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云南:“昆明话”是这么说的——昆明话浅释100例
朵云炊时尚志 | 元 谋
1、者:古语,当“这”解。如“者(这)人我见过。”
2、馘:古语,音过,部落时代割取敌人左耳数以计战功,后演变为量词,指具体的人或事,当“个”、“件”解。如“肯定不是者馘(这个)人,说的就是 那馘(件)事。”
3、己:古语,亲近敬重语,多书写为“家”,不确。昆明话以己之心愿度人之腹思,推己及人一家亲,分别尊称“你我他”为:你己、我己、忒己;忒,即他(她),格外推重第三方的语气。
4、首:古语,方位特殊缀语,可当“面(层次)”、“边(境界)”解。比如外首、里(迤)首,前首、后首,左首、右首,上(高)首、下首;为强化所在里面的隐蔽性和曲折迤逦也会说:迤首(里面)、迤迤首(里面的里面)。云南古称“三迤”,迤东、迤西、迤南,意谓东边的东边、西边的西边、南边的南边,向无止境的语气。如“我们都在家首,他在迆迆首(里面的里面)。”
5、叟:古语,云南古老部族的称号,用以指代老者和尊者,含有过时、背运和不屑的意味。比如“叟事(小事或自以为是的大事、糟糕的事)”、“叟主意(过时、背运等不高明的主意或坏主意)”、“够叟逗(意谓搞笑水准赶得上逗老人玩的小把戏了)”。
6、宗:古语,宗室及宗法、宗旨用语。所谓宗法,不过是血统于祖宗图腾,宗族于封建世袭。昆明话的“宗”取向动用,充满着玩味,有“停留”、“围绕”和“团聚”的含义。比如“才刚我见有只苍蝇一直宗在那颗饭上”、“我己这个憨姑娘只认得成天宗在那家人的那台事上,哪顾得上跟我煮顿饭!”
7、党:古语,指有纲领和规章的帮派组织。昆明话的“党”毫不严肃,貌似“群、众、伙”的指谓,如“这(者)些鬼娃娃不用操心,他(忒)们一下学就伙在一起玩,玩够了就一党的回家,生怕少了哪一个。”
8、韶:古语,指虞舜乐舞,制成于三代,崩坏于春秋,堪称高古率性的节操、三代风雅的礼性。昆明话的“韶”,既含有率性不拘的想象成分,且饱含纵情放浪的批判色彩,持“有失分寸、任性妄为”的评价。如“韶俾半拍(韶不到点上)”、“昏天韶地(韶过头到了)”。用在女人身上,有“韶婆(韶不到家的愚蠢妖媚和不自觉的犯贱言行状)”一词的用法。
9、骚:古语,忧愁、浮躁、举止轻佻之意。比如用在女人身上,有“骚货(不安分的东西)”一词;用在发育期少男少女身上,有“骚疙瘩(青春痘)”一词。
10、浪:古语,指放纵不拘与恣肆张狂。该词颇具颠覆感的思想意识、情感主张和行为方式的意味,一概解释为“烂或滥”显见得既狭隘且伤风化,不堪。有道是:浪子天下率性时,史记元亨利贞迟;非侠非儒亦非佛,难舍难得难易痴。原生态的昆明人心中的“浪”,广泛植根于大自然纯如曼妙的意境。安分守己讲礼性的昆明人口中的“浪”,则小心存活于小日子恬淡收敛的困境,正所谓“浪史天下由随你,率性节操方便我”,所以昆明话中的“浪史”充满“元亨”的诡异和“利贞”的強勉,期许“率性节操”的昆明人,对“放纵不拘与肆意张狂”的行为并不以为然,从维护伦理秩序出发,普遍保守的昆明人竟至于引申为人伦不堪和道德大防。如用于女人的“烂屎(指称不守本分的情感主张或性生活糜烂)”一词,严重混淆了“浪史”,几乎等同于“乱臣贼子”的谩骂围剿与国骂责难。
11、跩:古语,音拽,摇摇摆摆的鸭行状貌。昆明话中的“跩”,表示以丑为美的得意忘形和小人得志的猖狂,如“大比跩跩(自以为是到了天下无敌、目中无人的样子)”。
10、怂:古语,心情惊慌、声色失态、气质猥琐、行为卑贱,引申为害怕的样子。怂恿,指鼓动他人勇敢面对的投机言行。昆明话的“怂”有“怂样”的夸张描摹,比如“认怂”、“装怂”,又比如“怂乜日眼(害怕到大白天只敢斜眼面对的地步)” 、“怂透日恼(惊慌失措到了整日忧愁烦恼的程度)”。把“怂透日恼”读写作“怂头日脑”不明其意,且有下作之嫌,不妥。
11、眦:古语,“眦睚”或“睚眦”的省略语,本义指怒目而视,引申为生气、因仇怨而愤怒。昆明话的“眦”有“眦火(气得火冒三丈、怒目而视)”、“逗眦(找茬到了让人生气的地步)”、“眦得很(很生气或很愤怒)”、“眦抓抓(愤怒得手足无措)”的用法。把“眦”读写作“恣(放纵或舒适),有歧义之嫌;至于把“眦得很”写作“呲(指责、申斥)得很、訾(诋毁、估算)得很或訾德恒”,更是莫名其妙。
