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邵华简介

摄影师邵华有一个十分大的光环,那就是毛泽东的二儿媳,毛岸青的妻子,少将毛新宇的母亲,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与刘思齐是同母异父的姐妹,她是新中国15位女将军之一,还有她那坎坷的身世。

张文秋与陈振亚结婚那年,毛泽东打趣地说:将来我一定要认你的女儿做干女儿,没想到一语成谶,张文秋的两个女儿都成了毛泽东的儿媳妇。

图|邵华摄影照

绝食抗争的小战士

邵华原名张少华(邵华是她的笔名),1938年10月,邵华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在邵华出生前,她的母亲张文秋已经参加革命工作多年,在丈夫刘谦初被害后,张文秋转入上海地下党工作,1937年,张文秋带着7岁的刘思齐前往延安时认识了陈振亚,并和他结为夫妻。

1938年10月,邵华出生了,陈振亚看到孩子平平安安,就决定给她取名为安安,后来,在张文秋的提议下,取名张少华。

1930年,陈振亚在万载作战时,左腿严重受伤,被送入红军后方医院治疗近3年,1933年,由于伤口再度恶化,左腿被截肢。

正是这条切除的左腿,给了邵华一段特殊的童年经历。

1939年8月,陈振亚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前往苏联安装义肢,然而,在途径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被军阀盛世才扣留,张文秋、邵华、刘思齐三人也一起被软禁。

盛世才知道陈振亚是八路军的指挥员后,便假惺惺地留他在迪化南关医院治腿。在伤势渐愈准备出院的前天晚上,外科主任给他做最后一次检查,并给他吃下了一包药,随后,陈振亚呕吐不止,第二天,当陈潭秋、张文秋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时,陈振亚一把拉住陈潭秋说:“我中毒了,恐怕没指望了,你们一定要提防盛世才这个两面派,请党照顾我的两个孩子。”

图|毛岸青、邵华与毛新宇

当时陈潭秋强烈要求找中医进行救治,然而外科主任以抢救为名,又给陈振亚注射了一针,打下这支针药后不久,陈振亚就手脚抽搐,口鼻流血。

1941年6月13日,陈振亚停止了呼吸。

1943年,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后,张文秋母女三人正式被投入了监狱,而此时已经过去了4年,当时与他们一起关在监狱的还有160多名中共党员,成年后的邵华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新疆监狱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啊,没有学习、没有自由、吃不饱穿不暖,冬天又冷、夏天热、蚊子多,就连馒头都是沙子馒头。

在新疆的7年监狱生活中,毛泽东三个字成了邵华的信仰,那时,同监狱的奶奶、阿姨们主动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没有纸和笔,她们就利用放风的机会,用树枝在地上教孩子们认字。

他们学的第一个词就是毛泽东,为了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趁着没人的时候,她们会拿出一张毛泽东的照片,告诉他们:“这个人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我们最热爱的人,而这也是邵华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毛泽东,这是第一次邵华与毛泽东结缘。

邵华一生中,最佩服的人就是毛泽东,在和毛家人熟悉之后,邵华也成了毛主席的常客,有一次吃饭,邵华吃的太急,没注意,掉了一粒米饭在桌上,当时毛泽东正好坐她旁边,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夹起了米粒就放进自己嘴里吃了。

毛泽东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

在邵华的印象里,毛泽东一直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是怎么样号召人民的,他自己就一定会先做到,同时也会首先这样要求自己的子女。

关于饥饿,邵华是深深体会过的,在新疆监狱时,敌人为了分化他们,将大人和孩子分开关押,当棍棒不能让共产党员屈服时,他们将枪口对准了孩子,当时包括邵华在内的20多个孩子一起参加了绝食抗议。

到了晚上10点,连续两顿没有吃饭的孩子们早已饿地哇哇大哭,他们看着自己面前的面条,肚子咕咕叫唤,但没有一个孩子伸手端一碗面条,整个监狱里,20多个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而最终,棍棒没有让大人屈服,饥饿没有让孩子屈服。

一直到1946年6月,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一下,敌人才被迫无条件释放了他们,邵华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延安。

