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价值投资者,其实只是用单纯的数据,跟历史比,跟同行比,跟跨市场比。这种一维的各种统计结论里,独独没有情绪的力量体现在内。
如今的我,认为交易者的情绪,也是标的价值内在的一部分。为什么牛市做打板就是赚钱快?因为情绪贡献了更大的价值。那么在熊市中,情绪的反方向,其实是在逐渐给出安全边际的厚度,如果是一维的价值投资者,看到自己认可的位置就冲进去了,那么这个厚度给你的利润就没有充分的享受到,甚至会被市场短期的情绪折磨的精疲力尽,假如还有杠杆,说不定还有折磨致死的悲剧。
套用一句《对冲基金风云录》的话: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有时候我们的想象力比市场差很远。
今年我的尝试是,在安全垫足够的情况下,尝试去接受市场的波动带来的一些低风险机会。效果如何,拭目以待。