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8日讯 进入夏季以来,南京栖霞山上的各类中草药都相继开花。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麦冬、刺楸等已进入了盛花期。最奇特的是,有一种中草药植物名叫掌叶半夏,在开花时,花部会发高热,它的温度比周围气温高出20℃以上。
麦冬开花惹人怜
记者来到栖霞山山脚池畔,轩旁廊侧以及道路两旁,只见一丛丛的、翠绿鲜润的麦冬生机蓬勃,长长的紫色花穗点缀其间,每一丛上长出的花穗在7-10枝之间,为盛夏的栖霞山增添了一份清凉和生机。“面积最大的一块位于景区的著名景点太虚亭周边,环绕着太虚亭足有二三百个平方,从远处看,一片蓝紫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景区工作人员介绍。
麦冬又名书带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淡紫色花朵纤小、细嫩,美得异常惹人怜爱。等到秋季前后就会结出碧蓝色小浆果。麦冬的根状茎短粗,有着细长的匍匐茎。它也是一味中草药,其块根可以入药,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刺楸花招蜂引蝶
除了麦冬进入盛花期以外,栖霞山上的刺楸也开出了花,它的花很是特别,不是大红大紫,却是呈现淡绿黄色的花朵,满树的刺楸花以及其独特的气味,吸引着众多的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
据介绍,刺楸在栖霞山上分布很多,为落叶高大乔木,其树干上散生粗刺,所以又形象地被称为“鸟不宿”。“刺楸在栖霞山上的话山亭、凌虚室遗址、陆羽茶庄区域分布最多,以前没怎么太关注,没想到它竟然也开花,而且它的花朵很大,很集中,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栖霞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它也是中草药。刺楸的树根、树皮都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炎祛痰、镇痛等功效。刺楸春季的嫩叶采摘后可供食用,气味清香、品质极佳,是美味的野菜。
掌叶半夏长出“大肚子”
在栖霞山上还有一种外形像人手掌的中草药植物,叫做掌叶半夏。记者近距离仔细观察,竟然发现了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在靠近叶片,从基部发出的花茎的顶部突然膨大,就像长出的一个大肚子,非常有意思。
工作人员介绍,掌叶半夏由于叶子形状独特,又叫虎掌,属于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而突然长出的“大肚子”其实是它的肉穗花序。肉穗花序被形似花冠的苞片包裹着,此苞片被称为“佛焰苞”,其形似庙里面供奉佛祖的烛台而得名,这种佛焰花序是天南星科植物特有的。佛焰花序常被不了解的人误认为是一朵花,因其佛焰苞形似花冠,而包在中间的肉穗花序则易被误认为是花蕊。
据悉,佛焰花序植物有种奇特的现象,在开花时,花部会发高热,它的温度比周围气温高出2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植物同人一样,热量是由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观察后发现,当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成熟时,花序的某些部分达到了惊人的呼吸水平,这时,植物组织中每小时吸收的氧气量高达它本身体积的100倍。它放出的热量足以使佛焰花序的温度升高20℃,用手触摸花苞,会感到非常温暖。
水杨梅进入盛花期
说到杨梅,你一定不会陌生,但你听说过水杨梅吗?栖霞山工作人员介绍,景区新引进的植物水杨梅开花了。从其花果的外形看,和杨梅有几分相像,但它不是水果,也不能吃,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到栖霞山来一睹其芳容。记者在景区看到,一株株水杨梅生长在桃花湖岸边,是一种小灌木,叶呈披针形,枝头结有很多毛茸茸的、粉白色的球状花序,直径在1厘米左右,很像杨梅的果实,别有一番景象。
水杨梅婀娜多姿,紫红球花满吐长蕊,它还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有清热利湿、收敛止泻、祛痰止咳之效,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腹泻等。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治疗“手足口病”的重要药物。
“水蜡烛”香蒲就在铺翠池边
前一段时间,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提到一种叫做蒲菜美味,可炒、烧、烩。其实,这种美味栖霞山就有。蒲菜是水生植物香蒲的嫩茎,在栖霞山铺翠池边成片种植着香蒲。
香蒲青翠的叶片抱茎而生,修长柔韧的叶长达1至2米,宛若一柄柄绿剑,叶片中穿插着一根根棕黄色的蒲棒,绿意盎然,圆穂清雅,在波光粼粼的水边自成一道风景。让人生出几份诗情,几许画意。
蒲棒其实就是香蒲的花穗,呈圆柱状,形状非常像蜡烛。所以香蒲又被形象地称为“水蜡烛”。香蒲除了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以外,还有很多的功能,它是重要的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蒲叶可以用来编织工艺品,如蒲包、蒲席等,蒲绒可以填充枕芯和坐垫,除此以外,它还是一味中药,它的雄花花粉便是著名的“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据《本草纲目》记载,蒲黄生用有破血消肿之功,炒用有补血止血之效。蒲黄粉外用可治舌胀满口、重舌生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