图|1946年被解救的娃娃们,后排最高者为邵华

回到延安后,毛主席异常激动,和每一个孩子握手,在主席眼中,他们不仅是孩子,也是战士,是在敌人淫威下也能保持自己信仰、永不投降的战士。

那是邵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那个过去只在母亲口中听过、照片中见过的人,终于活生生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第一次与毛主席握了手,或许是从小的崇拜,邵华在握手后又排到队伍的最后,再一次和主席握手。

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或许是幸福的,然而作为毛泽东的孩子,童年却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在邵华与毛岸青结为夫妻后,回忆童年时,毛岸青说他们的童年就和《三毛流浪记》一样,除了没有偷过东西,没给资本家当干儿子外,其他的苦力、长工、挨打、卖报所有三毛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他们都经历过。

图|毛岸青与毛岸英

或许正是这份相似的童年经历,让刘思齐和毛岸英走到了一起,也给邵华提供了更多接触毛泽东的机会。

因为姐姐的关系,邵华经常有机会和毛岸英、刘思齐一起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那时毛岸英特意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拖尾巴虫”。

毛泽东是我的第一个模特

在邵华的心中,毛主席是一个非常崇高、伟大而慈祥的人,当时毛岸英恰好有一台从苏联带回来的老式相机,于是邵华便决定用这台老相机记录下与主席相处的瞬间。

也正是因为她这个念头,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当时毛泽东还特意对她提了三点要求:

第一:胶卷不能拿到外面去冲洗;

第二:不能发表;

第三:不允许送人;

在这三条约定之下,邵华成了毛泽东的摄影师,同时毛泽东也成了邵华的第一个模特。在毛家,有两个摄影艺术家,一位是江青,另一位就是邵华。

与江青相比,邵华是幸运的,她刚学拍照就是拍人物,而且还是毛泽东本人给她当模特,而江青当初学拍照时,也不过是拍拍风景,能不说毛主席对邵华是偏爱吗?

那时的相机都是老式的,需要自己定焦距、调光圈、配洗影药、定影粉、做暗房,这一切对邵华都是一种挑战,这也为她后来走上摄影师这条道埋下了契机。

在毛泽东留下的珍贵照片中,有一张邵华和毛泽东的合照,当时邵华正好坐在一盆兰花前,兰花和头发融合为一体,看起来就像头发全都翘起来一样,毛泽东形容它为“怒发冲冠”。

图|邵华的“怒发冲冠”照

毛泽东鼓励“偏科”

毛泽东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十分注重教育,有一次邵华看见毛泽东对刘思齐和毛岸英的工作、学习情况问得很详细,心生羡慕地说:“毛伯伯,我也想上学。

听了这句话,毛泽东很诧异地说:“孩子,你还没上学吗?

没有,一直跟着母亲四处转战,没有机会学习。

那这事由我来安排吧。

没过几天,叶子龙就让邵华拿着介绍信到育英小学找韩校长报到。入学后的邵华成绩非常好,除了体育是良以外,其他的功课都是优,邵华非常得意的拿着这份成绩单向毛泽东炫耀,她本以为毛泽东一定会夸奖她,没想到毛泽东看完沉思了一会儿却说:“你每门功课都能拿到满分,这是好事,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把精力平均分到每一个功课上,那你必然会有所失,你应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1~2门你喜欢的课程上来,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抓住这门功课的实质,研究的更深入透彻一些。

图|毛岸青夫妇与毛泽东

毛泽东的这段话给了邵华很深的启发,从此之后,邵华开始在写作课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考大学时,她毫不犹豫的报了北大中文系。

除了文学外,她还酷爱摄影,她的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等报刊上发表。

她与毛岸青合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1984年,她还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作品。

陪姐姐去朝鲜扫墓

1950年底,那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的时光,因为11月25日时,毛泽东最爱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直到1951年1月2日,毛泽东才知道这个噩耗,这已经是他失去的第6位亲人了,毛泽东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晚年丧子是何等的悲伤,然而他却要瞒着思齐,怕她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难以承受。

