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周仓简介’周仓简介15字…

翻阅古代笔记的时间长了,总会琢磨出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比如《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在记录同一件事情时,会不会因为袁枚和纪晓岚两位文豪的所处地域不同而产生“南北差异”,比如是不是“文字狱”导致清代笔记在叙写朝政时总有“绷着”的感觉,不如明代笔记显得自由洒脱,比如哪些历史人物在古代笔记中和正史中的形象反差最大……由于学识有限,很多问题还要等我的阅读量翻倍恐怕才能获得答案,但是要说古代笔记中跟各路妖魔鬼怪纠结最多的大忙人,周仓绝对要算数一数二的人物。

作者 呼延云


周仓

一、周仓托梦告墓地

对于周仓同学,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然而并不,对于此君生平的研究,古人是颇下过一番功夫的。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一书中考据得很是详细:“《三国志演义》言关公裨将有周仓,甚勇,而正史中实无其人。惟《鲁肃传》云,肃邀与关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关云云,语末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关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之使去。疑此人即周仓,明人小说似即因此而演,单刀二字,亦从此传中出也。”

由这段记录看来,周仓很可能只是后人对那位宛如闯帐的樊哙或自荐的毛遂一般突然对“国家事”发声者的演绎。但元代人鲁贞作《汉寿亭侯碑》里已有“乘赤兔兮从周仓”语,可见明朝以前,已经有周仓其人的说法。清代的《山西通志》云:“周将军仓,平陆人,初为张宝将,后遇关公于卧牛山,遂相从,樊城之役,生擒庞德,后守麦城,死之。”《顺德府志》也记载了此事,“谓与参军王甫同死”。所以梁章钜认为:“则里居事迹,卓然可纪,未可以正史偶遗其名而疑之也。”

乾隆年间的学者王缄在《秋灯丛话》中还提及周仓墓的发现经过:“周将军仓殉节麦城,而墓无可考,稽其遗迹,即长坂坡曹、刘交兵处也。因访麦城故址,在邑东南四十里,久被沮水冲塌成河,仅存堤塍,名曰麦城堤”。有个姓任的书生,梦见周仓告诉他自己的墓地,“遂告知县陈公,掘其地,深丈许,露石坟一座,颇坚固”。陈知县让人把坟墓重新用土掩盖,立了周仓的墓碑,并在附近种了树。有人怀疑任生做梦一事是他杜撰出来的,王缄驳斥道:周仓墓既然埋在地下深有丈许,怎么可能事先知道?“且一经掘视,昭然不爽,则英灵所格,岂子虚哉”!

不管说得怎样天花乱坠,反正笔者是绝对不相信周仓隔了一千多年托梦给人告诉自己坟墓这种事,王缄对“杜撰说”的驳斥,逻辑不够严谨,完全有可能是当地土工发现墓地在先,而为了彰显“神迹”,陈知县和任生杜撰“托梦”一事在后,这样的案例在古代笔记中可是不胜枚举的。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周仓墓有两处,其中一处在山东宁阳县,是周仓的衣冠冢,另个则在当阳县东南,应该就是《秋灯丛话》中所提到的那一处。

其实清朝以前的笔记中,百姓遇到搞不定的妖魔鬼怪,经常会请关老爷拔刀相助,不过随着各个朝代给关羽的封号不断增加,渐渐使其成为了“神”而不再是人,关老爷就没那么随便出面了,这有点儿像是亲戚官儿做得越来越大,有了事儿反不好意思找他帮忙,不如跟他的司机说一声——关羽以忠义千古而闻名,甘心情愿给他牵马扛刀的周仓也因此备受推崇,所以清代笔记中,往往是“官家有事找关羽,百姓有事找周仓”。

二、周仓千里送“半仙”

跟关羽一样,周仓忙碌最多的事情是“降妖镇魔”,尤其是把入了魔道的人拉扯出来。

《清稗类钞》中写一个名叫陈以逵的人,善于招魂之术,“凡人死有未了之事,其子孙欲问无由,可赠以四金,请作术”。然后陈以逵找来一个和死者认识的童子,令其闭目趺坐,在童子的后背上贴一道符,上书“果斋寝炁八埃台戾”八个字。童子昏睡之后,陈以逵就会请当地的土地神带着童子“牵马命骑,同至冥司,寻亡人,询其生平未了之事毕”,借童子之口一一讲出。

有一次却闹出了大麻烦,布政使找陈以逵招魂,地点就设在布政司的官房里,陈以逵一切按照套路来,谁知刚刚开始施展法术,已经昏睡入梦的童子突然瞪目大呼说:“我乃汉丞相萧何,你是何人,敢以邪术而驱遣我去冥司找死人?看我回头不找你算账!”