12、经:古语,纺织机上布设的纵向绷紧直线,具有根本、基础的支撑作用,与“纬”相对。除了经常、经典、经历、经过、经营(商)和经理等常规用法,昆明话的“经”还有独特用法,如“经劳(耐受力强)”、“经事(耐受性好)”、“经使(耐用)”、“经不起(耐不住、受不了)”等,作“耐得住”解;也有用作“经心(用真心、尽全心)”的,作“认真努力”解。把“经劳”读写作“经牢”有歧义之嫌,不妥。
13、俾:古语,音比,指站在门口代替主人接客或传话的仆役,引申为“使”、“把”、“比”、“从’之意。昆明话“俾”的使用十分广泛,常与“使”连用为“俾使”,如“怪俾使(令人奇怪的想法、作为和出人意料的情况)”、“难俾使瞧(很难看)”、“可俾使恶(很可恶)”。把“俾”读写作“逼”和“屄”,把“俾使”写作“比失”、“逼实”、“屄屎”,既不通语义文化且恶俗下流,不妥。
14、噇:古语,音肿,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吃的蔑称。昆明话“噇”的使用多半取向戏谑,少数用于不耐烦,如呼唤亲朋好友中的同辈与晚辈吃饭,叫做“噇脖子”。把“噇”读写作“肿”有岐义之嫌,不妥。
15、佺:古语,音凑,明清俚语,本义为正大光明的举措,引申为用力推举。昆明话“佺”的使用有正反两个面向,正面用如“佺东西(推举重物)”、“佺人(推举或抬举以成全好人)”、“烂泥巴佺不上墙(谚语)”;反面用如“佺人上树(使人上当)”、“佺捧(无原则地抬举人和事)、“佺屄捧卵(毫无底线地肉麻吹捧、恶心谄媚和竭力下作地维护)”。
16、脬:古语,音泡。一指膀胱,二指量词。昆明话“脬”的运用取向贬义,如“捧脬(溜须拍马)”、“一脬狗屎”、“尿(sui)脬打人不疼,气人!(谚语)”。
17、姡:古语,音豁。一指羞愧的样子,一指狡诈的哄骗。昆明话“姡”的使用有单用和与“哄”连用,如“不要姡人(不要骗人)”、“不要姡姡哄哄(不要一再说谎继续骗人)”。
19、厝:古语,音措,本义磨刀石、引申为磨砺,释义安顿与措置、引申为筹措。昆明话“厝”的运用有投机取巧的意味,着意于讨好、忽悠以求安顿下来,比如“你好好厝厝娃娃,让他不要再哭闹了”、“连自己的婆娘都厝不了,难怪说你没本事!”
20、脀:古语,音神。本义指把祭祀的牺牲放在礼器中,引申为神物。昆明话“脀”的用意为精神不正常、言行恍惚,如“脀头二五或脀头脀脑(吊儿郎当、装神弄鬼、言行不着调)”、“脀俾抖陡(突然间装神弄鬼作势唬人、置身于危险处境还自以为了不起)”。把“脀”写作“神”以助今用,可以;把“脀俾抖陡”读写作“神屄抖抖”或“神逼抖抖”则有害其义且下作不堪,不妥。
21、央:古语,源于江淮方言,未尽、不止、无穷之意。昆明话“央”有等待、请求、劝告、饶让、厮磨、忽悠、纠缠等多重意思,如“东西不多,也是孩子的一片孝心,大家莫央来央去了,一起动筷子尝尝!”“事情都发生了,你只有先央人家进家来坐下好好说,一堆的站在门口像什么话!”“莫在我面前央叽央叽的了,没用!”“都是一家人,不消央,到时候我会来的。”
22、闹:近代语,源于四川方言,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喜喜欢欢。昆明话“闹”的用法多见于制动、喝停、休止,如“我求你们莫闹了,天都闹阴了!”“你再闹我就要翻脸了!”“没见过你这种闹包匠,飞天神王的,不怕遭雷劈啊!”
23、逩:古语,音旁,作“跑往”和“作弄“解。昆明话“逩”含关心的责骂意味,如“才刚医生交诫了又交诫不让你下床活动,你忙着收什么家呀,你这是逩死!”“大白日晴天嚜不出门,黑灯瞎火、大下麻雨的天气,你还要到外面瞎栽死逩?”
24、兕:古语,音夺,源于吴方言,淋雨。昆明话“兕”指被雨淋,如“大雨太大了,打伞不管用,你瞧瞧,我全身都被兕潮(湿)了。”“憨娃娃,下雨你没见啊,捱雨兕才舒服呀,兕病了不怕打针哪!”
25、悠: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慢的意思。昆明话“悠”含有纠缠的意味,如“你躲不了,我这辈子悠死你了!”“跟我讲没得用,这种事情最好悠你爷爷去!”
26、相干:古语,有关联的意思。昆明话“相干”多用于质疑和否定,如“这件事跟我有什么(毬)相干?”“他们两个原本不相干,谁晓得吃顿饭就凑在一起了!”
27、通泰: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舒服、痛快之意。昆明话“通泰”大抵用以自叙,如“通便丸药太管用了,当天见效,现在整个人通泰极了!”“我才不管呢,一口气把多年积攒的话全部倒了出来。看见他尴尬万状的样子,我这心情啊,要有多通泰就有多通泰!”
