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晋没有御用演员,这一点跟布列松有类似的地方。张瑜说她曾参与过三部谢晋导演作品《春苗》、《青春》、《啊!摇篮》,是与谢晋合作次数较多的演员之一。没错,张瑜是幸运的,姜文、陈冲、潘虹也不过一次呀。我知道,还有几位演员跟谢晋合作过三次或三次以上,他们是牛犇、方超、于明德、高博、冯奇等人。而与谢导合作次数最多的演员,便是上影厂的老演员韩涛。
韩涛解放初期在上海
说起韩涛,大多数影迷会觉得陌生。名字陌生,形象应该不至于太陌生。我说两个,一个是《李时珍》里的包乡绅,一个是《羊城暗哨》里的陈医生。想起来了吧,在这些戏里,他总是攒眉苦脸的样子,很少见他开心的笑上一次。论演技,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可以称作“硬里子”了。
韩涛和女儿在一起
韩涛,原名韩锦章,四川成都人。中学期间,就喜爱京剧,曾是成都“阳春社”的知名票友。中学毕业后,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回到成都,他和吴雪、戴碧湘等人组织成立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参加演出过《雷雨》(饰鲁大海、周朴园)、《前夜》(饰白次山)、《塞上风云》(饰郎桑)、《渡黄河》、《飞将军》、《民族万岁》、《九·一八血泪》、《群魔乱舞》、《芦沟晓月》、《铁蹄下的歌女》等话剧及京剧《四郎探母》。1939年入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韩涛(韩锦章)早年演出京剧的广告(刊登在1933年11月5日)
1940年参加拍摄了影片《塞上风云》,并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过《国贼汪精卫》、《雾重庆》、《大雷雨》、《两面人》、《蜕变》等话剧。1946年在上海“中电”二厂拍摄了影片《忠义之家》。同年到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先后拍摄过《圣城记》、《白山黑水血溅红》、《追》、《郎才女貌》、《甦凤记》等影片。1948年入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任演员。拍摄过《欢天喜地》、《哑妻》、《几番风雨》、《望穿秋水》等影片。上海解放初期,参加过话剧《怒吼的中国》的演出。1950年到北京,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演出过话剧《钦差大臣》。1954年调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宋景诗》、《李时珍》、《家》、《不夜城》、《羊城暗哨》、《老兵新传》、《聂耳》、《林家铺子》、《桃花扇》等影片。还在上影演员剧团参加演出过《两兄弟》(饰丁有财)、《南海长城》(饰何从)、《家》(饰高克明)等话剧。
1948年到1949年的两年间,谢晋在上海大同公司任职,先后为吴仞之、郑小秋、何兆璋等人担任助理导演和副导演,期间拍过的作品有《哑妻》、《欢天喜地》、《几番风雨》、《二百五小传》、《望穿秋水》等。没有想到,除郑小秋导演的《二百五小传》外,韩涛出演了其余四部电影,更令我意外的是,他不是第一男主角就是第二男主角,与建国后专演配角甚至龙套的情况大相径庭。1951年,谢晋作为长江影业公司的一员,首次担任导演,与其他三位导演共同导演了一部电影《控诉》。谢晋导演生涯的领路人之一何兆璋担任编剧,而另一位编剧的名气更大,就是中国话剧的先驱,后来成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的朱端钧。在这片中,韩涛第五次与谢晋合作,扮演一位老教授,与前几部比,角色分量逊色了很多。1953年,谢晋进入上影厂担任导演,10年间拍了近10部影片。
我看了其中的几部,也查了一些资料,韩涛应该没有参与过上述影片。韩涛最后一次参与的谢晋作品,是1965年出品的《舞台姐妹》,扮演一位法官。龙套角色,演员表上名都没有。《舞台姐妹》,韩涛再也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过。粗略一算,韩涛作为演员,最少与谢晋有过六次银幕合作。
1949年《望穿秋水》剧组合影(三排右3为韩涛)
这样一位优秀表演艺术家,文革中遭受迫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