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燕雨 北京报道
随着《战狼2》票房即将突破50亿,该片成了唯一进入全球票房TOP100的中国电影。联合出品、保底发行及宣发主控方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文化”)一战成名,走到了资本和产业关注的风口浪尖。
上映23天里,北京文化的股价涨幅曾一度达66%,市值增加了60亿;而五位高管减持的公告,又让其股价一度跌停。截至8月18日,北京文化市值达134亿。
同时,《战狼2》票房达49.31亿,不出意外的话,有望在周末(8月19日或20日)突破50亿。这样的成绩燃爆了整个暑期档,同时也让市场看到国产片的单片票房能力。
“中国电影绝对有能力达到单片50亿,之前没有人相信,《战狼2》无意中实现了,下一步是北京文化能不能做出这样的电影。”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保底入局“并非激进”
领头8亿保底,让北京文化在大众印象里、被贴上了“激进保底”的标签。实际上,宋歌也是国内首个完整保底案例的实践者。虽然多次保底,但宋歌告诉记者,自己是个保守的人,非常有把握,才会做出保底决策。
2014年,北京文化5亿保底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被称为业内首个完整保底的案例。最终,该片取得11.6亿的票房,北京文化也借此初步奠定了行业地位。
当时,宋歌所在的光景瑞星以1.5亿元被北京文化前身“北京旅游”收购。虽然是老电影人,但前身为旅游公司,宋歌想带领北京文化尽快走入电影行业,也有一定的压力。在与宁浩讨论《心花路放》宣发合作时,宁浩提出了保底发行的想法。
“为什么不给光线、华谊,给我呢?我要给一个保证。看完片,我觉得最少6亿票房,最终定了5亿保底价。”宋歌回忆。这是他第一次做保底发行,之后,北京文化又保底了《战狼2》和陈国富监制的《二代妖精》。与《心花路放》不同,后两部电影都是在剧本阶段就签下了保底合约。
在行业对保底越发熟悉的今天,以宣发资源进入头部项目,往往面临在电影筹备阶段就必须决策的现状。相比于出品、宣发等,保底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参与方式。
如何规避风险?宋歌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你要对票房有一个预期,涉及到题材、完成度、档期、同档期其他的影片状况、这个档期中国票房的大致情况。需要对题材、剧本、团队、配合度完全有信心。”
具体到《战狼2》的保底,宋歌回忆《战狼1》的制作和预算都不是很高的水准,却达到5亿票房,说明观众认可军事题材。“看完《战狼2》的剧本,结合题材、预算的大幅提升、团队深度的开发、宣传等,我们很有信心做这个8亿的保底。”
相比于前期参与开发、制作、纯粹的宣发权,宋歌认为保底的确是风险最大的。“我基本比较谨慎和保守,错过了很多项目,所以失误和赔的少,但出手的基本都能成。”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