28、便当:古语,源于吴方言,作方便解。昆明话“便当”多半用于建议,如“走这条路便当。”“用你的车便当。”
29、抖草: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马匹喷着响鼻激灵灵抖干净身上草屑的快意劲头,引申为作秀和出风头。昆明话“抖草”含讥诮、讽刺的意味,如“大冷天的你才穿这么点儿,嗯真是新衣裳了,宁肯冷病了也要穿出去抖抖草!”“你把一大老块翡翠栓在裤带上抖草啊,小心被贼抢喔!”
30、老辣:古语,源于吴方言,指心思高明、手段厉害。昆明话“老辣”用以形容经验老到、做事把稳的人,如“我嗯是没见过他这么老辣的警察,一眼就看出来了,难怪抢匪才一掏枪就被他摁到在地上。”
31、吒兢:古语,吒音喳。“吒”乃天地间第一个声音,具有震慑万物、诛灭万恶的无上威力;兢,极端小心、谨慎。吒兢,意谓着雷霆万钧之下的小气象、慷慨大方之中的小算计。昆明话“吒兢”特指唠唠叨叨、抠抠索索、斤斤计较的气度言行,含有“说大话使小钱”的意味,进而表征事物的细微渺小。如“吒兢鬼(像讨厌鬼一样计较个没完没了)”、“吒俾兢兢(把“吒”念到无以伦比的地步,其实小气到了极点)、“小乜吒(根本看不上眼的小气象、小格局、小声音、小心眼、小算计、小事情、小东西)”。把“吒兢”写作“渣精”、“小乜吒”读写作“小眯渣”,不仅顿失文化含义及其韵味,而且让人不得其解,不妥。
32、诧魃:古语,音岔吧,源于古老民族用语。“诧”指惊讶、诧异、诳骗;“魃”指僵尸成妖能飞,又称僵尸王或飞僵,所到之处赤地千里。昆明话“诧魃”的用意取向突如其来、匪夷所思地乱插一竿子,将正常秩序和局面弄得的一团糟和失控。把“诧魃”读写作“岔吧”虽不失其含义,却失去了丰富的文化想象力和语文色彩。
33、萎埣:古语,音微虽。“萎”指软化、收缩,“埣”指不粘的土。“萎埣”作软弱、稀松解。昆明话“萎埣”用以形容懦弱、没出息、不成器的人。如“你咋个那么萎埣,不就是到老岳母家吃顿饭,居然拉不出圈门来!”“说好我两个一切承担的,见着领导他就埣的了,话都讲不称庹!”把“萎埣”读写作“萎尿”并非直白且肮脏,不妥。
34、、诡随:古语,指放肆、谲诈。昆明话“诡随”多用于非恶意地指斥调皮捣蛋、瞎胡闹、恶作剧的小孩,如“诡随子(鬼娃娃、祟鬼)”。把“诡随子”读写作“龟孙子”,实乃讹化。
35、弄耸:古语,源于吴方言,显摆、作秀、逗弄。昆明话“弄耸”多连用,如“不要在我面前日不弄耸,小心我整你的鳑鲏(让你难堪)”。
36、鳑鲏:古语,音旁皮。小型淡水鱼,生殖期婚姻色异常艳丽,极具观赏价值。鳑鲏的繁殖方式十分独特,在水流中交错而过的刹那间,与河蚌即时完成相互寄养受精卵。昆明话“鳑鲏”一词的应用,含有对治均衡以求和睦相处的意思,如“整人的鳑鲏(你过分显摆我就找机会让你下不来台、我太作秀你就想方设法戏弄我)”。把“鳑鲏”读写作“旁皮”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鳑鲏”也叫“旁皮”;但将“鳑鲏”写作“膀皮”、“盘陂”之类就显得莫名其妙了。
37、间心(奸心):古语,心生间隙或离间亲近,又作心奸、不安好心。昆明话以“间心”形容他人,多半在于相互提醒、示警以防范,含统战意味。如“他?我早就看出来了,间心最重了,跟哪个儿都不亲!”“我们的事跟她讲不得,这个人心奸得很!”
38、惯蚀:古语,源于湖北方言,(对孩子)溺爱、骄纵以至于成为习惯,并造成(孩子)生活能力弱化、社会人格亏缺。昆明话有“惯蚀儿不孝,惯蚀狗爬灶”的劝化谚语广为流传。把“惯蚀”读写作“惯实”、“惯失”不确。
39、亲施:古语,亲热极了的样子,引申为撒娇、娇情。昆明话“亲施”一词多半用于形容女孩子的娇气,含有程度不同的不屑和轻蔑的意味。如“莫亲施了,你都多大了!”
40、称庹:古语,音撑托,(重量)适中、(尺寸)匀称。昆明话“称庹”一词通常用以形容男人体型优美,样貌英俊。如“姑娘生得水灵灵、俏生生的就不用说了,人家小伙子一表人材,长得轧实称庹,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正好配得上。”把“称庹”读写作“抻拖”,令人匪夷所思,实在不妥。
41、轧实:古语,源于吴方言,轧钢铁般确凿实在。昆明话“轧实”的用意广泛,比如“轧实好(真好)!”、“很扎实(很牢靠)”、“材料轧实(没纰漏)”、“基本功轧实(底子厚)”等。把“轧实”读写作“扎实”,“扎”比之于“轧”的力度,显见轻薄,甚至于轻佻。
42、版轧:古语,源于吴方言,像刻字一样认真规范、像轧钢一样努力实在。昆明话“版轧”的用意,更在乎对劳动成果的比较性夸赞,如“轧实版轧呢(真的太好了)!”。把“版轧”读写作“板扎”,不容更改的“版”与“板”之间、千钧力量的“轧”与“扎”之间,其语言质感差异肯定不在分寸之间。
43、趸当:古语,音盹当,源自吴方言,一总、统共,稳当、妥定。昆明话“趸当”一词的使用,包含强烈的决定意识和慷慨精神,如“莫吒兢了,趸当点儿,把把连连(一并总计)一口价卖给我算了!”、“一不做、二不休,我趸当把部队和家眷全交给你,我一个人去投案自首,顺便探探虚实。好就好,不好大家也留个本钱和退路!”