那时,刘思齐每周都会去看毛泽东,现在想想,这样的探望真是残忍,毛泽东明明已经知道自己的儿子牺牲了,可是儿媳妇还不知道,在他面前笑逐颜开的时候,他还要装出一副平常的样子,这时毛泽东的心里得藏着多深的痛啊。

毛泽东这一瞒就是三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毛泽东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住了,而此时思齐也似乎有所察觉,其实在这之前,刘思齐的母亲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她知道毛泽东没有告诉思齐的时候,她也瞒着刘思齐。

图|毛岸英与刘思齐

在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刘思齐大病了一场,在之后的8、9年时间里,刘思齐一直没有谈恋爱,毛泽东曾多次找她谈话,让她走出悲伤,重新组建家庭,多次劝说无果之后,毛泽东找到邵华对她说:“你去劝劝你姐姐,问一下她为什么不谈恋爱?

毛泽东终于在邵华那里知道了刘思齐不谈恋爱的真相,原来,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一直想去扫墓,但却连他葬在哪里都不知道,活着没有见到人,死了没有见到尸,她又如何去另找他人呢?

这是邵华第一次看见了毛泽东的眼泪,毛泽东对孩子的要求一直是很严格的,小时候,因为他的身份关系,毛岸英兄弟流落上海,毛岸英即是兄又是父、母。

回国参加工作后,作为毛泽东的儿子,他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反而是哪里最苦、哪里最累、哪里最险他就要去哪里。

北京刚解放时,中央领导要进驻中南海、颐和园等地区,那时国民党在周围埋了很多地雷,毛泽东主动要求毛岸英和扫雷班的人一块儿去扫雷,那是一件特别危险的活,万一检查不好,踩到地雷随时都会牺牲,毛泽东从来没有因为他是领导,就让他的孩子拥有特权,反而是要求更高、更严。

做毛泽东的儿子,是不轻松的,但做毛泽东的儿媳妇却总是被偏爱。

终于知道刘思齐一直不谈恋爱的原因后,没过几天,中南海办公厅的一个秘书、陪着邵华、刘思齐一起去了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朝鲜的烈士陵园在半山腰上,陵园的正面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面埋葬着130多位解放军,毛岸英的墓前有一块简单的碑,上面写着:毛岸英同志之墓。

图|朝鲜百姓在祭奠毛岸英烈士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以后,有一部分烈士的骨灰被带回国安葬,而当时刘思齐也提出将毛岸英的骨灰迁回国内,安葬在韶山,作为长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即使死后也要葬在父母的坟旁,而毛岸英却葬在了异国他乡。

作为父亲毛泽东又何尝不想将儿子的骨灰迁回来呢,至少每年清明、重阳的时候还可以去扫扫墓,但毛泽东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既然岸英牺牲在了朝鲜,那就让他留在朝鲜吧。”

正是因为毛泽东起了带头作用,在这一次抗美援朝牺牲的志愿军中,很多家属原来都想将自己的亲人迁回来,但由于毛主席起了示范作用,很多人都不再提此事。现在去朝鲜时,仍能看到毛岸英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躺在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

与毛岸青结为夫妻

因为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关系,毛岸青也经常陪着毛岸英一起去刘思齐家,张文秋非常喜欢毛岸青,那时候实行薪酬制,毛岸青在苏联长大喜欢吃牛奶、面包,但自己又没有多少钱,张文秋就经常用自己的钱来补贴毛岸青,将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只要毛岸青来,她总是会做一两个毛岸青特别喜欢的菜,所以,毛岸青与邵华从小就关系特别好。

当时,毛岸青还半天玩笑地说:“你姐嫁给了我哥,你干脆将来也嫁给我吧!

