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从名不见经传到位列几大保险集团,并且成为行业风向标乃至学习标杆,让很多传统的坚持内含价值的保险人,尤其是很多总精算师们颇为愤慨,认为这是行业的倒退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各种公开或者私下场合予以各种抨击。
可惜,灯光就在那里,铃铛就在那里,你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掩耳盗铃。于是很多对安邦背景的挖掘,特别是红色背景的阴谋论甚嚣尘上。殊不知,这些先入为主的成见已经使很多业内人无法客观地从安邦保险身上学习其优点了。
本文试图驱散那些妖魔化的成份,还原一个真实的安邦保险,让读者们安邦保险的发展路径中获益,但本文不想写成记者的深度调查,而是从安邦的一些特殊动作中挖掘出其独特之处,给读者们以启示。
从投融资的角度去观察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相当于天使轮或者种子轮,后期的每一次增资相当于A轮、B轮、C轮融资。不过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公司各轮投资者大致相同,除非公司发生重大变化,一般控制权都不愿假手他人,这一切不过是保险行业的牌照稀缺所致。但我们也看到,随着众安保险新一轮500亿估值诞生,互联网的融资方式开始渗透进入保险业,资本市场的讲故事的估值论开始逐步渗透这一传统的保险业。
那么如何演绎一个完美的资本市场故事呢?如何把公司的估值实现从1到万的突破呢?安邦保险的很多做法恰恰吻合了资本市场的经典打法,并且从更高的格局实现了极大突破,这一切我们不妨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小区邻居王大爷老两口最近从老家来北京,帮着儿女们照顾外孙女上学,来了不到一个月老王忽然说要回老家一趟,作为保险从业者的女婿问老人原因,老王说他原来在银行买的X平洋的分红保险5年要到期了,后面收益就没有那么高了,要换成叫什么X联邦的年金保险。女婿一听不对啊,没有这个公司啊,不会老爷子被骗了吧。于是问是不是安邦保险?对对对!老爷子很肯定得回答。那为什么要买它的呢?收益白字黑字写在合同里,3年接近5%收益,不像其他保险公司,承诺的很高最后根本达不到。
很多从业者恐怕都看过安邦保险的万能年金保险合同,在惊诧于其狂飙猛进的保费规模的同时,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自己公司也能做啊,无非是安邦保险背景雄厚,再者还亏钱,其他公司做不了而已,看不上看不起。但是据我们了解,当时同期获得产品审批许可的还有另外3家排名前10 的传统大公司,他们都采取了限量销售,并没有大规模销售。
为什么安邦保险可以在招商银行这么一个中小银行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近500亿的销售规模,除了很多业内人士了解的和招行的非常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外,其他有哪些值得同业借鉴的地方呢?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景?
第一, 精准判断经济及行业发展大趋势。在连续降息及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精算师们判断,无风险利率的下滑将推动保险理财类产品结算利率的下滑。但是利率市场化初期,尤其是叠加牛市初期,资金成本是不断推升的,理财类产品不但预期收益没有下降,反而随着余额宝收益的下降不断提高,保险万能产品在牛市效益、P2P理财、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一年期产品从当时的6%最高上升到8%的预期收益。安邦保险恰恰看到了这其中蕴含的机会,在银行渠道以3年近5% 的收益,短期内迅猛做大规模,成为宝贵的可投资资产,后来连续的举牌上市公司,大量股权收益收入囊中,同时为资源整合奠定基础。诸位可以看下2014年安邦保险年报,已实现收益和股权投资浮盈是多么客观。请问同业公司,即便给到你同样的产品,你是否有勇气和智慧围绕该类产品做资产段和负债端的匹配?这是第一个差距,同样也是第一个启示。
第二, 巧妙地设计保险产品形态。借助利率市场化新费改产品的契机,第一时间设计出万能型年金保险,这个第一时间非常关键,后面很多模仿者产品都被枪毙了,看准大势第一时间起跑而不是抢跑。很多公司之前花了太多的精力在万能险产品上,做了规模还不算保费,更被批只搞投资业务,没有内含价值。反观安邦,万能型年金保险,收益以费率表形式写进条款,白字黑字基本没有误导,这是其一;产品到期可以转换成万能险,持有到期收益还额外提升,短期产品续保率提升变成长期产品,客户维系到位,保单品质好,这是其二;以年金保险形式设计,业务规模变保费收入,解决投资性业务心中的疼,有规模又算保费,尤其是对行业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凸显党性,很多公司老板看到安邦产品后尤其服这一点,纷纷责问自己公司为何做不出这样的产品。这是第二个差距,同样也是第二个启示。
第三, 科学地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在精准判断趋势、巧妙设计产品的基础上,对于迅速积累起的资产负债进行科学配置成为这一商业模式的核心。观察安邦投资,一方面在国内品牌举牌上市公司,尤其偏爱银行地产,而这些周期股既符合金融产业链整合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同时重要的是流动性好方便大资金退出;一方面在海外频频购置资产,据说得缘于陈小鲁董事的建议,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和美元复苏的状况下,有效实现风险对冲。可以说,在各种的巴菲特圣徒里面,安邦是最能得其精髓的公司之一,另外还有复星。他们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中得到了启发,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这是有别于一般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投资结构的,而且在业内最为担心的风控方面,把握住了资产组合的要义,风险的驱动因素是不一致的,而非同向的,这是机构投资的关键,同业公司很多貌似分散风险的投资行为,其实本质上是聚集了风险,这点很多同业机构在理解上有巨大偏差。这是第三个差距,同样也是第三个启示。
第四, 快速地进行产业链整合并购。传统的保险公司经营,一般是不断积累承保业务,提升经营效率,提高承保和投资利润,慢慢地滚雪球做大,基本上很少向产业链外围拓展,同业的并购整合也不多见,更多依赖于股东增资做大。但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特别是通过收购同业公司在短时间内完善自身短板,形成相对优势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率的手段。安邦保险在短时间内完成集团化布局,入股银行、信托、证券等,快速完成金融全牌照布局,并且通过海外并购保险公司把日常运营、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管理不足有效弥补,迅速跻身于一流金融保险机构的做法,走在保险公司前列,迅速和其他中小公司拉开差距,同时逼近其他行业巨头。这是第四个差距,同样也是第四个启示。
外界对安邦保险有很多质疑,这里不一一列举。作为笔者,无从考究这些质疑的真实性,也不愿为安邦保险做背书,但是作为从业者,如何从同业身上发掘出独特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东西,学习并且借鉴为自己所用,这才是我们解读也好、揭秘也好的价值所在。八卦传闻只是谈资,无益于从业者专业水准的提升,当我们沉浸在八卦秘闻时,不管是我们的价值观还是格局都已经大大退步。
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短处,你会更快更好地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分析源于公开市场信息独立判断,亦未接受安邦保险任何赞助,更未有任何利益相关关系。如果有安邦高管或员工看到,请在文末打赏表示支持,原创不易,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