44、散宕:古语,源于明清医用熟语,开心通窍、不内恋。昆明话“散宕”有散心、散兴,不受拘束的快意,如“国庆长假到坝美走走,散散心,散散兴,全家人都散宕散宕,对身心有好处!”
45、相因:古语,源于佛教因缘和合说,辗转为明清江淮俗语,至今云南沿用不辍,作(价格)便宜解。云南为佛教中兴圣境,昆明是十方丛林胜地,对“相因”貌似有深入理解,认为“缘起相因、法无所住、性如空明、生机便宜、悲观自在”,所以把讨价还价当做随缘方便的修行和慈悲有情的舍得,众生乐此不疲。比如“相因点儿,大家都安心买,卖完了你也好收拾收拾回家!”、“国贸展销的尾货都很相因,比小区农贸市场的便宜一半还不止,来一趟大家多买些留着慢慢吃,省得小区贩子像打家劫舍一样又横又贵!”
46、韶魄:古语,指高古乐舞的率性灵感和三代礼性的风雅气魄。有道是:“虞舜韶天下,夏商竞未央;宁肯周公老,不搔春秋痒。战浪帝国史,杀心回马枪;越楚兵锋指,叟僰骚故乡。”可知韶魄不死、舞魂犹骚。可见云南不仅是佛教四教汇源之地,昆明还是虞舜乐舞万年住在的梦魂牵萦的地方。遗憾的是,当今昆明人“门槛侯”不少、“吒兢鬼”更多,率性节操的灵魂迷途不返、浪史天下的气魄困顿难堪,竞相作践一息尚存的韶魄、肆意侮辱浪史天下的风骚。正所谓:“乡音无味酒不醇,人文有根醉是醒;畜生辱没灵性浑,市侩骄矜欲望兴。”把“韶魄”写作“韶婆”犹如武大郎开店,瞎凑合也罢;以为“韶魄”是侮辱性的意思,并以“韶魄”骂人为快意的文化旨趣与品位,令人堪忧,让人无语。
47、浪史:古语,指以大自然曼妙生命、以大历史放纵人生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不囿于个人生死、得失、进退、利害、是非的理想主义情结。小日子有小日子的活法,大世界有大世界的运作,有道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概以小心眼忖度大思想,并竭力透过钱眼算计大境界,必将扼杀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昆明话“浪史”的侮辱性运用及其丑恶心理,尤其是刻意针对女性的辱骂,除了反映“吒俾兢兢”的宵小心胸,就是暴露了男人极度萎埣的气质。把“浪史”读写作“滥使”已经很无聊很苍白,写作“烂屎”就更龌龊更肮脏。
48、管待(款待):古语,元明清俚语,殷勤接待、盛情招待的意思。昆明话“管带”作“款待”解,含有高规格的礼遇接待、全过程的招待和从容款待的姿态,如“管带各位领导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本分,就是让司机们单另吃,总觉得过意不去。”
49、款闲:古语,元明清俚语,说不重要的话、闲话、家常话的意思。昆明话“款闲”含有关系亲近和心态从容、娓娓道来的况味,如“要紧的话都说透了,大家款款闲,看看还有什么想不到的事。”“亲家既然留不住,离吃饭还有些时候,也好,自家人就款款做客送礼的事吧!”
50、搭白(搭腔):古语,元明清俚语,接话、搭话的意思。昆明话“搭白”含有不经意接话和刻意不搭话两层意思,如“我看没人理他才搭白几句,要不然太尴尬了也不好。”“有多了不起啊,冲他脀俾抖陡的跩样,我一句白都没搭,就不给面子会咋个?”“喊了老半天,一房子的人就没一个肯搭腔!”
51、咋个:古语,元明清俚语,怎样、如何的意思。昆明话“咋个”含有疑义、挑衅或反抗的意味,如“这种事咋个说呢?实在讲不出口、也说不清楚。”“我就做了,你想咋个整就咋个整,由随你!”“我还没咋个说呢,她就哭了,世上还真有这种亲施的人?”
52、扯淡:古语,元明清俚语,尽说些没用的和没道理的话。昆明话“扯淡”着重于“不咸不淡”的意味,如“大家都莫扯淡了,没谱气的事就不说了,赶紧商量个办法对付了才是真章。”把“扯淡”读写作“扯蛋”,近乎“扯卵蛋”,意思恶作,含义单调。
53、摆谱:古语,源于彝民族俗语。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人有传,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彝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就是摆谱。作为彝民族的经师(毕摩),至少要记住七、八十代以上家支传承的谱系,并负有祖先祭祀与教化的责任。围着火塘、喝着转酒,一边打跳(苴脚舞)、一边摆谱,构成了彝民族的俗常生活图景。摆谱,有捋清宗族家支关系、传授生产生活经验、调解亲属利益纷争、改善村落社群诅盟誓约等多重作用。昆明话“摆谱”虽含有认祖宗、讲关系、摆资格的意思,却也颇多“装佯”、“摆架子”和“拉关系”的调侃意味。如“你有哥的相,我就有弟的样,大家都莫装佯,更莫摆谱,随咋个在一起都好处!”“不就当了个县长,有什么了不起,都是光屁股长大的人,又是在家首,何必摆那么大的谱,认不得的还以为债主来讨债呢!”
