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箫都是非常雅致的乐器,琴箫合奏也历来为人所爱。而在琴箫合奏中古琴对箫的要求非常高,有人形容箫声是线,琴声是珍珠,只有用箫声将琴声穿起来才会成为一条璀璨的项链,如果线不结实,项链就容易断掉。现在学古琴的人很多,可是想找一个琴箫吹的好的人却很难。因为很多品箫的人习惯独奏,就算是有古琴与你合奏,有时也会比较吃力。还有一些弹古琴的人因为不了解箫,导致在琴箫合奏中也出现各种问题。
罗守诚先生演奏的箫声音色柔美、虚实融合。他在琴箫合奏也有着很多成功作品,其录制的琴箫合奏《云水呤》、《琴箫引》等专辑深受广大琴箫爱好者们的喜爱。下边是一位名为慕帆的箫友在于罗守诚先生的一次请教中整理所得,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默契是关键
琴箫合奏, 关键是琴与箫之间的高度默契,也即两人之间的默契。罗老师与沈老师当场即兴表演了箫变奏重奏《阳关三叠》《关山月》等曲目。由于两人对旋律的熟谙,以及互相之间的熟悉。演奏过程中不管如何任意加减段落,或是改变节奏缓疾,都能做到天衣无缝。就算是要突然转调或是就此结尾,也能在一个音符,一个眼神中达到心神领会。
琴箫合奏中也是如此,只有琴与箫两人的互相默契,互相配合,演奏时才会有精微细致的处理,才能发挥出各自独奏时具有的水平,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如平时雅集活动时有临时的琴箫合作,那就只能靠个自的演奏经验,难有默契可言,演奏也难有效果,往往只能凭两个人日常演奏经验去摸索。
互补是真谛
古琴和箫从构造和原理上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两面:琴是一种拨弦乐器,其每个音都是类于钉头鼠尾的衰减性的音响,而箫作为一种吹管乐器,其声音是延续性的;琴声中更容易有大量滑音的出现,而箫则往往是音高恒定的长音;琴中有非常丰富的呤猱,而箫虽然也有气振指颤等类似的表现手法,但远远没有古琴中的吟猱来得丰富……罗老师提到,琴箫这两种乐器互相要取长补短,做到互补,并没有必要使古琴和箫的旋律完全一样,也没有必要在表现手法上“以箫摹琴”,关键是在于合奏中“互补”,并做到“和协”。
两种乐器如能这样配合,就可算是领悟到琴箫合奏的真谛了。沈老师说,曾经听到过以小段间奏形式出现的琴箫音乐,感觉非常好。像这些没有经过作曲家编排过的间奏,以两种乐器的特色交织出现,可以说是两者互补的最为原始简单的模式了吧。
箫声要有内涵
箫在吹奏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富有表现力,要有内涵。简单的说就是吹奏的时候要意识到是在表达一个什么思想,或者说是想说一句什么话,而不是光照着谱子吹。对一些初学来说,放松下来默吹,箫声往往容易有活力,而紧张之后或是一味看着谱吹的时候,箫声就会死板僵硬。这时放松下来就很重要。箫声不仅仅要有生机、有活力,更要有意境、有内涵。琴也一样,所有乐器演奏也可以说都是如此。
抚琴者表达一个内涵,和箫者也表达一个内涵,两者有时未必会一致,但却不可不统一,也就是说两者要协调。
古琴对箫提出的要求
我们也谈到了古琴的个性对于琴箫合奏中箫的影响。由于千百年来的传承,古琴流派众多,同一首曲子,版本各自不同;而琴家也是风格迥异,各自对琴曲会有不同的理解,会运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甚至每个琴家演奏不同的曲子都会大不相同。可以说古琴是一件极富个性的乐器,这对箫来说合奏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是在配合上下过工夫,实难跟琴合好。罗老师说,学习琴箫不能一直只跟同一位琴人合,这样会容易流于程式。纵然古琴富于个性,仍要尝试跟不同风格的琴人配合。这对于琴箫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琴箫合奏中两者的关系
最后我们谈到了合奏中箫和琴的关系,许多人认为,琴箫和奏一般要以琴为主,箫只是辅助,箫的任何表达,都是为了突出古琴。我们谈到,琴并不一定为主,琴箫合奏中,古琴和箫的地位也可以是平等的。按其音色特点来说,琴和箫可以说是骨和肉的关系,琴为骨,箫为肉;合奏的整体意象,是两者融合而成的一个鲜活的身姿,其中有一者偏废,往往就容易留于死板。
以前在琴箫合奏中由于古琴的音量相对偏小,常会出现箫音盖过琴音的情况,从而有专门为合奏所使用的琴箫产生。有人认为,箫的音量一定要降低,决不能盖过琴声。其实有时候箫不妨盖过古琴,孰强孰弱,是要根据曲子的意境来安排。琴和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并非只是突出古琴,用箫来润色一下琴声。琴箫合奏可以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如果说是箫伴奏的古琴、或者是琴伴奏的洞箫,这就缺乏琴箫合奏的独特涵义了。
罗守诚:著名的笛箫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生于1945年,十二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修笛子与钢琴,师从金祖礼、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笛子演奏家。1964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他深入各地向民间艺人学习,包括苏南吹打、北方二人台、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吸收了南北各派的演奏风格及精华。同时也学习融汇西洋音乐。罗先生从事演奏几十年,不仅在笛箫的演奏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笛箫作品的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岁寒三友》、《流波曲》、《忆故人》等脍炙人口的笛箫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