重要的事——思考。


02、卡片盒是如何工作的?

工具不是思维的外壳,工具就是思维本身。

既然我们将卡片盒视为“外脑”,则大脑如何工作,外脑也应如何运行。首先,我们要知道大脑由无数个神经元组成,并通过每个神经元身上的多个突触互相连接、传导信息,从而组成了一个精密复杂的神经网络,使人类可以记忆和思考。

卢曼的笔记卡片正向一个个载满信息的神经元,静静地存储在笔记盒子中。他将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承载这些笔记的则有非正式的临时“收集箱”、文献卡片盒和主卡片盒。

✍ 闪念笔记

闪念笔记是我们脑海中随时迸发的想法的备忘录,帮助我们随时抓住那些灵感的火花。卢曼这些内容随手记录在任何载体上,一个随身小本,甚至一张餐巾纸。总之,将它们收集起来,等待稍后统一处理。

✍ 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则是你在阅读到值得记录的内容时,就在一张卡片上,一面写下书目信息,另一面对内容做简要的笔记。注意,这里的笔记不是对原文的简单摘抄,而是理解其中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录。这些卡片被放在文献卡片盒里。

✍永久笔记

接下来,重点来了。卢曼将会在闲暇时间整理这些被简单记下的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并思考这些笔记与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的相关性。当这些自己的思想火花和他人的思想火花,碰撞出新的火花时,他会在新的卡片上记录下他的想法、评论和思想,形成永久笔记。这些文字简明扼要,每一个都可以作为日后论文中的一个论点。

最后,卢曼为每一张永久笔记添加链接,以实现“笔记-笔记”的索引,形成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

这些卡片就像大脑中的神经元,每一个索引都是一个突触,为我们的外脑编织了一张可视化的神经网络。

当你像卢曼一样,将所有想法都稳妥地安置进卡片盒后,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

忘记它们了。

清理你的大脑内存,让有限的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当然,千万不要将它们束之高阁,而要坚持不断添加新笔记,整理旧笔记。

在添加与整理过程中,将卡片散列排布,依据上下文移动他们的顺序,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结构,然后通过你的语言文字在卡片之间穿针引线,让文稿变得流畅而严谨。或许一篇论文初稿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你会发现,论文写作或任何非虚构写作都不是自上而下拿着图纸四处找“砖瓦”找“钢材”的艰苦工程,而是自下而上,通过日常积累萌生大厦雏形的水到渠成。


03、卡片盒风暴

比较、区分和连接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琢磨和推敲想法才是产生洞见和卓越文章的关键。

人们通常认为,头脑风暴是产生新想法的最佳方法。但是头脑风暴中产生的想法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人们总是优先选择容易获得的想法和第一个出现的想法,这些阻碍着创意的实现。但这些,对于使用卡片盒风暴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头脑风暴就像是在预测哪些想法值得写,而使用卡片盒方法则是在真切地看到值得写的内容后进行创作。

使用卡片盒思考和激发创新,要做到以下关键点:

● 真正的专家不做计划

上学时,我们总在老师的教导下写作。老师们竭力地告诉我们应该写什么,如何写,以最高效率地完成论文,但是这只会让我们与学术写作的真谛渐行渐远。学术写作是一个高度依赖认知和思考的过程,自上而下的理性分析只能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却会阻碍进一步提高绩效。全身心地投入和对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才是成为真正高手的先决条件。

专家之所以能够达到精湛的水平,依赖的是亲身经验、独立决定、自由思考和必要的试错,而不是遵循事先的计划。要产生卓越的洞见,就要像专家一样思考。

● 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任务

卢曼曾经在回答“为什么如此高产”时强调,自己从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对一件事一旦有片刻动摇或厌倦,就会把这件事放一边,去做别的事。他甚至经常同时创作多个项目的手稿。只有当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时,才会激发无穷的创造力。这也是卡片盒子的威力所在。

●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有挑战的观点

在过往的写作模式中,我们首先选定一个主题或设定一个假设,然后大脑自动进入搜索模式,扫描所有现有的支持数据和素材,然而或许没人告诉你,这既不是一个好的写作方法也不是一个好的研究方法。

这种思考模式会让我们潜移默化地陷入确认偏差,即我们获得的都是能够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符合我们已有认知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能真正拓宽我们的知识边界。

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强迫自己写下那些与笔记相关但对既有认知产生挑战的观点。笔记盒里的内容差异越大,越能把我们的思想带的更远。


研究不是苦修,追随兴趣,让你走得更远;著作等身也未必要吃苦耐劳,好的写作流程让你事半功倍。卡片笔记写作法会帮你化繁为简。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把宝贵的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寻找资料和文献上。

古人云: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卡片笔记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悄悄累积中,帮你构筑起惊艳世人的知识大厦。

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

或许,你可以试着用卡片笔记法读完这本书,然后……写篇3000字的文章看看?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电脑课如何摆脱老师控制,上电脑课如何摆脱老师电脑的控制,电脑如何摆脱老师的控屏,电脑课怎么摆脱老师控制”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