54、谱气:古语,源于彝民族俗语,指说话办事靠谱。昆明话“谱气”含有猜测、推论和评断的意味,如“孩子年龄不大,我看着长大的人,他说的这件事还真有些谱气,无妨试试?!”“就你跟他的关系能办成?莫逗人了,简直一点儿谱气都没有!”
55、龊气:古语,源于彝民族俗语,指生闷气。昆明话“龊气”含有遭戏弄、受压迫和被侮辱的刺激反应,如“他们两口子吵架跟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我不过劝了两句,反变成我的不是了,嗨,一家人轧白(一下子、说到做到)就不理人了,还到处撒我的烂药,你说让人龊气不龊气!”
56、二气(二杆子):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没正经、不恰当、无正型、混不吝、偏执、促狭、二不郎当、不三不四等。昆明话“二气”多含有批评和劝告的意味,如“莫二气了,说媳妇的人了,多多少少给将来的老丈人一个好印象才是正理!”
57、兜收:近代语,源于商贸用语,指主动扫尾货和被动劝买。昆明话“兜收”倾向于经不住花言巧语把钱一次性使完或将尾货全部买光,如“说你是个烂兜收还不承认,一个月的伙食钱就这么一下子使干净,我看你就守着这堆袜子过日子好啦!”
58、纱麻:近代语,源于商贸用语,指纱、麻掺杂一起就着高价售卖,引申为蒙混、欺骗和诈取。昆明话“纱麻”一词的运用,包括善意提醒和恶意警告两种情形。如“莫纱麻我啦,我又不是不了解你们那点儿底细。”“我告诉你,今天你纱麻了我,明天我叫你吃不了兜着走,不信你就试试!”把“纱麻”读写作“沙麻”、“杀码”不确,不妥。
59、善赋:古语,源于元明清俗语,指好好说话。昆明话“善赋”含有虚心请教、诚心相求、真心乞怜和用心讨好的多重意味,如“见着他婶代我善赋善赋她,看在往日两家你来我往的情面,莫跟孩子计较了,好好养病,保重身子才是最要紧的。病养好了,要打要骂才有力气嗮!”“客人就要来了,善赋你们莫吵莫闹了!”把“善赋”读写作“善附”或“尚附”不仅难解其义,也失去音声布施、言语供奉或贿赂的饱满色彩,似可斟酌。
60、根究(跟究):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寻觅、跟踪,追问、追究、彻查。昆明话“根(跟)究”含有善意的提醒和警示意味,如“你要跟究跟究他呢,要不然到时候怪我们没提前打招呼!”“这事我反复跟究过你,说好没下次的,你就是不听!”“小心我跟究你!”
61、倒灶:古语,源于吴方言,指背时、倒运、触霉头。昆明话“倒灶”含有被牵连和龊气的意味,如“遇着他这种背时倒灶的人,你说我会有喃样(哪样)好日子过?”“你少做些沟崥倒灶(阴沟比灶高淹倒灶)的烂事,就算阿弥陀佛了!”
62、敌时:古语,指接敌瞬间的刻不容缓。昆明话“敌时”充满了夸张和戏谑意味,如“他才一掏枪,我敌时一个扫堂腿就把他整趴下。”“是我?敌时就戗她几句,还轮得着她数莲花落(没玩没了)!”
63、由随: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由着性子随心所欲。昆明话“由随”含有不得已和无奈的情状,如“就算口水说成丸药你也懂不来人家的好心,往后的日子该咋个过,就由随你好了!”“这件事不能由随他一个人,还得你己伸个头出个手拿拿大台面!”
64、治确(使确):古语,源于江淮方言,指目标明确、治理切实、方法得当、行动精准的行为方式或计谋。昆明话“治确(使确)”有设谋使坏、诱人上当的恶作剧含义,如“我真的吃了?你不会治我的确吧?!”“只要不是有人使确,我们没理由输给对方!”把“治确”读写作“治雀”,解释为投米于罩子(簸箕或粪箕)下诱捕谷雀(麻雀)的小计谋,生活气息浓郁,未尝不可以,却难以引申出“使雀”的字面含义,不免遗憾。
65、贸诈(贸乍乍):近代语,源于商贸用语,指交易中随机夸大其实、以次充好、价格不实等欺骗行为,借以形容贸然刺探真假虚实的行为情状。昆明话“贸诈”含有警示的善意,“贸乍乍”含有冷不防、突如其来的意思。如“大家都处成熟人了,你莫打我的贸诈,我也不打你的贸诈,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儿上说,生意不成嚜人情还在,留条路嚜二天好见面。”“他招呼都不打一个,人就贸乍乍的来了,你叫我咋个整,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说都不好说!”把“贸诈或贸乍乍”写作“冒乍或冒乍乍”,虽然突出了“一惊一乍”的语言形象,却弱化了“冷不防”的心理动机描摹,值得商量。
66、带挈(带害):古语,“挈”音欠,元明清俚语,指提携,引申为带累、牵连。昆明话“带挈”偏重于对后果的夸张描述,如“你要做我劝不了你,只唯愿莫带害了娃娃的将来。”“就是他带害了我,要不然我早就升成主管了。”
67、矢口:古语,作失言解,有矢口否认一说;“知”的分裂疏离近乎无知;“矢”通“屎”,暗寓昏说乱讲、胡说八道或满嘴喷粪。昆明话“矢口”侧重于詈骂,如“我根本没讲过他一句不是的话,你简直是在当众吐矢口!”