1957年,毛岸青从苏联回来,那时的毛岸青已经34岁了,毛泽东也为儿子的个人问题犯愁,提醒毛岸青“你谈恋爱时,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吗?你就找农民、工人出身的,对你可能还更有帮助一些,你要求高了,人家能力强,看不上你,那你还不是整天生闷气。”

后来,由于毛岸青到苏联养病,找对象的事也就一拖再拖,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1959年,21岁的邵华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毛岸青再次与邵华相遇。

图|邵华与毛岸青婚后看望毛泽东

当年那个跟在他身后的小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落落大方的大姑娘了,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着干练,两人越聊越投机,此后,毛岸青在大连养病期间,两人频繁通信。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信给毛岸青说:“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宾馆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夫妻间总会有吵架的时候,邵华与毛岸青也不例外,1962年,还没有完成学业的邵华在大连养病,内心非常烦躁,两人也经常出现争吵,当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不仅没偏袒儿子,反而特意给邵华写了一封信。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父亲


  1962年六月三日上午七时

这封信没有抬头,只是引用了《上邪》,并劝邵华“要女儿气少些,加一点男儿气”,这封信中充满了毛泽东的智慧。

邵华与毛岸青结婚后,在毛泽东的嘱咐下,作为新媳妇,他们特意回了一趟湖南,去看望了90多岁的外婆,并为杨开慧扫墓。

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在所有毛泽东的诗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是骄杨君失柳”。

邵华一直珍藏着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手迹,这幅墨宝和其他的与众不同,因为它的开篇是这样写的“我是杨花君失柳......”。

邵华虽然从来没有见过杨开慧,但她却经常听到毛泽东提起杨开慧,有一次她忍不住说:“爸爸,你能把给李淑一同志写的那首词再给我们写一遍吗?

当时毛泽东提笔写道“我是杨花君失柳”,为此邵华还特意问了毛泽东,不是骄杨吗?毛泽东看了一下说:“杨花,也很贴切。”

是的,在同志面前,杨开慧一直是那一棵挺拔的杨柳,而在他的心里,除了骄杨的一面,也有贤妻良母、温柔贤惠的一面,无论“骄杨”也好“杨花”也好,他始终没有忘记她。

在某些人的眼中,作为毛家的儿媳妇,邵华是最成功的一个,她为毛家生下了唯一的男性继承人--毛新宇。

邵华与儿子毛新宇一家

在毛泽东离开后的日子里,邵华成了毛家的主心骨,或许是因为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提点,在她的身上更多的是坚韧,如同毛泽东希望的那样,多了一些男儿气概,少了一些女儿小气。

邵华与毛岸青携手走过了47年,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逝世,毛新宇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时,第二年6月,邵华也因病去世。

2008年,毛新宇在中央的批准下,专程将毛岸青与邵华的骨灰迁到了湖南老家杨开慧的烈士陵园。

邵华不仅是个优秀的女将军,同时也是孝顺的儿媳妇,她曾多次惋惜地说:“开慧妈妈走的实在太早了,我们生的时候已经没办法为她尽孝了,只能在离世之后去陪陪她了”。

而今,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杨开慧烈士陵园里,还有杨开慧的母亲、祖父,父亲以及堂兄。

到此,邵华与毛岸青终于回到了杨开慧的身旁。

这是另一种陪伴,毛泽东的一生失去了太多,他亲爱的妻子躺在了长沙县东乡板仓,他最爱的长子毛岸英留在了朝鲜烈士陵园,他最爱的弟弟沉睡在了红色土地瑞金,他最器重的毛泽民长眠在了新疆,而他自己永远留在了首都。

如果他们只是普通人,或许,他不用做出这么多的牺牲,早年丧妻、中年丧亲、晚年丧子,毛泽东的一生已经没有什么能再失去了,而他最终也没能陪在爱妻身旁。如果他们只是普通人,或许每年节日他们还会围坐桌前吃一餐团圆饭,清明、重阳时能为亲人洒一杯热酒。

最终,只有邵华和毛岸青回到了湖南故乡,回到了母亲的身旁,这也是他们向毛泽东最后的致敬!

图|邵华与孙子毛东东

2003年12月26日,邵华的孙子毛东东出生,巧合的是这一天正好也是毛泽东的生日,相信有一天,会有人告诉毛东东,你现在的幸福是你的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幸福的故事,将汇成一笔巨大的财富,陪着毛家第四代成长!

参考资料:《毛新宇回忆:父亲毛岸青用歌声打动母亲邵华》

《红墙笔记--邵华采访录》

《我们的父亲毛泽东》

《我的母亲邵华》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邵华简介,卢邵华简介,武邵华简介”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