本来是想发个快递,没想到拦住的却是辆挂着特殊车牌的官车,陈以逵才明白,官府里的土地神也有特殊来历,不是能随便调遣的,可惜后悔也晚了,他只好再次施行法术,让童子入定,但三番五次,童子总能“见狞鬼提头掷骸,充斥马前”,于是“惊骇而寤”,再也没法去冥司找人。陈以逵要指着这个活计吃饭,一时间也恼了,不管什么萧何曹参的,直接教了童子一套剑法,让他在梦里“斫杀数鬼,众鬼号呼”,眼瞅着局面越来越乱,关老爷来了,对那童子说:“陈以逵施行招魂之术,为死者完成未竟心愿,本是好事,但他行事也确实太过莽撞了,怎么能随便调遣萧丞相?让他今后不要再行此术了。”话音未落,周仓赶上前来用青龙偃月刀的刀背在童子身上狠狠一磕,童子大叫而醒,把关羽的话传给陈以逵,陈以逵只好离开了布政司。

《子不语》中也有一则故事,说绍兴有个姓钱的相公,“学神仙炼气之术,能顶门出元神遍历十洲三岛。所遇诸魔,不一而足:或恶状狰狞,或妖娆艳冶。钱俱不为动,如是者十年。”妖魔鬼怪们见这钱相公快要修炼成仙了,一个个都慌了神,毕竟修仙路上没少作弄人家,人家“事成之后”算总账可怎么得了!于是大伙儿趁钱相公打坐的当儿,“牵抱手足,放大瓮中,压之云门山脚下”。

钱家找不到人,遍寻无踪,以为他真的成了仙,上了天,谁知半年后,“月明中见相公坐花园高树上大呼求救,乃取梯扶下”。问他怎么回事?他把自己被群鬼关到瓮里压在云门山脚下的事情说了一遍,“幸平生服气有术,故不致冻馁而死”。前两天成了神的关老爷正好从附近巡游路过,他“大声呼冤,且诉诸魔恶状”,关羽说:“群魔作祟确实可恶,可是你一个凡人天天修仙,也是逆天而行,今后不要这样了。”然后让周仓送他回家。

周仓“身长丈余,所持刀亦长丈余”,把钱相公用红色的绳索捆在刀上,乘云驾风将他送回绍兴,“挂此树顶而去。我亦不料即我家园树也”。

这两则故事当然只是杜撰,细细考究,可以发现其共通之处,乃是借着驭错了神的人和想成仙而不得的人,影射当时的社会形态,阶层或者阶级之间差异巨大,不仅难以流通,甚至难以沟通,矛盾愈演愈烈,无法解决时,人们盼望着出现关帝这样的协调者和周仓这样的执行者。

三、 周仓刀斩不孝子

当然周仓的主要工作还是要主持正义,毕竟身为武将,帮关公扛了一辈子刀,偶尔也要出来耍两把的。

不知读者是否还记得,在一篇题为《古代笔记中的那些离奇“痕迹”》的文章中,笔者曾经提到,清代学者范兴荣在《啖影集》中写过一个周仓显灵砍断盗贼刘小黑右手手腕的故事,而明末笔记《客窗涉笔》也记载过“周仓显灵”的怪事。

明崇祯庚辰年间(公元1640年),徽州某乡有个姓王的不孝子。父亲去世后,他就开始欺负老娘,把老太太当奴才使唤,每天给她安排没完没了的活计,干不完就连踢带打。这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王某自己“拥妻酣睡”。老母亲早早地起来,一边抱着小孙子,一边生火做饭,一个失手,“将婴孩坠沸汤中”。老太太连忙将孩子捞起,小孩被严重烫伤,当然大哭大叫,王某起身一看,拿起柴刀就要砍杀母亲,老太太吓得赶紧跑出家门,腿脚不利索,“跄踉走入关帝庙中”。王某追上来举刀就朝老母亲砍去。“忽见周将军仓,以刀格住”!王某大惊失色,撒腿便跑,“周将军即提刀追之门外,杀之!”庙里的住持闻声出视,只见周仓的塑像“一足立槛内,一足跨槛外,不孝子仰卧在地”。当地人见周仓显灵,赶紧给他重塑金身,“一足仍立门外,以彰灵异云”。

其实这件事很可能是路见不平的街坊,在与王某的搏斗中夺刀杀之,然后把周仓的塑像从神座上搬下来,编造出这么一个故事,好逃避官府的惩罚,而官府未必不知真相,但一来古代中国情比法大,挥刀砍妈,死有余辜;二来让周仓“显灵”也可以震慑乡里为非作歹之徒,所以就干脆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笔者何以这样猜测?不妨举出另外一部与《客窗涉笔》同一时期的笔记《原李耳载》为证。《原李耳载》写过这样一件真事:太原令金励“明敏英爽,有吏才”。辛村乡有个民妇迷信,“自言关庙周将军”,每天在村里各种折腾,家里人巫婆神汉请了个便也没办法。金励听说后决心“以怪治怪”,他派手下到关帝庙里焚香祷告,然后托人告诉民妇:关老爷说了,你并非什么周仓转世,而是邪魅上身,“不特关圣不容此魅,即周将军岂甘污蔑也”?那民妇一听是关帝的“指示”,果然信服,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由此可见,不管“周仓”有多么的忙碌,官场中人也一眼即知什么是假鬼,哪个是真神,只不过视情况选择利用或不利用罢了。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周仓简介,周仓简介15字,三国周仓简介,三国演义周仓简介”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