68、鹊薄: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尖酸刻薄、故意使坏心。昆明话“鹊薄”富含调侃意味,如“你们瞧,这个人太鹊薄了,他以为自己腿长就能跳得过去,跟在后面的就会倒大霉,结果人一纵就纵到粪坑首。所以说,做人不要太鹊薄!”
69、拿乔(拿俏):古语,源于吴方言。大约乔家面子大(比如三国乔家),所以乔家人借以作威作福兼作怪,借指摆架子刁难。昆明话“拿俏”含讥讽或鄙夷的意味,如“真是有钱人家的姑娘难说了,我腿都快跑断了,嗯是见不着姑娘一面。世上还真有这么拿俏的人家,你叫我咋个跟男方家回话呢?人长得好丑不咋个,就拍缺胳膊少腿的就不好交代了,我总不能把姑娘一味夸到天上吧,多少也要有些实在本钱啊!”
70、老僰(伯):古语,音伯,源于彝民族亲戚称谓,爷爷(老爹)之意。云南古老民族中,以叟族、僰族部落为最著名。当叟族仍在游走于洱海时,僰族已然与两万越楚东地兵(庄蹻)融合为滇池居民了。在彝民族可考的六大族源中,僰族位列其中。作为部族宗族化、宗族民族化开发最早的僰族,因此被彝民族视为祖族的至尊,其敬意渗透到三代同堂的日常生活中:爷爷辈是与祖宗关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尊者,所以称爷爷为“老僰”,至今(楚雄)沿用不缀。昆明话“老僰”写作“老伯”,是受汉文化“伯仲季叔孙”兄弟伦次影响的讹化,“老僰”变成“老伯”,爷爷辈沦落为叔父辈,意谓年长于父亲的男性长辈。
71、门槛侯(门坎猴):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在家门口撒泼放刁、在家里面耍横斗勇,一离开家就软弱可欺、怂透日恼的人。昆明话“门槛侯(门坎猴)”源于两种民间传说:一说狗,一说猴。据说看门狗居功向主人要封赏,主人想了半天,说:“王公侯伯子男及附庸,封你个门槛侯吧!”另说一个耍猴的人,有一天高兴喝了几口酒,对猴子道:“你帮我赚钱我给你吃饱穿暖,两不相欠。”猴子抓耳挠腮一阵,说:“不对,除了帮你赚钱,我坐在你肩膀上和蹲在门坎上,凭空添了多少稀奇事,惹来多少羡慕的眼光,难道不是功劳?你得公平待我才对!”猴主人闻言大笑,说:“好好,封你为坐肩猴还是门坎猴,你挑一个吧!”猴子想想,说:“坐肩猴像坐牢,不好,那就门坎猴算了!”昆明话“门槛侯(门坎猴)”饱含娱乐性和戏谑的味道,如“昆明人你也怕?那些门槛侯(门坎猴)最好打整不过了。你先去村子里逗他们,逗眦了才好,等他们十个八个追过来,凭我们两个人就可以收拾了。”
72、骄儿矜:古语,骄傲的心态、矜持的的样子。昆明话“骄矜”有儿化的痕迹,念作“骄儿矜”,杂糅傲慢、矫情、偏执、做作、计较的含义,偏重于“装”、“端”、“作”的讽刺意味,如“她吒兢,你骄儿矜,我再萎埣,你们说我们这个团队成什么样子,简直就是一脬臭狗屎!”
73、巴不得:古语,急切想得到的意思。昆明话“巴不得”多半含有反讽的意味,如“你就巴不得我倒霉,显得你比哪个都英明!”“我巴不得明天下雨,省得一大早被喊起来晨练。”
74、臻不成(整不成):古语,达不到目标、实现不了要求的意思。昆明话“臻不成”含有评估、判断的意味,如“我早就说这种人臻不成,你们偏不听!”“仿这种做法能臻得成才见鬼!”把“臻不成”读写作“整不成”,突出了行为动作,忽略了心理体验。
75、资(赀)得亨:古语,财富集中顺利,借喻生意兴隆。昆明话“资(赀)得亨”与后来的“眦得很(生气、愤怒)”有混淆视听之嫌,改用近代商贸语“亨得利”替代,如“依我看,“大元亨”商行的货色,一贯赶不上“亨得利”的。要说实在,还是“金利贞”的好。”
76、怪俾使:古语,源于江淮方言。“俾使”作“门役传话、接待”解,引申为勤勉谨慎、听命使唤。昆明话“怪俾使”含有意料之外、奇奇怪怪、难以理解的意思,如“怪俾使了,昨天晚上我亲手放在门口的东西,咋个就不见了呢?”“年轻八轻的人,才刚说的话,你咋个就想不起来了?平常多好的记性,不是起奸心,就是怪俾使了!”
77、杀佯盘: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佯盘”指假装拨弄算盘珠子糊弄人,引申为敷衍塞责、打马虎眼。昆明话“杀佯盘”意即蒙人、坑人,含调侃意味。如“还算好我敌时反应过来,要不然就被他杀了个佯盘。”“杀佯盘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就不要搞鬼名堂!”
78、在不住(在得住):古语,源于佛教用语,后转化为元明清俗语。在、自在、观自在,住、住持、能住持,均为护法、修行、觉悟的境界。昆明话“在不住(在得住)”内涵佛法揭谛、外延居住逗留,如“这个鬼地方实在不好在,我都在不住,你叫娃娃咋个在得住?”
79、耉得走(耉不走):古语,“耉”音够,命长、寿高有福德,引申为活得好、有前途。昆明话“耉得走”意即日子(工作、生活)过得还可以,含敷衍的意味,如“我在的这家公司马马虎虎,不算太好,反正还耉得走。”把“耉”读写作“勾”含义不确,值得商量。
80、撒烂药: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将药渣子撒在路上任人踩踏,达到驱邪逐祟和治病的目的。昆明话“撒烂药”意味着被人诅咒有病的不满和对肆意拨弄是非的怨怒,如“我待他兄弟一般,结果为这件事他到处撒我的烂药,闹得人人像遇到怪物一样看我,你说气不气人!”
81、占玛门:近代语,源于基督教用语。“玛门”为古迦勒底语,意思是财富;作为金钱的化身,在圣经新约使用,耶稣用来指责门徒唯物、贪婪和诱使人间为财富仇杀的形容词,被形容为财富的邪神恶魔。昆明话“占玛门”意味着不知足、贪心占便宜,如“我已经把我的都分给他了,还不知足,还要千方百计地来占你们的玛门,这叫什么人哪?!”“想占我的玛门?做梦!”把“占玛门”读写作“占马门”不通历史和常识。
82、厫糟迭垛:古语,“厫”音嗷,存储粮食的地方。厫糟,指贮存糟粕;迭垛,意味着层层架构、重重叠叠码起来。昆明话“厫糟迭垛”意味着肮脏废物和糟心积垢堆积起来,以至于不忍瞩目的状态。如“一个冬天都没洗澡了,一开始身上痒得不得了,现在已经不会痒了。泡个澡才知道自己有多脏,厫糟迭垛的,做得了上等肥料了!”“你拿来的究竟是什么厫糟迭垛的鬼东西?再看一眼我就要吐了!”把“厫糟迭垛”写作“鏖糟滴沰”其意不明,且颇多歧义,不妥。
83、螬(厕)俾使耐(螬耐或厕耐):古语。“螬”指粪虫,也指蛔虫;“螬俾使耐”指对螬虫(厕所)这样的肮脏东西(地方),居然能够忍受和习以为常表示费解与惊讶。昆明话“螬俾使耐”含有难以忍受和不耐烦的情绪,如“没见过这么螬俾使耐的人,居然把吃过一嘴的东西当礼物送人!”“人家说他吒兢我忍了,说他萎埣我也认了,毕竟过小日子嘛,吒兢也有吒兢的好处,至少不会充当冤大头,萎埣嚜不好拿出手,也不至于惹是生非。问题是作为一个男人,老让自己的媳妇去陪酒,任人动手动脚还跟着叫好,算什么事啊!作为妻子,我都看不起自己,感觉自己螬耐到了极点。”把“螬俾使耐”读写作“嘈屄失耐”、把“螬耐”写作“草乃”或“曹奈”,只会增加语言障碍,不会获得文化理解和认同。
84、编诳闹耄:古语,指编谎话骗取老人(有权威的人)的信任,引申为欺骗诈取到了无以复加、毫无底线的地步。昆明话“编诳闹耄”含有严重的排斥情绪和讥讽意味,如“你莫编诳闹耄了,再这么下去没人会把你当回事的!”“就知道他在编诳闹耄,我才给他支了个花篮,治他一次确。早晚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金元宝。省的他总认为别人都是草包,只有他一个人聪明得不得了!”
85、埂堎绊倒: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坑坑洼洼的田埂容易绊倒人,引申为思想、说话、做事不通顺、疙疙瘩瘩,让人着急和难受。昆明话“埂堎绊倒”充满忧虑和幸灾乐祸两重意思,如“他把我们的事说得埂堎绊倒的,领导反复在看表,我嗯是急不得了,所以才插了话!”“哼,就这么一个埂堎绊倒的人,做出埂堎绊倒的事,有人么可奇怪的?”把“埂堎绊倒”读写作“跟愣半倒”难解其义,不确。
86、鬼欢实乱:古语,源于彝民族俗语,指貌似欢腾热闹、其实乱作一团的心思和局势。崇尚鬼主神守的彝民族把神性视为永恒不朽,将鬼性当做变化万端,人性则是神鬼之间的灵性。用今天的话来说,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策略性。昆明话“鬼欢实乱”多用来形容孩子和不靠谱的人,如“答应你的事不会变,用不着鬼欢实乱地催,不到时候,催也没用!”“这些娃娃,听说你要回家来过节,早就鬼欢实乱起来了!”
87、哈哈沽沽:近代语,源于商贸用语,指凭借某种或真或假的势力强买强卖的洽谈言行。“哈哈”意味着用以吓唬人,“沽沽”泛指逼迫作价(决定)。昆明话“哈哈沽沽”具有色彩强烈的反抗意识和调侃意味,如“他以为搬出什么领导来我就怕了?也不访访,我是什么人!哈哈沽沽的事情见多了,吓唬吓唬没见过世面的人可以,跟我玩这一套,还嫩点儿!”
88、归荫伏法: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世袭归宗、犯罪伏法。昆明话“归荫伏法”饱含安分守己的劝世意味,如“到了省上不比县份,凡事忍让些则个,出头的椽子先烂。只要归荫伏法做人做事,该是你的跑不掉。听见没?”
89、乱舞俜风: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善舞者不露技巧痕迹,反其意用于挓脚捂手、不成章法的手舞足蹈,引申为混乱不堪的场面、事件和行为。昆明话“乱舞娉风”含惋惜的责难和失落的谴责两重意思,如“那个家,说了你不信,乱舞娉风的,脚都插不进去!”“设个公司就得定几个规矩,谁管谁理不清,乱舞娉风的能做什么事、赚什么钱,到头来赔死都不知道咋个死的!”
90、懵估天昏: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瞎猜测时间、乱估计形势,引申为自欺欺人想问题、稀里糊涂做决断、昏头昏脑办事情。昆明话“懵估天昏”含善意的警示和责难意味,如“在我们国家,项目在公司立项和政府立项就不是一回事,懵估天昏地做可行性研究,资本家觉得太虚,开发区觉得太实,到头来两不讨好,白做!”
91、吒娃呐喊: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盘古开天地,惹来邪神恶魔攻击。千钧一发之际,盘古喊出世间第一个声音“吒”,刹那间降服了众邪魔。昆明话“吒娃呐喊”反其意用之,指孩子用以乱叫乱嚷的哭闹胁迫大人的不良行为,泛指一切大叫大嚷不依劝的胡闹。如“半夜三更的你叫什么叫,我数三声,你再吒娃呐喊的,我明天就不带你去圆通山看老虎了!”“有理不在声音大,事故全部责任在你,该赔多少就得赔多少,你吒娃呐喊的有屁用,倒不如想想明天到医院去跟受害人咋个谈,看看人家能不能不起诉你!”
92、跨施唛头:近代语,“唛”音马,源于商贸用语。“跨施”意为施施然跨过的样子,“唛头”指货物运输标记(便于码头分装的重要标识)。昆明话“跨施唛头”特指一人单腿跨越另一人脑袋,含有欺负人和被污辱的双重意思。如“你去见他,我就不出面了。小时候我老跨施他唛头,说不定还记恨着呢!”把“跨施唛头”读写作“跨施码头”或“跨施妈头”,均难解其义,不妥。
93、散马浪宕: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放散马一样的浪荡。昆明话“散马浪宕”意味着对闲游浪荡的责难,如“这些学生散马浪宕下去不是好事,应该想个法子慢慢约束起来!”
94、翻秋打滚: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朝前打跟斗为滚,向后打跟斗为翻;使秋(千)用力过猛,居然翻转过去滚落在地的样子。昆明话“翻秋打滚”意味着胡闹和折腾,如“疼得在地上翻秋打滚!”“这些鬼娃娃一上床还得了,早就翻秋打滚起来了。”
95、咠咠噈噈:古语,音期期处处,源于元明清俚语,指口耳相接悄声说个没完没了。昆明话“咠咠噈噈”含有不正大光明的意味,如“你两个咠咠噈噈半天了,还干不干活!”
96、扯白撂谎: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撒谎成习惯。昆明话“扯白撂谎”突出“扯白”的张扬和“撂谎”的坦然,提炼出撒谎人的厚颜无耻形象。如“也就是他,当着一村子的人扯白撂谎,就像国家主席作报告一样。过后人家提起来我都害羞得就想找个刺窠儿钻进去了!”
97、乌鲁摆乃:古语,源于彝民族俗语,指纠缠不休、唠唠叨叨。昆明话“乌鲁摆乃”含不耐烦的喝止意味,如“你莫跟我乌鲁摆乃,小心我兜屁股给你一脚!”“一晚上就听你乌鲁摆乃乌鲁摆乃的,有病啊!”
98、砍秋脑壳儿: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秋后问斩。昆明话“砍秋脑壳儿”充满戏谑味道,如“小喂狗的,你再闹我告你爹收拾你,你爹收拾不了我就告臬台大人砍你的秋脑壳儿,你信不信?”
99、约伴儿恨人: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指邀约一起作对,犹如搞统一战线。昆明话“约伴儿恨人”含有盘是非、搞分裂的意味,如“不消说,你两个婆娘在一起咠咠噈噈会有好事才见鬼,不就是约伴儿恨人吗?告诉你们,我不怕,随时放马过来!”
100、贪酒腻(溺)脚跟:古语,源于元明清俚语,形容好吃懒做、不成器的行为状态。昆明话“贪酒腻(溺)脚跟”含有劝世的善意,如“吃吃吃,睁开眼睛就晓得噇脖子,跟人家挣命的比比,你这份儿贪酒腻脚跟的样子,还不如撒泡尿浸死算逑!”(2015年11月19日改定)
不服来辩! / Not convinced to debate!
在评论区发表你对老昆明话的理解,觉得我们写错字的、解释不对的,你都可以来修改,也许有一天你所修改的、所注释的会成为昆明人的说话用语标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